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际

信托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排行)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信托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排行)

 

一、本周明星产品

本周推荐以下5只信托产品:

以上第一款产品由长安信托发行,投资期限为2年,投向房地产领域,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9.0%;第二款产品由北京信托发行,投资期限为2年,投向工商企业领域,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8.3%;第三款产品由山东信托发行,投资期限为1.5年,投向房地产领域,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8.0%;第四款产品由陕西国投发行,投资期限为1年,投向房地产领域,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7.7%;第五款产品由中诚信托发行,投资期限为0.5年,投向金融领域,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6.0%。

从投资期限来看,第1、2和3款产品投资期限相对较长,适合投资资产充沛且有较长投资计划的投资者;第4和5款产品投资期限稍短,适合追求较高流动性和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二、本周热点事件

(一)2022年信托公司六大业务机会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进一步强化,信托公司传统三大主力业务:地产、城投和通道持续萎缩,信托行业面临根本性变革。结合当前宏观经济与政策导向、市场发展趋势、信托牌照优势与能力禀赋,2022年信托公司具有六大业务机会。

①加快向新基建投资业务转型

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稳增长取代防风险成为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头号目标,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指引下,加大基建投资已成为核心抓手。

首批公募REITs交出靓丽答卷,9个REITs产品上市半年以来平均涨幅达19.17%,三季报业绩表现符合预期,项目基本面持续向好,市场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有望形成万亿级别的REITs市场。

信托公司传统城投融资业务应加快向新基建投资业务转型,充分利用REITs市场退出优势,提前布局优质新基建项目,积极开展股权业务,分享新一轮基建投资红利。

②加快布局新能源

双碳目标路线图明确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以上(2020年这一数据为16.4%),2060年占比达80%以上,光伏与风电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市场预测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500GW/1000GW,对应总投资额分别为2.6万亿/4万亿。

光伏平价之后,随着技术带动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利润空间有望持续放大。大型风机产业化加速推动,项目造价阶梯式下降。十四五规划提出持续开发九大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与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大基地项目成为装机主力,加速落地。

信托公司应发挥信托工具运用灵活优势,积极挖掘光伏/风电行业股权投资、投贷联动等业务机会,将实体资产投资与股权投资相结合,分享行业高成长红利。

③抓住权益市场大发展机遇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资本市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度改革全面提速。2021年IPO数量、规模创新高,其中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占比超7成;A股总市值逼近100万亿,万亿日成交额成常态。资本市场在拓展创新型企业融资、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对照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目前我国证券化率、机构化率类似美国90年代初发展情况,宏观环境类似美国80年代初发展情况,比如: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直接融资占比提升、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资管打破刚兑/走入净值化、养老金加快入市,中国权益市场有望迎来类似美国1982-2000年的大爆发阶段。

信托公司应抓住权益市场大发展机遇,主动拥抱资本市场,加大PE股权、定增、可转债等一级/一级半市场业务布局;寻求差异化定位,提高二级市场产品主动管理能力;阳光私募业务将迎来上量机会。

④商业地产投资机会

中央明确坚持房住不炒,地产调控从严的大方向不变,逐步去地产化的转型路线不变。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政策底向市场底过渡阶段,房企复苏信号尚未到来,现金流趋紧的状态不改。上半年仍需密切关注: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主体的配套动作、一二季度商品房销售与去库存化情况、开发贷对民营房企投放节奏、企业自救的决心和动作等。

然而,传统商业地产逐渐复苏,仓储物流与长租公寓等不动产新业态需求旺盛。写字楼及零售物业空置率开始回落,租金跌幅逐渐收窄趋稳,需求延续恢复态势;电商发展刺激个人消费增长,高标仓储物流需求不断加大;人口红利、政策导向、购房限制等因素支撑一线城市长租公寓市场需求旺盛。

信托公司应基于地产行业发展大势,主动从传统住宅融资向商业地产投资转型,大力布局仓储物流、长租公寓、IDC等基本面长期向好的细分领域。

⑤固收+/FOF非标替代机会

202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长期来看,固收产品是高净值人群最主要的资产配置类型,平均占比在50%左右。随着融资信托压降,地产项目不断爆雷,高净值人群对产品安全性要求更高,私行财富货架类固收产品供给严重不足。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当前私行财富货架主要缺少5%-8%的类固收产品,缺口普遍在十亿甚至数十亿的量级。

截至21年3季度末,公募FOF规模合计1885亿,增幅达126%,其中偏债混合型的低风险FOF增速更快,占比已达63%;管理规模破100亿的管理人从2020年底的3家增至当前的6家。此外,2021年私募FOF发行数量接近去年的2倍,以平安信托为代表的多家信托公司纷纷加快布局FOF业务,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成效显著。

信托公司应利用FOF、固收+产品大爆发契机,结合过去在非标上的渠道与客群优势,定位私行非标替代产品,与券商/公募基金错位竞争。

⑥信托现金管理产品做大机会

2019-2021年6月,银行现金理财余额从0爆发式增至7.8万亿,随后进入整顿阶段。相较于公募属性的现金理财,信托现金管理属于私募资管产品,在集中度、结构设计、杠杆率、久期与投资范围上更加灵活,可有效弥补现金理财供给缺口。

从过往规律来看,美联储加息之前,央行货币政策以服务本国经济为主,开展跨周期、逆周期调节;加息之后,央行对降息非常谨慎,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最晚或于今年Q3-Q4开启加息。在稳增长目标下,2022年上半年或是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窗口期,利好债券市场。

信托公司可充分利用现金理财整顿与货币政策宽松的双重窗口期,加快做大信托现金管理产品。

信托行业的市场格局与盈利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信托公司应彻底摒弃过往猫捉老鼠式的被动转型,主动转型真资管、真股权、真服务,在能力建设、风控文化、盈利模式等方面全力变革。

未来信托公司应聚焦三大方向:一是产业投资,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聚焦专精特新、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布局高景气、高优势细分赛道;二是信托资管,利用产品灵活性与底层资产优势,坚定走公募基金与券商的差异化之路;三是服务信托,发挥信托牌照优势,寻找可规模化的商业场景。

(二)北交所第84家上市公司本周二将至,3公募、2券商等9家重磅机构参与战投

1月14日早盘,沪深两市震荡回调,北交所83家上市公司表现也较为平淡,北交所个股中仅有约20只上涨。受到深市精华制药昨日和今日连续涨停刺激,北交所子公司森萱医药昨日就盘中暴拉收涨逾21%,今日森萱医药继续低开高走,涨幅超过15%领涨北交所,并且突破去年12月31日的盘中高点创出新高。另一只医药股大唐药业表现也较强势,盘中最高涨约12%。绿盘个股方面,昨日较强势的志晟信息、盖世食品跌幅居前。

2022年北交所打新第一股成为第84家上市公司

本周二,北交所即将迎来第84位小兄弟,即是之前被称作2022年北交所打新第一股的沪江材料。沪江材料在1月14号发布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告书》。

公告书显示,沪江材料将于1月18日(即本周二)在北交所上市交易,证券代码为870204,同日从新三板摘牌。此次公开发行保荐机构为东吴证券,公开发行后总股本为3100万股,发行股票数量823.43万股,募资约1.54亿元;公开发行价18.68元/股,发行市盈率18.45倍。

3家公募基金、2家券商参与战投

战略配售环节上,沪江材料吸引了9家重磅机构参与战投,包括3家公募基金、2家券商和4家私募投资基金,总共获配售3076万元。3家公募基金获配金额均为336.24万元,2家券商获配金额分别为386.41万元、354.92万元,4家私募基金获配金额均为331.57万元。

这9家机构分别是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东吴证券、开源证券,以及青岛稳泰-稳泰平常心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山东一鼎-一鼎新精选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深圳市丹桂顺-实事求是伍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北京金长川资本-嘉兴金长川贰号股权投资。

资料显示,沪江材料主要从事高阻隔工业软包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客户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如巴斯夫、帝斯曼等国内外行业龙头。2020年11月,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51亿元,同比增长56.77%,净利润为3593.95万元,同比增长42.68%。

财经小常识:收入效应是指,所有价格不变时完全由于消费者满足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改变。

1月4日,沪江材料启动申购,成为2022年北交所打新第一股。2021年前三季度,沪江材料的营业收入为2.51亿元,同比增长56.77%,净利润为3593.95万元,同比增长42.68%。在此之前的1月6日,威博液压作为北交所注册制第一股,已正式登陆北交所。

值得注意的是,威博液压和沪江材料的保荐机构均为东吴证券。去年11月15日,东吴证券保荐的苏轴股份和旭杰科技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

业内人士预计,2022年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将达50~80家,募资额在100亿~150亿元之间。

三、发行情况

(一)发行规模

本周共有31家信托公司发行了295款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上升51款,增幅为20.90%。295款发行的产品中,有258款产品公布了募集规模,平均计划募集规模为1.32亿元,与上周相比环比减少0.32亿元,降幅为19.33%。本周发行的信托产品总计划募集规模为341.26亿元,环比减少12.39亿元,降幅为3.50%。

本周募集规模最大的产品是中信信托发行的华发广东融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期,这是一款房地产类产品,募集规模为24.00亿元。

(二)发行期限及收益率

从期限上看,295款新发行的产品中,有256款公布了期限,平均期限为43.13个月,环比减少1.88个月,降幅为4.17%。

从数量上看,期限为24个月的产品数量是最多的,120个月的产品数量位列第二。

与上周发行的产品对比,24个月的产品数量增加9,收益率小幅上升;120个月的产品发行数量增加6,收益率持平。

图表1:本周新发行信托产品期限及收益率分布

资料来源:普益标准

(三)资金投资领域

从资金运用领域来看,房地产领域产品发行了35款,工商企业领域产品发行了28款,基础产业领域产品发行了87款,金融机构领域产品发行了114款,其他领域产品发行了0款,证券市场领域产品发行了31款。

与上周的发行市场比,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的产品数量增加9只,投入到工商企业市场中的产品数量增加12只,投入到基础产业市场中的产品数量增加14只,投入到金融机构市场中的产品增加18只,投向其他领域的产品数量没有变化,投入到证券市场中的产品数量减少2只。

图表2:本周新发行信托产品资金投向分布

资料来源:普益标准

(四)资金运用方式

从资金运用方式上看,贷款运用类产品发行了80款,股权投资类产品发行了27款,权益运用类产品发行了143款,证券投资类产品发行了31款,组合运用类产品发行了14款,债权投资类产品和其他类产品均没有发行。

本周新发行的产品在资金运用方式上,依旧以贷款类和权益投资类为主,贷款类产品数量增加19只,股权投资类产品数量增加7只,权益投资类产品数量增加23只,证券投资类产品数量减少2只,组合投资类产品数量增加4只,债权投资类产品数量和其他投资类产品数量均没有变化。

图表3:本周新发行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方式分布

资料来源:普益标准

(五)机构情况

本周共有31家公司发行了295款信托产品,其中五矿信托的发行量最大,为39只。

财经小常识: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17世纪扣子最初问世的时候,只有有钱人的外套才钉扣子。按当时的风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则由女仆帮着穿。女士衬衣上的扣子钉在左边,极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仆人们。

图表4:本周信托机构新发行产品数量

资料来源:普益标准

四、成立情况

(一)成立规模

本周共有30家信托公司成立了180款集合信托产品。180款新成立产品中,有134款公布了成立规模,平均成立规模为0.55亿元,环比减少3.24亿元,降幅为85.51%。本周成立的信托产品总成立规模为73.62亿元(不包含未公布成立规模的产品),环比减少376.92亿元,降幅为83.66%。

本周成立规模最大的是外贸信托成立的东兴安盈1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立规模为3.00亿元,这是一款金融机构类产品。

(二)成立期限与收益率

本周共有164款新成立产品公布了期限,平均期限为43.37个月,环比减少8.25个月,降幅为15.98%。

收益率上,共有95款新成立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00%,环比回落0.35个百分点,降幅为4.73%。

(三)资金投资领域

从资金运用领域来看,房地产领域产品成立了15款,工商企业领域产品成立了17款,基础产业领域产品成立了50款,金融领域产品成立了65款,其他领域产品成立了0款,证券市场领域成立了33款。

图表5:本周新成立信托产品资金运用领域分布

资料来源:普益标准

(四)资金运用方式

从资金运用方式来看,贷款类运用类产品成立了53款,股权投资运用类产品成立了12款,权益投资运用类产品成立了79款,组合运用类产品成立了3款,证券投资运用类产品成立了33款,债权投资运用类产品和其他运用类产品均没有成立。

财经小常识:边际产品是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某种投入品(其他投入品的数量保持不变)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