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2022年1月经济热点回顾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RCEP正式生效后,我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比例超过65%。短期看,RCEP正式落地,将有利于扩大我国优势产品的出口。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普惠小微企业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央行将充分发挥好接续转换的市场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地方法人银行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扩大包括信用在内的普惠小微投放,积极挖掘新的融资需求,加大对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普惠小微增量、降价、扩面,助力稳企业保就业,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相关部门对标对表“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科学有效做好国家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和具体项目。目前44个专项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陆续印发实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力有序推动“十四五”专项规划实施。
●1月12日统计局发布12月份价格数据,12月CPI回落,全年CPI呈现前低后高特点。12月CPI同比上涨1.5%,较前值回落0.8个百分点,无翘尾因素;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与上月相同;全年CPI同比上涨0.9%,去年同期为2.5%,较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从年度数据来看,2021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整体表现较为低迷。从月度数据来看,2021年全年价格呈现小幅波动上行的走势特征,斜率较小。12月PPI同比上涨10.3%,涨幅较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12月无翘尾因素影响。其中,生产资料同比上涨13.4%,涨幅回落3.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涨幅与上月持平。全年PPI同比上涨8.1%,去年同期为-1.8%,较去年同期上涨9.9个百分点。从年度数据看,今年以来,供给约束下原材料价格走高推动全年PPI大幅上涨。从月度数据看,随着三季度以来的政策纠偏、保供稳价政策发挥作用叠加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PPI价格在10月份达到年内高点后于11月份高位回落,12月份延续回落走势。
●12月,新增社融2.37万亿元,较上月少增2441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6508亿元。存量社融同比增长10.3%,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由于2021年财政后置,新增政府债券融资高达1.17万亿元,较上月多增3560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4592亿元,成为本月信用走宽的主要支撑因素。M2同比增长9%,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回升0.5个百分点至3.5%。12月除全面降准外,央行还下调1年期支农小再利率0.25个百分点,1年期LPR下行5BP至3.8%,更为精准地服务实体经济,实体活跃度边际改善。
●12月份进出口额为58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出口3405亿美元,高基数下同比增速继续放缓,为20.9%,但依然保持在20%以上的同比增速,环比增速为4.8%,较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但出口整体仍然保持高景气态势;进口2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前值增31.7%,进口额同进口增速有所回落。实现贸易顺差944.6亿美元,较上月回升227.5亿美元。从全年看,我国贸易顺差6764.3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全年出口同比增长29.9%至3.36万亿美元;进口同比增长30.1%至2.69万亿美元。
●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本次《办法》对承兑人和贴现人资质要求、业务风险控制、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完善,有助于规范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行为、提高其承兑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票据市场规范发展、保护中小企业权益。
●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7000亿元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并下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各10个基点。中诚信国际认为本次下调政策利率后,实体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信用环境或将改善,短期内或推动债市收益率继续下行,但下行空间或相对有限。对于后续货币政策,稳增长压力加大下货币政策易松难紧,将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上,未来央行或更加注重政策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在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将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力度,与总量性货币政策工具相结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年降准机会仍存。
●1月17日统计局发布2021年宏观数据,2021年我国GDP增速为8.1%,名义同比增速为12.8%,GDP平减指数为4.38%,两年复合增速为5.1%。分季度来看,GDP当季同比逐季走弱,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两年复合增速为6.1%;投资同比增长4.9%,两年复合增速为3.9%;社零额同比增长12.5%,两年复合增速为3.9%;出口同比增长29.9%,进口同比增长30.1%;CPI同比增长0.9%,PPI同比增长9%;M2同比增长9%,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4万亿元。
●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在前期已对部分到期税费优惠政策延期的基础上,再延续执行涉及科技、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另外11项税费优惠政策至2023年底。一是免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孵化服务增值税,对其自用及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继续放宽初创科技型企业认定标准,凡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对其投资的,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二是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是继续授权省级政府自主决定免征、停征或减征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四是免征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临时性补助、奖金及单位发给个人的预防药品等实物的个人所得税。免征相关防疫产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费。五是免征高校学生公寓房产税和相关租赁合同印花税。对承担商品储备政策性业务的企业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按15%征收污染防治第三方企业所得税。
●1月27日,统计局发布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202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4.3%,两年复合增速为18.2%。12月当月利润同比增长4.2%,较上月回落4.8个百分点。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放缓一方面由于基数较高,另一方面与当前下业利润修复受限有关,当前高成本压力下小微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亏损企业数仍然较多,亏损额同比增长较快,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持续改善存压力。
●1月30日,统计局发布1月PMI数据。1月制造业PMI为50.1%,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位于扩张区间。其中生产指数回落至50.9%,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上;新订单指数较前值下降0.4个百分点至49.3%。1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至51.1%,连续5个月高于临界点,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1.7个百分点至50.3%,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0.9个百分点至55.4%。
●截至1月31日,全球新冠疫苗每百人接种量达128.41剂次,较2021年底增加12剂次。由于新冠变种奥密克戎的迅速传播,1月份新增8999万例,较2021年12月大幅多增6449万例,再创疫情爆发以来月度新高,全球累计确诊3.78亿例。
●1月4日路透社报道,OPEC+将坚持2月石油增产计划,或恢复2021年8月每日增产40万桶的水平。欧佩克+已将2022年石油过剩预期由170万桶/日下调至140万桶/日。2021年11月OPEC+协议执行率为117%,国际市场原油量较计划少70万桶。
●当地时间1月7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12月非农数据,当月新增就业人数19.9万,远低于市场预期的44.4万,创2021年1月以来最小的增幅,前值被修正为24.9万,12月失业率录得3.90%,好于市场预期的4.10%。细分行业方面,休闲和酒店业创造的岗位最多,增加了5.3 万,这是经济复苏的关键领域。专业和商业服务贡献了4.3万就业,制造业增加了2.6万个岗位。其他就业增长的行业包括建筑业(2.2万)、运输和仓储(1.9万)以及批发贸易(1.4万)。12月就业数据公布后,美股三大期指由涨转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1.771%,续创202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密切关注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周三公布的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显示,央行官员认为就业市场非常紧张。美国联邦基金期货显示,非农数据公布后,美联储有90%的机率在3月的利率会议上宣布加息。
●1月1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论坛年度风险报告中,气候变化被受访者视为头号危险,而社会凝聚力被削弱、生计危机和心理健康恶化被认为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增加最多的风险。调查显示,极端天气被认为是短期内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意味着中长期(两至十年)气候行动的失败。
●1月11日,世界银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以下称“《报告》”)中称,面对新冠病毒变体的“新威胁”以及不断加剧的通胀、债务和收入不平等,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报告》将2021-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从2021年6月预计的5.7%、4.3%、3.3%下调至5.5%、4.1%、3.2%。世行将2021以及2022年的美国经济增速分别从6.8%、4.2%下调至5.6%、3.7%,中国经济增速从8.5%、5.4%下调至8.0%、5.1%。《报告》指出,鉴于奥密克戎毒株的迅速传播,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将继续“扰动”经济活动。此外,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发展的显著减速将对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外部需求产生影响。“世界经济将受到新冠肺炎、通胀、政策不确定性以及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处于‘前所未有’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1月2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达沃斯论坛的视频会议上表示,美国加息可能对背负高额美元债务的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美联储应该清楚地传达其政策计划,以防止出现意外,这“非常重要”。美国利率上升可能会提高各国偿还美元债务的成本。格奥尔基耶娃表示,IMF预计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但强调经济正在失去一些动能。因此,格奥尔基耶娃建议政策制定者的应该保持“政策灵活性”。考虑到通胀上升、新冠大流行和高债务水平等风险,格奥尔基耶娃说:“2022 年就像在障碍赛道上行驶。”关于通胀,格奥尔基耶娃强调,这不是一个国家特有的问题。在供应链中断、食品价格飙升、能源价格等因素的推动下,许多国家的物价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欧元区去年12月份的通胀率达到5%的创纪录高点,英国去年12月份的通胀率达到30年来的最高水平,美国CPI的涨幅达到4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各国央行在应对通胀时应以数据为导向,但对抗击新冠疫情也至关重要。
●1月25日,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22年初,全球经济状况弱于预期。随着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持续扩散,各国重新采取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在能源价格上涨和供给扰动的影响下,通胀有所上升,其上升幅度和波及范围均超出预期,特别是美国以及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胀显著上升。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1年的5.9%下降至2022年的4.4%。相比于2021年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本期报告对2022年的增速预测值下调了0.5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最大两个经济体的增速预测有所下调:对美国的增速预测下调了1.2个百分点至4%,对中国的增速预测下调了0.8个百分点至4.8%。
●1月26日,美联储公布1月FOMC会议声明,美联储声明称,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同时,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维持在0.15%不变,将贴现利率维持在0.25%不变。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将减少300亿美元(维持不变)。资产购买将在3月初结束。美联储强调很快就会适当地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并表示将在加息后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发布会上放“鹰”,称不排除在每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都加息的可能性。
●1月9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发布题为《跨周期调控下专项债发行前慢后快,稳增长政策发力靠前仍需防范风险——地方政府专项债2021年回顾与2022年展望》的报告。报告认为,在聚焦疫后经济发展及补短板需求下,2021年专项债优先支持存量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创新应用于支持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领域,创新发行离岸人民币专项债,充分发挥了补短板、调结构、稳投资作用。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预计新增专项债限额或达3.50~3.75万亿,仍将重点投向基建领域,并向新开工项目、省市级项目倾斜。在规模扩容的同时,需重点关注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收益质量偏低、撬动社会资本力度不足、基层政府偿债压力大等问题,牢牢守住风险关。
●1月10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发布题为《PPI有望逐步回落,CPI或在3%以内——2022年通胀走势如何看?》的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以来,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以及“能耗双控”导致部分上业供给趋紧等因素影响,PPI持续上行并在10月份达到年内顶点,后在政策纠偏、保供稳价以及国际原油价格下行的情况下,11月份PPI有所回落,但仍位于较高区间;受需求疲弱、上下游价格传导不畅以及猪肉价格仍较为低迷拖累,2021年CPI持续低位运行,但受年底为猪肉传统消费旺季叠加上游原材料行业对下业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仍存一定传导影响,11月份CPI延续了10月份以来的企稳回升态势。展望2022年,报告认为随着全球货币政策转向,需求逐渐回归理性以及产业链持续修复,供需缺口将有所收敛,大宗商品价格或出现回调,与此同时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挥作用叠加前期基数较高以及翘尾因素影响,2022年PPI增速或呈逐季回落走势,四季度下行压力尤其突出。CPI方面,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实施,投资及消费或边际回暖并带动服务业以及消费品价格提升,此外下半年猪肉价格对CPI的拖累也将逐步减轻叠加翘尾因素影响,2022年CPI大概率温和回升,年中或为高点。受疫情仍存多点局地散发风险以及需求端修复依然偏弱等因素影响,CPI上行空间有限,全年破“3”概率不大。总体来看,相较于2021年,2022年PPI将高位回落,CPI温和回升,二者剪刀差收窄,2022年通胀水平整体表现与2021年相比将相对温和。
●1月10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发布题为《多重制约因素不改,消费或继续低水平修复——2022年消费怎么看?》的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由于低基数效应逐步弱化,同时消费修复的基础并不牢靠,全年消费增长呈逐步放缓趋势,升级类消费、线上消费以及限额以上消费修复较好,需关注服务业消费和限额以下消费的弱修复。疫情冲击下收入增长放缓从而弱化消费修复基础,供应链趋紧加大消费的不确定性。展望2022年,报告认为,当前制约我国消费的因素或在2022年弱化:疫情防控精准化对消费的影响或将减弱,稳增长政策或将助力居民收入修复,此外供应链压力或将有所缓解。因此2022年消费的修复或好于今年,特别是服务类和接触类消费将迎来深度修复。但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仍存,消费增长水平仍难以恢复至疫情前。
●1月10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发布题为《房地产税的政策目标、规模预测及房价影响》的报告。报告指出,房地产税的政策目标是完善现代财税体系,从调节收入分配到配合经济结构转型,预计税收规模可达1.5至2万亿元。报告利用DID模型分析2011年试点城市——上海与重庆,发现其政策效应并不相同。从政策效应的持续时效来看,2011年房产税试点对上海房价的影响周期较短,对重庆的影响周期较长。从政策效应的影响幅度来看,2011年当年房产税使得上海房价每平米下降了900元左右,约占上海2010年房价的6.7%;重庆房价则在此后两年每平米下降了500元左右,约占2010年的9.8%,接近10%。2022年即将展开的新一轮房地产税试点,短期内或对部分城市的房价带来较大下行压力。
●1月12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发布题为《稳增长下货币政策边际放松,收益率中枢下行拐点或在年中——利率债2021年回顾与2022年展望》的报告,认为2022年经济仍存下行压力,政策稳增长力度或有所加大,货币政策将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积极财政有望持续发力,利率债供给压力或高于2021年。在此背景下,2022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或有所下行,波动低点或为2.7%左右,伴随宏观政策稳增长效果逐步显现,下半年起经济修复或边际改善,叠加年中左右美联储启动加息可能性较大,收益率或有所上行,拐点或于年中出现。
●1月14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近日发布题为《债务恳谈会对高收益城投债的影响分析》的报告,报告通过梳理这三次代表性恳谈会召开背景以及对区域信用环境的影响,发现恳谈会后城投债券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回暖,且先以高评级城投净融资流入为主,随后扩散至中低评级;从发行成本来看,评级为AAA的债券发行利差有所下降、AA + 及以下则有小幅上升,利好出现分化;同时发行期限偏短期化,市场担忧情绪仍存。高收益城投债二级成交方面,6月天津恳谈会对高收益城投债的估值修复效果显著,但10月后受地产行业信用风险外溢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收缩,天津区域城投债券修复趋势中断、兰州区域在召开两次会议(恳谈会、通风会)后城投债券价格才有小幅回升、潍坊区域城投债券估值修复效果则出现结构性分化。从高收益城投债券投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召开恳谈会对市场情绪提振作用有限,城投平台受益效果呈结构性分化特点,优质城投受益更多、存在阶段性波段交易机会;中长期来看,城投信用资质修复仍取决于当地经济财政实力和可协调资源的改善幅度。
●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2年1月)于线上举行。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教授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21年,我国GDP增速为8.1%,两年平均增速为5.1%,这与我国近些年来的历史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季度增速前高后低。导致经济修复逐季放缓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疫情反复,经济修复结构并不平衡;二是政策性因素对经济的支撑程度较上年有所弱化;三是“碳达峰、碳中和”、降低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等中长期结构调整的措施在短期内的集中出台对经济修复产生制约。展望2022年,面对三重压力,GDP增速仍面临继续回落压力,预计2022年GDP增速或在4.7%至5.1%之间,中位数在4.9%左右,全年呈现前低后稳态势,报告但下半年能否企稳仍取决于稳增长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力度。报告认为2022年宏观经济运行仍需直面五大风险与挑战:第一,外部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严峻。第二,疫情反复与结构性调整冲击,潜在经济增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第三,以“双碳”为主要代表的经济转型带来增长约束及风险释放的压力。第四,要关注地产行业下行趋势下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第五,债务风险持续处于高位,警惕行业尾部信用风险。针对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报告给出六点建议:第一,在指导思想上,把握好短期经济平稳运行与中长期结构调整、防风险与稳增长“双平衡”;第二,加强双碳长期目标与短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协调与结合;第三,适当提高疫情防控的政策容忍度和灵活度、提高防疫政策与宏观政策的匹配程度;第四,慎重出台具有收缩信号的相关政策,稳增长的信号要明确、措施要有力到位;第五,处置风险仍需循序渐进、相机抉择,对地产等风险暴露过快的领域避免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第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配套措施齐头并进、协同发力。
●1月24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发布题为《投资偏好加剧信用分层,深耕结构投机会——高收益债2021年回顾及下阶段展望》的报告,认为2021年高收益债市场呈现出“城投债抱团优质区域”、“国企产业债信用修复”以及“地产风险频发”三大主要特征,同时高收益产业债、长久期资产、私募债、民企债及部分弱资质城投债整体需求减弱。从投资策略来看,首先,稳增长背景下城投债仍处良好窗口期,机构欠配压力下或继续推动优质区域城投债利差收窄,建议投资者可适当关注涉及隐性债务的存量高收益城投短久期、高估值交投机会,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把握高估值区域设立信用保障基金等利好事件驱动的短期交投机会。其次,高收益非城投国企债方面,周期性行业延续信用修复,长久期资金接续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最后,高收益非国有企业债再融资延续收缩,民营房企信用风险仍在出清,有待进一步观测现金流实质性回暖。
●1月26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发布题为《结构性分化特征愈发明显,关注尾部主体估值波动风险——2021年高收益债指数表现分析》的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高收益债市场交投热度一路走高,且结构性分化愈发明显。分主体类型来看,下半年民营房企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民企板块四季度净价指数加速下跌;国企方面,高收益城投债风险调整后收益连续领先,非城投国企危机驱动型交投机会已被充分挖掘,四季度涨幅有所回落。贵州、天津、云南等地城投债风险收益比不佳,建议投资者关注弱区域城投平台估值风险。产业债分行业来看,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有色金属、煤炭行业盈利能力修复,后续需关注行业景气度及发债主体偿债能力变化,挖掘超跌投资机会;地产行业尾部风险仍在出清,净价指数跌势扩大,2022年一季度偿债压力较大,市场担忧情绪不减,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企业融资和经营情况,等待现金流实质性回暖后择机入场。
●1月30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发布题为《发行增速放缓、二级交投活跃,抓住趋势性机会、关注“超跌”产业类债券——信用债市场2021年回顾及2022年展望》的报告。报告认为在2021年适度宽松的融资政策支撑下,公司类信用债仍保持较高的发行规模,但扩张速度有所减缓,净融资额同比收缩。为助力实体经济融资,监管推出了碳中和、乡村振兴、可持续挂钩、老区发展债券等创新品种,发展趋势良好;信用债发行成本也波动下行,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不同区域、行业、企业性质融资分化趋势仍然显著。从二级市场来看,信用债交投活跃,其中转股类债券成为2021年成交最活跃的品种。分行业看,除农林牧渔、汽车行业利差有所扩张,其余行业利差整体呈现收窄趋势。展望2022年,预计公司类信用债发行量将在16.3-16.7万亿元之间,略高于2021年全年发行量;上半年发行利率不会继续走高,下半年发行利率走势将依据经济修复情况以及货币政策调整而定,若修复好于预期、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则可能有所回升,但幅度预计有限。
- 标签:2022财经热点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中诚信国际:2022年1月经济热点回顾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
-
新华财经早报:4月6日
26.2%
- 2022年6月28日 国内外最新经贸资讯
- 新华财经早报:6月4日
- 国际贸易发展正当时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光芒依旧不容忽视!
- 江西财经学院(江西财经学院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