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际

叶韦明教授合作论文在《国际新闻界》发表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叶韦明教授合作论文在《国际新闻界》发表

  近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叶韦明教授的合作论文《平台·公会·主播:不确定数字产业中的生产组织》在《国际新闻界》(2021年第12期,第96-119页)发表。论文合作者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20届财经传媒专业硕士金一丹。

  ▲《国际新闻界》(Chinese Journa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CJJC)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新闻传播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刊载国内外新闻传播学各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该刊为新闻传播学科唯一的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网络直播平台(头部约有20家)、营销相关企业(2.8万家)与网络主播(1.3亿个)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叶韦明教授及其合作者的论文超越个案的范畴,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深度访谈和民族志方法,在某直播公会完成18个月的田野工作,从生产组织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网络直播这一新兴数字产业如何成为可能。

  媒介作为社会领域中的选择、排序、分类和框架机制,其可见性从来不是中性的。社交媒体上的视频创作实际上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摄像设备、服装饰品、编辑软件、充电费用等。同时,系统博弈加剧了文化工作者之间的不平等。

  作为一个数字内容产业,网络直播面对高度不确定的环境——资金变动、政策法规、行业规则、企业战略、用户需求等,急需对内优化生产组织方式,以面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研究分析以平台、公会和主播为代表的直播行业关键行动者,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地位和结果的过程和机制。网络直播是独特性与共同性两个特点之间博弈的集体艺术生产活动,直播公会对内组织生产(招募、培训和管理)、对外管理可见性(运营、导流与打榜),呈现出平台背书、系统组织、人机合作和劳务中介的特征,完成对于可见性的追求以获得地位(见下图)。公会的“人工算法”以付费用户为主要目标,经营着“准社会互动、拟亲密关系”;平台的“机器算法”关注用户偏好、分类标签、推荐算法和数字营销——通过“人工算法”和“机器算法”,定制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被平台和公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直播行业的生产模式。

  该论文将人类数字生产活动置于理解社会过程的中心,以网络直播行业为传播经济学研究提供中国案例。

  叶韦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与社会、平台社会与平台劳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