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内

超赞!德化这个村登上中国知名杂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超赞!德化这个村登上中国知名杂志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南埕镇许厝村是一个地处山区的偏远村落。全村现有60周岁以上留守老人15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6%,青壮年大量外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

  德化县南埕镇以促进老年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抓手,在许厝村建设“幸福湾养老服务中心”,创新“党建+老人互助+老年幸福湾”2.0模式,努力打造留守老人居家养老的精神家园。

  许厝村对村居养老模式的探索起步较早。1999年6月,许厝村成立了德化县第一个“老年义务互助小组”,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活动,对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病困老人就近安排两位互助组成员进行帮扶。平日里,互助组成员隔三岔五就会到帮扶对象家里嘘寒问暖,帮忙整理家务,处理农活。

  几年前,许厝村在“老年义务互助小组”的基础上,依靠村集体经济和镇村干部、热心村民的捐助成立“爱心厨房”,每月为留守老人免费提供部分饮食。同时,该村依托“爱心厨房”开展义诊、义剪等服务。

  之后,南埕镇又在许厝村率先试行“党建+老人互助+老年幸福湾”2.0模式,将身体好、有威望、热心公益的退休干部、老党员、离任村干部等选入专班,担任义务互助小组组长、分组长;根据留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分片区、分自然角落组织身体状况较好的留守老人组成互助组,开展“以老助老”活动。同时,南埕镇政府出资聘请3名养老服务协理员,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照料、护理服务;引入智慧养老科技手段,给每名老人配置呼叫器便于联系协理员,形成“民呼我应”养老新机制。

  “协理员对我的帮助可大了,我一摁呼叫器的按钮,值班的协理员就来了。”82岁的留守老人周林配常年卧病在床,直言“养老服务协理员”就像她的亲人一样。

  为将“爱心厨房”长期运营下去,南埕镇党委、政府和许厝村村“两委”探索了多种“造血”模式,拓宽资金来源。首先是开辟“幸福田园”。在许厝村村委会后面开垦出2.5亩地,由村里统一管理,根据老年人食用需求,将地块划分7个区域种植时令瓜果蔬菜,为每名自愿种菜的老人配发生产工具并记录工时,发放补贴。老人们种出的瓜果蔬菜,除了满足“爱心厨房”需求外,多余的由镇政府兜底收购。此外,村里还利用小水库和周边闲置土地,争取水利、林业、电力部门政策资金5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5亩的“幸福农庄”,融合发展“鱼塘+中草药+经济果林”产业,后期免费交予村老年协会经营管理,年可增收约10万元用于养老公益事业。通过这些途径,许厝村的“爱心厨房”有了稳定的“造血”能力。

  在许厝村村部附近,一栋挂着“幸福车间”字样的民房十分显眼。笔者走进这处车间一楼,看到10多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正在笑呵呵地聊天,说笑间编制藤铁工艺品的手也没有停下。

  这处“幸福车间”是2021年8月份开办的,目的是让老人在闲暇聚一起聊天的同时做点轻松的手工活赚些零花钱。当地镇、村干部积极对接乡贤能人、爱心企业家在县城开办的工厂,分派一些做工简单的订单供老人加工。平时,老人可到“幸福车间”一起做活,也可以将材料带回家加工,每天可以赚二三十元。

  60岁的周月英平时在家种田。“幸福车间”开办后,她一有空就会过来做手工活赚钱。钱虽然不多,但她喜欢大家聚在一起干活聊天的热闹劲。周月英说,子女都在县城打工,她不愿意离开老家,来“幸福车间”做点事情既能赚钱,也能和邻居拉拉家常,感觉非常自在。

  周成坤已年过八旬,但手脚麻利。“幸福车间”开办后,老人一有空就过来干活,中午到村里的“爱心厨房”用餐,傍晚再到“爱心食堂”后的“幸福田园”给新种的蔬菜瓜果浇水。周成坤觉得,来“幸福车间”可以边干活边聊天,天天乐呵呵的,时间过得真快。

  实践表明,许厝村的“幸福车间”已成为老人分享快乐的“夕阳乐园”,正在悄然改变着留守老人的生活习惯。在这里,每一位老人洋溢在脸上的幸福感已远大于领取工资的获得感。

  “‘爱心厨房’‘幸福车间’‘幸福田园’都是村里为提升老人生活品质开展的积极探索。从这些年的运营效果来看,这些举措确实让留守老人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每次看着老人们眼角洋溢的幸福,自己都觉得心里美滋滋的。”许厝村党支部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国内顶级财经杂志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