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时事

天津财经学院(天津财经学院排名)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天津财经学院(天津财经学院排名)

 

背景信息:

学校与专业: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政治-新闻学实验班 GPA: 3.74/4.00 排名:3/6

实习经历: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人华侨部、《财经》杂志法治与公共治理组、天津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利用外资与境外投资处、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

科研经历:媒介融合研究项目组(新闻学院教授邀请加入)、社会科学质性研究方法工作坊(线上,由西北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结项,良好)、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参与一项有关国家免疫规划(NIP)的健康传播咨询报告的撰写)

海外经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暑期学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春季学期交换

语言成绩:IELTS 7.5(小分6.5及以上)

Offer:

Sciences Po: Master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最终去向]

LSE: MSc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KCL: Conflicts,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MA

UCL: MSc Security Studies

Rej:

IHEID: Mast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olitical Science

过程回顾

从大三上学期开始,我就十分想以社会科学学术为志业,并计划出国接受更多元化、更规范的学术训练。大三下学期在巴黎政治学院交换的日子让我见识到了丰富的资源与更多的可能,也让以上想法变得更加坚定。这个时候,我的语言成绩已经考出,学分绩也尚可,只是其他经历背景比较单调,此外,对于学校、项目、申请程序等还没有什么了解。因此,在六月中旬回国后,我就与世毕盟签订了留学合同,希望尽快开始准备申请事项。

申请季详细时间线

2020.7:与世毕盟签约

2020.7-2020.9:实习;同时收集信息以确定申请方向,【国际安全+政治传播】

2020.9-2020.10:完成CV、国际安全方向PS(均修改4-5遍),并联系好5位推荐人

2020.10-2020.11:完成政治传播方向PS;投递KCL,LSE,UCL,Sciences Po,IHEID的申请

(后来由于太累而放弃了政治传播方向的申请,只在LSE的第二志愿填了一个政治传播项目)

2020.12:收到Sciences Po,UCL,KCL的offer和IHEID的wait-list

2021.01:收到LSE的offer

2021.02:决定去巴政,并申请offer

2021.03:收到IHEID的拒信;同时巴政接受了defer请求,申请季结束

我是在2020年7月和世毕盟签约的。在七月到九月之间,我就是这个时间主要在做一些实习,大家可以从图看到。那么,同时在这个阶段,我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来确定我的申请方向。我当时确定的申请方向是一方面要申请几个国际安全方向的硕士,另一方面要申请几个政治传播方向的硕士,这个是我当时的一些想法。不过,后来随着情况的变化,最终决定只申请国际安全方向的项目。

在大四上学期,从暑假返校之后的第一个月里面,我首先就完成了我的个人简历,还有就是国际安全方向的personal statement个人陈述,这两个文件大概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初稿,并且修改了四到五遍,基本已经定型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面我也联系好了五位推荐人,因为申请国外这些项目,有些项目是需要两到三位这个推荐人提供的推荐信的,所以在这个月里面我也联系好了能够给我写推荐信的几位老师。

当年的十月份到十一月之间,我进一步写完了我所想申请的政治传播方向的PS,并且投递了伦敦国王、伦敦政经,伦敦大学学院、巴政以及日内瓦的申请。我后来由于时间比较紧张,而且精力有些不够,就放弃了政治传播方向的申请,只在申请伦敦政经的时候,在第二志愿上面填了一个政治传播的项目。

在当年12月,我收到了巴政、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的offer,还有日内瓦的waiting list。2021年一月份收到了伦敦政经的offer,在二月份最终决定要去巴政,并且申请要推迟一年入学。前一段时间刚刚收到日内瓦的拒信,同时,巴政那边也接受了我推迟入学的申请,我的申请季就这样结束了。

这个就是我在申请季过程中做一些事情的时间安排,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申请的是比较偏早的,就是我记得就是我的offer都拿到的时候,然后我的室友他也有在申请一些英国,欧洲的项目,他当时好像那些文书都还没有写好,所以我的这个时间规划也并不是必须的时间安排,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学习规划,到时候再酌情考虑该怎样去排布这些事情。

国际安全方向介绍

左侧呈现的这两个方块儿,一个是巴黎政治学院对于国际安全硕士的一教学目标的描述,下面那个就是伦敦大学学院对这个安全研究项目的一个描述,我们可以大致看一下它这个里面提到了安全研究,包括一些国际政治环境的变迁,包括地缘政治系统的变迁,以及新形式的冲突与危机,然后具有争议性的军事介入,跨国性的恐怖主义,核扩散问题以及网络战等等的,还包括国内的一些安全事务,其实指的就是与国防有关的一些制度或者技术上的一些知识。

大体上讲,国家安全既有这种比较泛的,就国关都会学的那些国关理论、大战略,然后也会涉及到一些内部的,比如说这种内战,国内冲突,或者还有一些非传统层次的,比如说恐怖主义等等的,还有就是和国防有关的。我记得那个巴政的课程安排里面第一个学期进去之后首先要学习的一个模块defense economy就是国防经济学等等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领域还是比较有意思、内容比较丰富的领域。

那么学完之后能干什么呢?大概也就是以下这几个方向:政府部门、国际组织、NGO、媒体,以及一些私人安保与风险分析公司,还有就是做学问。那么如果大家想进一步的看一看学这个到底能干什么,特别是上面说到这些一些私人安保与分析公司到底是什么意思的话,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下面提供的这个链接,这个链接里面我记得是由4个巴政的国际安全硕士的毕业生分享的自己的一些职业经历,大家可以点进去看一下。

如果大家和我一样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话,那下面我也给大家列出了一些可以初步了解这个领域的一些内容和资源,前面那个是哈佛和耶鲁的international security课程。大家可以看一下里面都提到了哪些文献,可以试着读一下,去看看你对这些内容是不是感兴趣,如果感兴趣,说不定以后就可以去申请这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就是复旦大学唐世平老师的国际安全与战略的课程视频,在B站上就可以找到。最后就是Cohen的一个reading list,这个里面就是他列出的一些国际安全有关的重要期刊和专著,大家如果想要进一步探索这个领域的话,也可以去看一看他的网站。

实习、交换与第二学位经历分享

第二部分我就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实习交换以及第二学位的学习上面的一些经验。上面这个表格是我列出了我在本科阶段到目前为止做的五份实习,以及相关的获知渠道、工作内容与领域,以及我在最终申请资料中是如何呈现我所做的这份工作的。

财经小常识:工资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首先请大家看获知渠道这一栏,那么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做的这份实习是由一位我认识的老师推荐我去做的;财经杂志的实习是由我同届的同学,就是我这个好朋友他已经在里面去做一些工作了,他内推我进入这个部门去工作的;天津市发改委的实习是我通过一个微信公众号了解到有一个叫做天津市大学生扬帆计划的活动,我通过这个计划进入到发改委做实习;北大新媒体研究院的实习是我通过实习群里面的消息获知的;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的实习是通过他们的公众号获知的。

工作内容与领域这一栏,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就不再逐一讲述了。最终在申请资料中的呈现这一部分,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这段实习主要是被我呈现在我的个人简历,然后国际安全的个人陈述以及政治传播的个人陈述里面;财经杂志这份实习被我呈现在我的简历,还有政治传播的个人陈述里面;发改委的实习是被我写在简历上面,还有用于支撑我的国际安全的个人陈述;后面两份实习做的比较晚,所以在当时的申请材料里面就没有体现。

我个人对于这一部分,我认为有这样几点看法,想和大家分享,那么首先就是我觉得在如何找实习方面重视多渠道的信息收集是比较重要的,大家可以看到我在这个获知这几份实习的消息的时候,这个渠道是非常多样的,不论是通过人际网络还是社交媒体以及各类平台等等,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如果想要去做一些事情的话,想要去补充自己的背景,或者是单纯就是想要去学习的话,一定要重视多个渠道的信息收集,才能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实习。

第二点,我想说的就是我认为在不确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尝试多个领域,比如说其实在我去去做这些实习的过程中,其实我都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去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去就业或者从事学术工作,或者去做哪一方面的研究,是国家安全还是什么什么等等,但是我就是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尝试多个领域,那么这样的话,当你到最后在做决定的时候的话,你的选择面也就比较宽,因为你可以对你从前的精力做一些挑选或者说重新的诠释。那么,如果在最开始自己不确定要做什么情况下,就只做和自己专业领域有关的那个内容的话,你将来可能比如说要去要转换到另外一个轨道上去做其他的事情的时候可能就会比较困难,所以说我认为尽可能尝试多个领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大家要注意在实习过程中积累资料与反思提炼,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并且有助于后期的personal statement,还有简历的写作。因为到后面你来写个人陈述,还有简历的时候,你是要回忆你当时在做这些实习的时候你都做了些什么工作的。事实是你到时候可能就不太会记得当时具体做了些什么,以及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或者有什么比较深刻的内容了。那么在工作的过程中,我觉得及时对工作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复盘,并且把这些资料留存下来,对于你以后要到申请的时候要去写作申请材料会有一定的帮助。

比如对于我个人而言,以我写作国际安全方面的个人陈述为例。在写作的时候,我是找到了我当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的时候去做的一些工作,以及当时给人民日报写的一些评论等资料,此外,就是在天津市发改委实习期间,我当时所看的一些政策文件,还有数据等等,当时做的是有关这个地方政府的外资安全,我记得当时是为他们去做了一些企业到境外投资报备一个数据库的整理工作,包括就是当时的这样一些工作,然后我又重新复盘了一下。我觉得就是这些反思,把之前的一些精力重新调动起来,对于写这个还有这个简历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本科阶段我参与了两项海外交换。一项是在大二的暑假参加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暑校,那么还有一项是在大三下学期去巴黎政治学院参与的春季交换。那么对于交换问题,我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我的两个交换项目都是通过学校的渠道申请的,就是学校发布项目的具体信息,我们通过这个学校的筛选过程,然后拿到对方学校的offer去交换。那么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信息的收集,不要错过那些项目,我认为提前考出语言成绩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要等到那个项目发布了,或者知道了有这回事情的时候,再去赶忙的去考一个雅思或者考一个托福之类的,那么那样很容易就时间不够,或者一次性考不到分数,或者比如说你考到了,但是学校要求你提供正式的成绩单,但是你那个成绩单又还没有寄来等等,在时间上会比较赶,所以建议大家提前考出语言成绩。那么,我认为练好口语也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我记得我这两个项目,他们在筛选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英语口语的面试环节,所以我认为在交换之前把自己口语练好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交换的一些收获,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方面是软性的收获,那么首先交换可以帮助我们适应西方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话大家之后到了海外去学习的话,也会比较平滑地进入西方的学习模式,进入西方的学习状态。那么,另外一点我认为在交换过程中的这些课程提供的大量的reading,还有课堂讨论,可以让你的语言水平提高的非常快,这个对我们后面就是要去考语言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说,我个人的最终用于申请的语言成绩,就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暑校的时候,在暑校期间,然后我当时在旧金山那边考的一个雅思,然后我当时在那边就上了两门课,一门是调查性报道,然后还有一门是政治社会学。这两门课的阅读和写作的工作都特别多,而且都是要靠小组工作才能完成的,当时特别锻炼我的阅读,还有口语以及听力等等的,这个就让我在当时的这个语言水平有了一个飞快的提高,我当时去考雅思,什么东西都没有准备,直接去裸考去的,然后就考出来一个比较不错的成绩。

交换的硬性收获方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个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可以借机会把这个语言成绩考出来;还有就是你的这段经历可以体现在你最终申请用到的个人陈述以及简历里面,那么你提到的这些内容可能海外的老师就会觉得你这个人这个有海外背景,比较能够接受多元化的西方式的学习环境等等;那么第三点就是可以获得有机会获得国外老师的推荐信。

我在申请国际安全方向的这些项目的时候,我的一封推荐信是我在巴黎政治学院交换的时候学了一门international conflicts/国际冲突课的内门课的老师给我写的,那么我觉得最终能够获得巴政和伦敦政经学校的offer和这封含金量比较高的推荐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如果大家有兴趣去,还有时间去进行一些交换项目的话,也非常不错的。

那么参与海外交换的劣势,我认为一个就是高年级阶段需要补课,就是因为你在交换阶段可能不会把你在本校应该上的课都全都上完。所以你可能会面临大三出去交换了,然后大四回来还要去补课的这样一种情况。比如说我现在大四,我就需要补好多课程,我大四上学期需要补八门课程,然后这学期有两门课程,那么在同一时间,我其他同学就除了准备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等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所以我认为这个是一个弊端,那么另外就是如果去交换的话,可能会影响到GPA。那么很显然,就对于申请来说,GPA是相对交换来说是更为重要的的一个指标,那么所以我认为大家还是以GPA为重,那么为什么交换可能会影响GPA呢?就是如果你去交换的话,可能对面学校的给分标准会比较严格,可能会导致你在那个学校学的那些课程的分数都比较低,然后你拿回到本校来去转换学分的时候,可能就会对你的GPA造成影响。

我认为多学一个学科就多条出路,那么无论对申请还是未来的就业,还是将来做学术都是如此。

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我在本科里面学的是国际政治,然后修了新闻学的第二学位。那么一方面,我后来在搜集一些信息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硕士项目都是这种既涉及国安又涉及新闻传播的。比如我记得那个巴政就有一个项目叫做Joint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journalism,那么另外好像还有一些学校好像有那种叫做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ommunication就是国际政治传播这样的项目,我觉得这样项目就是是特别对于我这种学这两个领域来说是特别合适的。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你学习的这两个领域的话,那么,在申请以上两个领域交叉的项目,也会相对于其他申请者更有优势。

那么我认为修第二学位的优点就是能够给予你一个跨学科的视角,以及整体学识上的提升,那么整体学识上的提升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就是你在大学期间整体比别人多学了一个专业的内容,那么你整个的就是我认为在这个文献的积累量,以及技能上面肯定是会比别人高出一块儿。那么跨学科的视角的话也是以我个人经历为例,我既学了国际政治学位,然后也学了新闻学,那么自然而然的就将我个人的一些学习研究兴趣引到了他们这个政治学与传播学的交叉领域,就是政治传播学上面去,这个也是我在最开始申请的时候准备想要申请的一个项目。

我觉得如果只学单一学科,比如说只学政治学类的,或者只学传播学类的,可能对于政治传播这个领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兴趣,或者对这个领域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不会那么敏感,那么在思考这个领域的问题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概念或者理论工具。

修第二学位的缺点,我认为一个就是挤占时间和精力。我记得我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期末州要面临大概十一十二门的考试,所以这个学习的负担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申请目标,合理分配学习、工作,科研和实习的时间。比如说你不像我一样想要申请这样偏学术类的一些项目,比如你想申请mpp、mpa这样偏实践类的,那么你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去做学生工作,或者去参与一些实习来让自己看起来就是更加热心于这种社会事务。更加热心关注社会政策社会制度事物等等的这个方面的议题,并且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这样就会有助于你去申请到你想要的项目。那么我认为修第二学位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容易把GPA拉低,把心态搞坏,这个可能也是一个基于我自己经验的一个论断,我觉得如果修第二学位的话,可能在低年级阶段的课业负担就会比较重,会忙不过来,可能会把整个成绩搞低。

申请季需要准备的材料与注意事项

对英国欧洲等地大部分学校来说,主要就是需要三件事情,个人陈述、CV简历,还有就是推荐信。有一些学校需要writing sample写作样本,比如说我记得牛津剑桥的国关,我当时还想去申请那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政治传播项目,他们都是要writing sample的,我记得那个阿姆斯特丹的那个政治传播的那个项目,必须要使用量化方法去写一个writing sample。

那么首先来说PS问题,那么简单来说个人陈述,就是要用大概1000到1500次左右的内容去向你所要申请的学校去讲讲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这个学校凭什么选你,大概就是主要就是要说明这三方面的内容。那么为了说明这三方面的内容,你肯定就要在这个文章里面详细讲述为什么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并且你为此又做了过哪些事情做了哪些工作,读了哪些书以及你将来想去做什么,也就是你的职业规划。

以我自己个人的申请国际安全方向的个人陈述为例,我来讲一下我当时的那个最终的逻辑是怎么样的。我记得我开头就是写在中美这个战略性竞争加剧的一个年代下,国际安全问题在各个领域内都得以凸显,然后这导致我对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我认为这是一个时代性的问题;接下来就开始陈述我自己的个人经历,然后我去写我曾经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华人华侨部工作,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我曾经去帮助报社里面一些记者去撰写国际评论。我在撰写国际评论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日本海上安保问题以及日本整体的海洋战略的一篇文章,然后并且当时也采访了一些学者,这一次经历使我对国际安全领域变得更加感兴趣,也产生了更多了解。

后面我又写道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领域,然后我又在巴黎政治学院交换的时候选修了国际冲突这门课程,然后在这门课上主要做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其实就是当时做的一个课程的pre,就是讨论欧洲恐怖主义的形式与数量的一个变迁,以及成因的一个项目,还有就是在最终的课程论文,然后写了一个中国建国初期的国家战略的一篇论文。

后来回到中国之后,我又去到天津市发改委这个对外投资的部门去做一些有关的工作,在这个部门里面,我又对国家外资安全,就是经济安全、非传统安全等这样一些问题有所了解,所以我自己个人的经历和这个领域非常有关联,我所做的一系列事情也帮助我对于这个领域的了解不断加深,从传统安全议题到非传统安全议题,从海洋安全到恐怖主义到大战略,然后再到像经济安全等等的这样一些问题,我已经对这个学科有非常多的了解。

然后在PS最后一段我就根据不同的学校来写最后一个结尾段,大概的大意就是我认为你们学校在这个领域有很多非常杰出的学者,然后我也非常想要去,我将来的职业规划是要去,比如说去从事学术,如果可能的话,还想要进入国际组织工作等等。

CV我认为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我认为主要就是在简历里面你要突出重点。比如说你的简历是要用于申请哪个领域的,你就要把你之前所做过的一些事情里面的与那个领域有关的事情所凸显出来。

推荐信我认为你在寻找推荐人的时候,需要要考虑三个指标:一个就是你和这个老师的熟悉程度,还有就是这个老师和你所要申请的领域匹配程度;还有就是最后才要考虑这个老师的水平与职衔。

此外的话,还有就是在你和老师沟通好,老师答应帮你写推荐信之后,要注意及时和老师沟通,并且有技巧的去催促,特别是如果你要请了这个国外的老师帮你写推荐信的话,那么他们有的老师回邮件可能回的比较慢,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要更积极一点,要和老师去沟通,要催促他把这个事情完成。

最后就是writing sample的问题,那么我自己由于懒惰以及等等的原因,我最后就没有时间,然后也不愿意去写writing sample,就也没有申请那些好项目,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教训吧。希望大家如果大家有志于申请这些比较拔尖的学校一些项目的话,大家要趁早的研究,及时的准备。

关于世毕盟:

最后来说一下世毕盟给我提供的帮助,总体来说,我认为世毕盟老师给我提供的帮助基本上都是及时的,不会拖延,而且是具有建设性的。我认为帮助主要有以下这个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在申请初期的时候为我提供申请流程的资料科普,我记得当时咨询师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的资料来帮助我快速了解申请到底是怎样一回事。除此之外,在初期的时候,咨询老师也会适当的去催促你的进度,会时不时的问一下你这个目前去做到哪些方面、进度如何?我觉得这个有一个比较好的鞭策你赶快去做一些事情的作用,那么第二个就是匹配和你专业相近的mentor,世毕盟给我匹配到的是我的直系学姐,应该也是在做国关或者政治社会学,国内冲突相关的等等领域的师姐。

财经小常识:老板说,“去”(GO),领导说,“我们一起去” (Let’s Go!).

9月开学后,我开始写作PS和CV,并联系老师写推荐信。这是工作最为密集的阶段,也是最焦虑的阶段,咨询师和mentor帮了我很多忙。在PS方面,我和两位老师越了一次会议来讨论如何把我的个人经历串联起来去适配我想要申请的项目,以及在具体的写作中应使用的视角与详略策略。Mentor老师给我的PS提供了专业的学术建议。我在写作PS的过程中存在过于理论化的问题,即偏向阐述自己所知的理论而不能把自身的优势凸显在文中,mentor老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指导,纠正的PS在这方面的问题。在CV方面,咨询师和mentor老师为我提供了很多样例,并为我反复调整格式与用语。在推荐信方面,由于申请初期非常慌乱,我联系了好几位推荐人,到最后有时不知道如何分配这些推荐人,这一阶段我在群里提问的频率比较高,咨询师和mentor的回复总是及时而有建设性的。这样,到了10月初,我的申请资料基本已经准备完毕了。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我认为我的效率很高,这除了要感谢我自己还要感谢两位老师及时高效的指导。

在反复检查修改后,我在10月中下旬提交了巴黎政治学院国际安全硕士项目的申请。由于我申请的项目们都比较接近,我又在以上资料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在10月底投递了伦敦国王的冲突、安全与发展硕士项目,在11月上旬投递了伦敦大学学院的安全研究硕士项目,在11月中下旬分别递交了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国关项目申请。在这一阶段,咨询师和mentor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对我对申请资料作的改动给出建议,此外还有一些经验性的指导(包括大致时间线的估计以及网申表格填写的技巧),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帮我减轻了焦虑,从而能够耐下心来把项目一个一个投完。

12月8日,我同时拿到了巴黎政治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offer,此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也在一月中旬给我发来了有条件录取。最终,我选择defer一年后回到巴黎政治学院读书。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师在defer申请的过程(defer letter的写作以及后续的催促与协调工作)中也给予了我很大帮助。两位自始至终的耐心让我感到整个申请过程是完整的、没有风险的。

财经小常识:刺猬法则强调人与人之间应当保持恰当的距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