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21年理论视野中的重大时政热点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党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中国空间站首批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并首次出舱作业;中国境内第三家证券交易所落户北京……
今年是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与党的百年大庆密切相关的有3件大事,备受关注:2月,开始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7月1日,隆重召开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总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线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学者认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四个目标中,明理是基础;明理的内涵是丰富的,中国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学史增信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学史崇德是一种精神动力,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学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归宿与落脚点,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环节。学史力行,要行之有力、行之有效,达到“力行而后知之真”,以破解知行“两张皮”难题。
学者认为,习总“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等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和重大理论概括。这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可以归纳为一个“宣告”标定历史方位、一个“主题”贯穿百年征程、一个“概括”揭秘精神之源、九个“必须”指引前进方向。
学者提出,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对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和阐述,是《决议》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一个重大贡献。《决议》有利于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有助于破除一些人头脑里的新型教条主义,更进一步理解新时代的深刻本质,也必将为召开党的二十大奠定重要基础和思想理论基础。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7月1日,习总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
学者指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其意义极为深远。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巨大成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也为这些国家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榜样和启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超越了西方国家鼓吹的“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陈词滥调,向世界传递着文明平等、交流、互鉴的恒久价值。
学者认为,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物质文明、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度、全方位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5月,中国发生了两件人口大事:一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二是中央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专家指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有六个方面的特点:从人口总量上看,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是放缓的,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的素质不断提升。从性别构成上看,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从人口迁徙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依然活跃,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从人口的城乡结构看,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十年间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学者表示,推出三孩生育政策一方面是为了促进落实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长期看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减轻老年人口抚养比,缓和代际之间矛盾,增加社会整体活力,降低老龄化峰值水平。
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学者指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是我们航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四次飞行任务。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并在太空驻留,表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已全面进入空间站阶段,正向着既定的探索目标稳步前行。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力量,更加坚定了我们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2021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针对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双减”意见发布后,效果震撼。
学者表示,落实“双减”工作,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提升校内教育质量,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明确教育治理的边界,以系统观念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双减”不但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有效遏制了校外教育机构的无序发展,而且也让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重新思考探索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学者认为,落实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方案、深化课程改革、保障学校教育的基本学业标准不降低,这些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基础。否则,盲目减负会以降低学生学业质量为代价,与改革的目标也不相符。加强公共教育供给是减负的重要保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减负的重要环节。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特长提供服务,如提供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个性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校外培训机构在规范的范围内开展非学科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议题之一是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引发学界热议。
学者指出,“三多”“两靠”是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重点所在。“三多”:一是人数多,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二是内容多,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裕;三是步骤多,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逐步实现。“两靠”:实现共同富裕就像做蛋糕,既要做大,还要分好。“做大”要靠高质量发展,用好创新和教育两大“原料”,不断探索新的“制作方法”,给更多人创造致富的机会;而“分好”则要靠制度性安排,调整致富的节奏,实现“先富带动后富”。
学者指出,“人人向上”才是共同富裕,或者说,共同富裕代表着“人人都要向上”,而不是一些人向上流动,另一些人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不变,甚至还有人的情况发生恶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竞争和优胜劣汰,但是从人的发展机会、基本权利和基本生计角度来说,只能有“赢家”,不能有“输家”。
学者认为,当前,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地、实质性地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时机已成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坚定地承担起了“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一“中心课题”的历史任务,主动扛起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责任。共同富裕没有捷径,不是变戏法,必须靠14亿多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来实现。
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成立,11月15日正式开市。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引起广泛关注。
学者认为,北交所的成立彰显了中国坚定发展资本市场的态度和决心,对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资本市场30多年历史当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有助于改变中国金融发展格局,助力我国成为金融强国。
学者指出,中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正式落户北京,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已经形成了上海、深圳、北京“三足鼎立”的格局,更意味着中国政府一直推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初步完成。北交所聚焦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有证券交易所,可以降低南北资本市场发展的差距。基于北交所与沪深市场存在的定位以及制度差异,投资逻辑也需要相应转变。
学者指出,元宇宙是一个由数据组成的世界,分布式数据存储成为维持元宇宙持久运转的基本方式。元宇宙可能会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向,也可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下一形态。元宇宙的探索将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走向新的阶段。元宇宙不能简单等同于电子游戏,也不能等同于虚拟世界。它是创造性游玩、开放式探索、与现实连通。算力和数据是元宇宙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元宇宙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5G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这几大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共同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从而将数字经济应用到全社会的各类运行场景中。
学者表示,元宇宙有两大可见趋势,即创作升级和计算升级;在应用侧,也体现为三大可见趋势,即体验升级、决策升级和商业不断升级。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的载体,蕴含社交、游戏、办公等场景变革的巨大机遇。基于元宇宙而生发出的一系列构想,背后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贯穿着多个产业的元宇宙,现在也存在一些炒作的迹象。很多会议、公司都往元宇宙概念上靠,而一些实在沾不上边的公司,就公告有相关研发、投资意向。专家表示,元宇宙目前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尤其是作为产业,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市场投资,都亟需回归理性。
2021年4月的广交会,5月的消博会,9月的服贸会,11月的进博会,四大经贸盛会轮番登台,以中国市场的开放为全球经贸合作注入动力。
学者认为,广交会主要聚焦货物出口,进博会侧重货物和部分服务的进口,服贸会侧重服务业扩大开放,消博会则定位于国际消费精品的全球展示和交易平台,四大经贸盛会共同构成了国家级商务会展体系,形成中国国际化大市场的“四轮驱动”,释放扩大开放的鲜明信号、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勾勒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魅力、信心和底气。从广交会、服贸会到进博会、消博会,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就是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并以自身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历程。
学者指出,在当前情况下,中国克服困难接连举办四场经贸盛会,展现出同各方分享发展机遇的开放姿态,为各国企业搭建了合作平台,也以实际行动成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力量。从“汇全球”“买全球”,到足不出户“逛全球”“卖全球”,世界在共享中国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市场机遇的同时,更通过四大经贸盛会,直观感受到了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学者指出,《昆明宣言》是此次大会的主要成果。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宣言的通过体现了各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切实贡献、采取有效行动的决心和意愿,将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新动力。
学者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支柱。如何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学者表示,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也是此次会议的主题,这一理念蕴含着深刻变革。从采取行动减少污染、恢复退化的土地、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到解决贫困问题和追求更广泛的人类发展目标,中国推动所有政府部门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以及在农业、林业和渔业等相关领域推广生物多样性发展所取得的综合成果,都“令人感到鼓舞”。
2021年11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根据协定规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学者认为,RCEP协定的生命在于实施。当前,受大国博弈和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性陡增。RCEP的正式生效,为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一定的确定性,对于引导市场预期、提振供应链信心,意义重大。RCEP的生效与实施,将极大地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弥合疫情对东亚产业链的冲击,也将为多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树立样板,为疫后的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的动力,树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里程碑。
学者表示,这一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将充分释放区域发展潜力,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进一步优化RCEP区域各国的外贸结构和投资布局,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相对于货物贸易自由便利,RCEP生效更大的增值空间在于服务贸易,尤其是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合作上。下一步,各国还要继续加强在制度、政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对接,确保成员间合作潜力在RCEP的撬动下,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和释放。
学者指出,RCEP与我国民众生活紧密相关。从消费者的角度看,RCEP的签署将促使区域内产业链可供能力提高,消费者将能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域内国家产品,消费成本更低,商家让利也有更多可行性,这将极大丰富国内消费者消费市场选择。而且,RCEP生效将让我国居民出国旅行更便利、花费也更低。同时,RCEP的达成还会降低我国劳工出国就业的门槛,促进区域内劳动力流动。从生产者角度看,关税水平的降低、准入门槛的下降,将大幅减少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成本,从而扩大企业的获利空间。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对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巩固和延续“十四五”开局良好势头,意义十分重大。
学者认为,在不到5000字的消息稿中,“稳”字出现25次。“稳”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突出的关键词。内有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面临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国际环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决策层对前期宝贵经验的总结,更是综合分析当下形势形成的方针。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只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用好政策工具,就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能,巩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学者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七大政策+五大认识来勾勒2022年经济工作重点。其中,宏观政策是短期稳定经济的手段,微观政策和结构政策分别是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中长期政策工具。而要让宏观、微观、结构性政策发挥足够的效率,则要靠改革开放。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这五大认识,既具有长期重要性,也呈现出短期紧迫性。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 标签:2021下半年时政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年终盘点|2021年理论视野中的重大时政热点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
近期经济运行亮点|海南稳住经济大盘行动发力显效
1-7月,货物进出口额1105亿元、增长49.4%,首次前7月突破千亿关口,受离岛免税消费、大宗商品贸易和油气化工等制造业带动,美容化妆…
- 2020年查处直销违法、案件11万件 罚没金额125亿元
- 理财知识(理财知识在哪里学比较好)
- 理财知识(理财知识在哪里学比较好)
- 江西人事考试网2022年9月19日国内外时政热点
- 一致行动人涉诉讼风波 海王生物实控人股权代持疑问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