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内

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市场何以理性回归?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市场何以理性回归?

  2022年11月下旬以来,债券市场波动引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调整,逾千只产品“破净”引发市场关注。事实上,这已是2022年第二次出现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

  自2022年1月1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实施,银行理财正式迎来了净值化时代,“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成为过去式。同时,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将更及时地看到净值的变化。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22年出现的“破净”从整体比例上并不算高,主要受到金融市场波动、资金流动性、估值方法的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长期来看,兼具稳健性和收益性的银行理财产品仍是老百姓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

  对此,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指出,近期银行理财“破净”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客观上来看,2022年总体上整个市场中的资金面比较有限,且由于债券市场表现较为平淡,所以注入债市的资金也不多。二是受海外市场持续加息影响,境内市场中美利差还处于较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追求更安全的收益,尤其是美元存款等,相较而言,国内一些债券收益较低,所以债券市场上的投入也就随之减少。

  同时,桂浩明表示,从投资者心态来看,过去老百姓认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保本保息的,而在银行理财实行净值化管理后,当投资者遇到债券面值破发的情况,情绪出现波动,进而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群体赎回的现象。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此次破净首先是受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影响,理财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很难独善其身,而导致11月份以来这次破净的直接原因是债券市场的波动。理财产品尤其是固收类理财产品较多地将债券作为底层资产,比如信用债、二级资本债等,当这些债券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也就使得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比较大。

  再者,董希淼指出,此次理财产品破净与估值方法变化密切相关。2022年起,“资管新规”正式实施,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全面净值化。不同于过去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投资者往往感受不到净值波动,现在理财产品主要采用市值法估值,这也使得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价格的变化会更及时、直接地体现在理财产品净值上,投资者也将更直接看到净值波动情况。此外,大量赎回加剧理财公司流动性管理压力,使理财公司在线抛售,产生踩踏效应。

  不过,净值破发引发的“赎回潮”似乎并未影响银行理财的新品发行。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全市场共新发了2267只理财产品,环比增加552只;其中734只为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占比32.38%。全市场共有6108只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增加547只。新发行产品和在售产品均环比增加。

  据《证券时报》此前报道,普益标准研究员李霞表示,受债市震荡影响,理财产品净值出现明显回调,整体收益表现欠佳,导致机构面临的赎回压力有所加大。与此同时,机构或认为当前时点可较好布局债市,因而加大了新产品的发行力度。

  “这一轮债市调整还没有完全过去,不过对于理财市场来说,最困难的压力已经得到缓解。”董希淼告诉记者,“因为经历了2022年3月和11月的赎回,风险偏好特别低的投资者已经离场,留下来的投资者风险偏好相对会高一些。”

  事实上,2022年3月下旬也曾出现超2000只理财产品跌破净值。彼时,多家理财公司曾掀起一次自购潮。董希淼表示,理财公司通过回购行为,表明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信心,有助于稳定理财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保持理财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

  “要重拾银行理财投资者的信心,需要大环境的配合。”桂浩明告诉记者,一方面需要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回暖;另一方面也需要银行加强对委托代销等的管理,并在相关理财产品的设计上进行优化,通过构建完善的投资组合来化解净值化法所带来的可能存在的风险。

  桂浩明指出,银行的理财产品本质上是代客理财,是通过专业机构为投资者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起到的是投资顾问的作用。银行理财在近些年有着较快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大投资风险管理的力度。

  “过去银行理财往往把较多的风控能力用于应对高风险的结构性产品,比如期权、期货等,对固收类,特别是固收+这类产品的风险预期比较弱。目前来看,这方面的风险也不能不防,所以银行也需要改善自己的风险控制,完善从内到外的风控管理模式。”桂浩明表示,未来,银行理财在不断优化产品设计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推荐机制,即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人,形成全流程的风控机制,从而把握中国体量较大的客户群体。

  董希淼表示,总体判断,2023年理财产品的银行理财市场发展机会可期,也会得到投资者积极拥抱。同时,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都应该更好地成长。

  “理财公司和银行需在投研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调整风险级别,尽可能保证收益;并做好投资者教育。对投资者而言,也需要看到,在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后,净值波动会成为常态。双方要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