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内

银行的理财产品可靠吗(银行理财产品安全可靠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银行的理财产品可靠吗(银行理财产品安全可靠吗)

 

欢迎进入潺泉投资频道,点击右上关注,长期为您分享理财投资类干货文章。

今天,基金投资已经大行其道,成为普通百姓理财渠道中的王者。但是在基金投资风靡之前,广为盛行的实际上是另一种理财方式。

这种理财方式常见于各大银行、金融机构主页的「高端理财」版块,动辄约定90-180天的锁定期,5-10万元的准入门槛,各种担保机构的大名都挂在产品介绍里。

它就是我们的传统封闭期理财产品。要说这种产品会卷钱跑路,倒也不会。只不过在宣传产品和计算收益等方面,多少有些不那么厚道。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里面的事儿。

不厚道之一:时间概念

咱们打开某金融理财软件,点击首页的「稳健理财」,看看人家推荐给咱们的一只封闭理财产品:

收益已经替咱们算好了

这是一款,封闭持有91天,起投门槛5万,预期年化收益3.65%的理财产品。商家提供了收益计算器,预计到期可以实现455元的投资收入。恩,目前感觉,还很不错。我们看一下它的算法:

收益 = 本金 * 年化收益率 * (产品期限 / 365)

代入实际场景就是:50000*0.0365*(91/365) = 455。接着我们再看一张图:

产品运作周期介绍

财经小常识:经济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和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青年人最为关心的问题——房价、物价、收入、创业、投资、理财——都离不开经济学。

说一下募集期。募集期就是产品集资期,通常有5-6天。投资人只要手里的资金大于等于5万元,预期募集资金又尚未达标,就可以买入

但此时如果来了一个张大户,他特别有钱,直接买了100万,那他一个人就能顶20个普通人的额度。

如果集资目标提前达成,产品宣告集资成功,那后面的人就无法买入了。所以募集期最后一天,往往并非投资人购买产品的真实最后期限

总结一下就是,如果你看上这款理财产品,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售第一天就买入。这样才能保证顺利上车

说完募集期,再说一下收款日。官方公告是不晚于5个工作日。我们知道除非国家法定节假日调休情况,否则一周很难有多余5个工作日的时候。

简单说,如果理财产品不是在周六或周日到期,而是在一个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到期,投资者收到资金的周期平均都要7天左右

重点来了,那一个91天期限的理财产品,它对我们资金的锁定真实周期是多久呢?答案是:

6+91+7 = 104天

6天筹集期,91天持有期,7天赎回期。要是这样看,咱们的账可就得重新算算了。上公式:

因为:收益 = 本金 * 年化收益率 * (产品期限 / 365)

所以:年化收益率 = 收益 / (本金 * (产品期限 / 365))

真实年化收益应该是:455/(50000*(104/365)) = 0.0319375 也就是3.19%

看过我上一篇文章《年化收益率多少才合理》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市面上的比较好的货币基金年化收益也可以达到2.85%左右,而且通常都是10元起售。为了3.19-2.85=0.34%的超额收益,投资者还得凑足5万元本金,这多少有些不划算。

你以为结束了?并没有。我们来看一条关于年化收益率的友情提示:

财经小常识: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商品Y的价格发生1%的变化时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不保证盈利、不保证最低收益、不保证本金;

解读一下就是,本金、最低收益率我们都无法保证。3.65%仅供参考。所以上面我们理解的0.34%的超额收益,也是仅供大家参考。

只能说,理财产品水还是有点太深了

不厚道之二:赔钱不管,赚钱邀功

你以为业绩比较基准仅供参考,就完全没用了吗?对咱们可能是,但是对经理人就不一定了。笔者在某商银行的「理财」版块找到这样一个产品:

点开这只产品的详情页,查看详细销售文件中,「理财收益计算及分配」这一章节,我们发现了一点不平等条约

超额收益被无端拿走20%之多;

图片字较小,我简单整理一下:

如果最终业绩年化收益高于3.15%,例如3.65%,则经理人要拿走超额收益(3.65-3.15=0.5%)这部分的20%。如果最终业绩年化收益低于3.15%,经理人无责任。如果最终业绩年化收益为负数即亏损,经理人无责任,投资者自己承担全部亏损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如果经理人赌对了,他可以在毫无成本的情况下,拿走所有投资人的超额收益的20%,尽管这个超额收益可能来自于市场红利,而非他的个人能力。但如果业绩不达标,或者亏钱了,对不起,那你是自己要投资的,不赖经理人

讽刺的是,这只产品展示给投资者的时候,左上角赫然写着固定收益类五个大字。

所以,今后拿到一个投资产品,建议大家还是详细读一读销售说明书。别嫌字多,因为里面可能隐藏着让人难以接受的霸王条款

结语

说了一些反面教材,但是市场上还是有非常多的优秀的理财产品的。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去对比。才能发现更加优质的选择。

多学一点新知识,往往就能发现自己长期以来坚持的习惯,可能并不是最优方案。

以上都是本人的个人见解与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干货

不懂基金,能不能直接开始赚钱?

我决定入市了,可国内市场一片惨淡,怎么办?

一文读懂各种基金收益率所代表的含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希望您可以顺手帮我点个赞,同时也十分欢迎您的评论。您的支持将会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关注潺泉投资,持续收获投资领域优质科普文章。

财经小常识:需求定理是由消费者行为决定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