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内

银行业保险业十年发展——来自京苏粤贵四省市的实践与探索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银行业保险业十年发展——来自京苏粤贵四省市的实践与探索

  2022年9月8日,第291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暨“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五在京举行,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江苏银保监局、局长熊涛,广东银保监局、局长裴光,贵州银保监局、局长李华涛分别介绍了所在辖区近十年来银行业保险业的发展情况。

  过去十年,北京银行业资产总额增长121%(2022年6月末首次突破30万亿元),各项增长134%,其中制造业及小微企业分别增长95%和302%。北京地区保险深度从5.2%提高到6.3%,保险密度从人均4516元增长到11545元,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保险行业承担风险保障总额增长超过15倍。十年来,累计处置不良超过三千亿元,不良率持续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违规股权处置取得显著成效。委托和资管产品投资规模分别较历史峰值下降31%和42%,有效遏制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北京银行业保险业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也有效实现风险化解、结构优化和功能强化三个目标任务。

  过去十年,也是北京银行业保险业服务首都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依托科技赋能加快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银政大数据应用等金融创新走在全国的第一方阵。建设全国首个省级银政数据共享平台“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累计服务小微企业超400万家次,服务个人金融消费者超过700万人次,标志性提升首都政务数字化水平。从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看,北京“获得信贷”排名从2018年的22名升至2019年的第6名,2020年跃居全国第一。在全国首创“续贷中心”“首贷中心”,为企业直接节约融资成本约20亿元,带动北京地区企业融资成本逐年持续下降。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年利率4.52%,比全国平均低0.83个百分点。在全国首创多个保险电子化改革试点,车险“互碰快赔”服务车主超过200万人次,农险电子化惠及农户83万户次、农业产值风险覆盖率超过100%,有效助力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融资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2022年完成冬奥会等重大活动金融服务保障工作,以更高效率、更大力度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支持“两区”建设方面,李明肖局长表示,本次服贸会期间,北京银行业保险业选送的三个案例入选2022年“两区”建设改革创新实践案例,成为北京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支持“两区”建设的亮点和缩影:第一个案例是“打造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赋能首都金融与政务数字化双提升”; 第二个案例是“打造国家文化与金融创新合作先行先试的‘东城样本’”; 第三个案例是“创建小微金融服务顾问队伍,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此外,李明肖还表示,近期,北京银保监局联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准备打造全国首个中关村科创金融中心,进一步推动首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这十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江苏银保监局始终把金融安全作为首要的根本性的大事,以风险防控“大排查、大处置、大提升”三项行动构筑风险管控新机制。银行保险业资产质量更加稳健,2021年末银行业不良率0.74%,低于全国1.0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二位,拨备覆盖率337%,辖内五家法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大幅度提升,高风险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高风险机构全部摘帽。P2P网贷机构全面市场出清,大型企业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序化解。市场秩序根本好转,同业投资、同业理财、委托、信托等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2017年末压降1万亿元,十年来处罚银行保险机构1447家次,处罚金额5.6亿元。内控合规基础日益夯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大成果,市场秩序有了根本好转,从根本上扭转了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势头,银行占资产比重上升到75%,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占比降到10%以下,为江苏经济社会“十四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金融基础。

  这十年,江苏银行业保险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更多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十年来,江苏银行业以年均13.6%的速度推动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6个万亿大关,保险业赔付金额和保障水平分别增长3.2倍和14.9倍,保险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创新服务经济“四保障六提升”系统性工作框架,为江苏发挥稳定全国发展大局“压舱石”作用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强劲,推出“智改数转”专属产品,科技型企业近三年平均增速25%。普惠金融供给量质齐升。例如,“百行进万企”“小微企业首贷扩面”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近三年普惠型小微企业年均增长26%,余额2.4万亿元,利率降到5%以下。

  在制造业大省江苏,如何引导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熊涛局长进行了详细介绍。制造业占江苏地区总值比重达到35.8%,是江苏第一大产业,贡献了全省1/3的GDP和40%的税收。江苏银行业保险业对制造业的支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聚焦产业强链。围绕江苏“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银行主动梳理对接“531”产业链中的“链主”企业。二是聚焦先进制造。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省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均居全国前列。围绕江苏科技强省建设,江苏银行业保险业制定科技金融服务行动方案,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银企融资对接专项行动。这项行动共有2万多名客户经理参加,已走访科技企业7万多户,首轮走访覆盖面达到99%,为大概6000户企业授信超过300亿元。三是聚焦智能制造。会同地方政府建立企业和项目信息共享机制,支持纺织、造船等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6月末主要银行向工业企业发放技术改造升级余额达到2453亿元,同比增长24.7%,近三年平均增速19.1%,支持全省5万多家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十年来,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坚持高质量发展,保持总量全国第一。广东银行业资产、存款、、净利润,保险业资产、保费收入、赔付支出、承保利润八个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一。银行业总资产34万亿元,占全国近1/10;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26.3万亿元、23.5万亿元,年均增速10%、14%。保险业总资产超过2万亿元,保费收入占全国1/8;保险深度从十年前的2.97%上升至现在的4.73%,保险密度从人均保费1597元上升至现在的人均4641元。十年来,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制造业余额超过3万亿元。基础设施余额超过2.8万亿元,有力支持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服务业增长2.5倍。小微企业余额超过5万亿元。辖内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3万亿元,增长7倍;外贸企业余额超万亿元,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十年来,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坚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化险,探索并创造潮州农商行地市统一法人、汕特联社“三合一”改革经验。全国率先推广自贸区简政放权政策至省内主要区域,落地全国首个区域重疾表,率先试点跨境理财通、跨境医疗险、湾区重疾险,首创跨境车险“三地保单一地购买”。全国唯一实现外资银行地市全覆盖,港澳银行机构数量居全国第一。落地全国首家零碳网点、首家乡村振兴支行,首创巨灾指数保险、“食都保”综合保障险、科技企业“技术流”评价体系等,开展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十年来,广东银保监局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根本性任务。实现重点城商行“精准拆弹”,完成33家高风险机构“脱险摘帽”。辖内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超过8500亿元,不良率下降0.4个百分点。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那么,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广东有哪些重要举措和探索呢?对此,广东银保监局裴光局长给出了全面的答案。一是大湾区制度创新持续向纵深推进。广东银保监局采用“一体两翼”的方式加强多方联动,推动出台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意见,出台了支持横琴粤澳合作区建设21条措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探索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推动全国首个区域性重大疾病表落地,累计为10万人提供风险保障超360亿元。二是大湾区简政放权实现“三大跨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放权项目“由少向多”跨越,2015年广东自贸区成立以来,银行保险机构简政放权事项逐步增加,目前银行支行和保险公司支公司及以下机构和高管的主要准入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或备案。金融政策覆盖范围实现“由点及面”跨越,将自贸区内简政放权事项扩大到大湾区内地8市,形成全国首个将自贸区银行业保险业简政放权政策全面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三是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初具规模。充分运用对外开放、CEPA框架、自贸区等政策优势,推动重大金融要素平台建设,支持国内首个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建成上线,实现线上无纸化、流程化再造,跨部门整合三项创新。支持多元化金融机构“引进来”,辖内港澳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实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进入内地的四家澳门银行在粤机构全覆盖。鼓励地方金融机构“走出去”,支持广发银行等辖内法人机构设立香港分行,广州农商行、东莞农商行在香港实现上市。四是大湾区金融产品创新日趋活跃。“跨境理财通”试点顺利落地实施,成为全国实施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实践,目前已经支持26家机构成为试点银行,累计交易达到1.18万笔12亿元,有效拓宽三地居民的跨境投资渠道。首创粤港澳“三地保单一地购买”销售模式,累计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4.99万辆次,将为粤港澳三地车流、物流互通提供有力保障。未来,广东银保监局将继续探索粤港澳金融监管规则、营商环境、产品服务、监管协调机制等度衔接,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十年来,贵州银行业保险业聚焦贵州发展瓶颈,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期间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7584亿元,余额连续多年排在全国前列,全省66个贫困县如期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群众搬出大山。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出台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政策文件,探索“四位一体”工作方法,推动涉农持续增长,脱贫地区余额及农业保险保额全国第一。

  十年来,金融改革取得新突破,银行业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引进省外银行保险机构21家,新设金融租赁公司、人身险公司、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机构76家,累计改制农商行56家,基本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贵阳银行、贵州银行分别在上交所、港交所挂牌,实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上市“零”的突破。强化农村金融服务,每个县平均设有银行保险机构17.6家,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金融夜校”等活动深受农村群众欢迎。

  贵州省是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2022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贵州银保监局李华涛局长介绍,为支持当地经济健康发展,贵州银保监局重点推动三个方面工作的落地见效:一是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做好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围绕“四区一高地”的建设,积极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重点行业的信贷投放,促进融资需求与金融服务的有效对接。7月末,全省各项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15%,增速创今年以来新高。值得一提的是,重点产业快速增长,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2.13%、50.47%。二是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阶段性完成普惠型小微企业“两增”目标。7月末,全省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普惠型小微企业增速高于各项增速11.9个百分点,有余额户数同比增长14.5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同比增长11.91%,当年新发放无还本续贷24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守好绿水青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推动重点领域绿色融资,增强绿色保险保障,支持贵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6月末,全省绿色融资余额5588亿元,同比增长23.43%。创新开发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20期、规模158亿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国内金融杂志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