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十大财经事件
“极不平凡”的2020,是如此令人刻骨铭心。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山东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却从未停下脚步,而今蓦然回首,困难中的成长是那样弥足珍贵。
这一年,我们的导报记者不惧疫情肆虐,始终守望在经济航船的船头,记录齐鲁大地的经济脉动,发出深具理性、个性、公信力的声音。
这一年,一季度全省GDP增速-5.8%,上半年-0.2%,前三季度+1.9%,经济运行走出一道先抑后扬的V形曲线。面对疫情冲击,山东国民经济在短暂波动后重回正轨,其背后是迅速出台的一系列“硬核”举措,力挺中小鲁企渡过难关。
山东经济在“滚石上山”,跨越关口。这五年,考验无处不在,环境资源约束趋紧,企业债务率偏高,落后产能过剩……然而,通过调结构、提质效、优布局,山东跨过了一个个急流险滩。
这一年,素以“大象经济”著称的山东,着力培育代表新经济和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强化资源配置和政策供给,产业生态从“大象漫步”开始转向“千羚竞驰”。
这一年,中国重汽以48亿元的价格剥离地产板块,总共82户省属企业退出非主业。我们看到,山东狠刹国企“跨界风”,减层级、降虚胖,这实际是在引导国有资本加快向“十强”产业、优势产业、核心主业集结。
国企改革“山东模式”开启。这五年,山东能源、山东钢铁跻身世界500强;79%的省属企业新增投资投向功能性及新兴产业领域。
这一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山东的政策、资源、平台优势得以强化。围绕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建设,圈内各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产业合作、科技协同创新等领域展开深度融入。
全省在重大战略推进上攻坚突破。这五年,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战略陆续落户山东,已开始叠加发力。
这一年,中泰证券在上交所鸣锣上市,山东拥有了首家上市券商。35家鲁企成功闯关IPO,2020年成为全省企业上市“最好年份”。
228家A股上市公司已成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这五年,数量占比不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的上市鲁企,利润额占到“规上”企业的42%。
站在辞旧迎新时点,山东又面对新的考题。国家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山东如何将经济体系由“面朝大海”转向“内外兼修”,把更多注意力投向与国内市场的连通?这道考题,需要潜心作答。
●事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一国家战略自提出以来就备受瞩目。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提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1月18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山东要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4月8日,山东省委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提出要自觉服从和融入国家战略,突出山东特色和比较优势,全力以赴做好“黄河国家战略”这篇大文章。
山东将着眼深化区域合作,立足比较优势、突出重点领域,加强与沿黄城市群的协作联动,推动建立黄河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联盟。此外,山东与沿黄各省区协商,研究提出基础设施、产业联动、生态保护等7个领域的近100个合作事项,将点对点持续推动对接、实施好。
●点评: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横贯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重要经济带,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将黄河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信号,也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的重大国家战略。
沿黄省份之一的山东省在“黄河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要紧抓这一历史性机遇,当好“黄河国家战略”的龙头。山东要勇于担当创新发展、先试先行的先锋,以制度创新为基础,强化科技创新,激发创新活力。“黄河战略”作为一种跨区域的发展战略,需要一种超越地方和局部的“大系统”思维,立足山东、跳出山东,实施全流域统筹兼顾、协调治理。
●事件:疫情导致山东企业复工复产受阻,山东迅速行动起来,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山东省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外商投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全省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业企业因疫情影响导致的物资采购、人员返岗、物流运输等难题,并从金融支持、减轻税费、降低运营成本、加大稳岗等方面,帮扶中小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对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生活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展览业及电影放映业,山东也通过缓交社保、延期缴税、减免房租、贴息等政策措施,帮助相关企业渡难关、保生存、求发展。
一系列硬核措施的出台和全省从上到下的齐心努力,山东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疫情发生一个多月后山东经济运行有序步入正常轨道。
●点评: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山东聚焦企业复工和生产经营所需迅速应对,及时出台了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围绕中小企业最关注的资金、费用、成本、用工等关系生存的堵点、难点和痛点,积极解决企业诉求,加大减税降费、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等力度,减免租金,延期缴纳税款,合理延长期限,适当下调利率,减免逾期利息等等,每项政策有措施、有要求、有时间、有牵头部门。通过出实招、解难题,精准施策,全面释放政策红利,有序组织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全省中小企业在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中赢得了主动、占得了先机,实现了稳定运营、渡过难关,迅速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带动山东经济快速步入正轨,实现了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事件:2020年上半年,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上此前出台的《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山东区域协调发展一个实施方案加三个指导意见的政策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区域协调发展“三圈”布局蓝图绘就。
据介绍,省会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七市;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市;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四市。
目前,统筹三大经济圈,已成为山东八大发展战略之一,着力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耦合性、均衡性。
●点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山东则提出构建“一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两心”(支持济南、青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然后就是这次的“三圈”(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
省会经济圈定位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动能转换区域传导引领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胶东经济圈定位是全国重要的航运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教核心区和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鲁南经济圈定位是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目前三大经济圈发展尚不均衡,如何协调发展,是值得关注的一大课题。
●事件:2020年7月13日,山东有关省属企业改革工作推进暨干部大会宣布了山东高速集团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方案、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方案。
据悉,新山东高速集团定位为山东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核心业务,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服务商和行业龙头企业。
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的合并,既是山东能源板块国有资产的深度整合,也是山东收入规模最大的两家国有企业的整合。新山东能源集团定位为山东省能源产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积极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点评:2020年6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山东在国企重组整合方面先行一步,提出用3年时间,将省属国企数量整合重组压减三成以上,资产效益提高三成以上。
以新山东高速集团、新山东能源集团整合重组为起点,山东随后又整合省属企业文化旅游资产成立了山东国欣文旅集团、整合医养健康资产成立山东国欣颐养集团,组建南郊集团、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国泰租赁、山东盐业等5户省属一级企业的重组整合方案也随之出炉。
山东此轮国企改革,意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理顺省属企业管理体制,旨在通过强强联合、战略性横向重组,进行同类产业整合,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事件:2020年4月29日下午,中国重汽集团与碧桂园集团在济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前者以48亿元的价格将地产业务出售给后者,同时,双方将全面开启多领域战略合作。
至此,中国重汽集团彻底剥离了房地产业务,并保证了退出后的房地产业务有序健康发展和人员妥善安置。在重汽地产转让条件中明确规定,股东变更后的房地产公司,接收安置原企业在册员工,确保第一年工资收入不低于原工资收入水平,保持不少于3年的劳动关系。通过这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中国重汽集团进一步精干了主业,打造全球高端品牌。
目前,山东国企正在通过挂牌转让股权等模式,逐步剥离地产业务、聚焦主业。2020年初,山东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主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到,“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进行开放式重组,逐步剥离、有序退出不具备发展优势的非主业资产和业务。”
加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力度,先后组建山东港口集团、山东机场管理集团和山东铁路投资集团。港口集团组建后年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首位,2020年上半年吞吐量、集装箱量、效益三大指标逆势增长。同时,完成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重组,重卡产销量跃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启动实施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联合重组,组建完成国欣文旅和国欣颐养集团,加快组建综合性要素交易集团。推动资源向主业集聚,出台《省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实施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三年行动,有82户企业清理退出非主业板块。中国重汽48亿元出清地产业务,便是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之举。
●事件:2020年山东迎来IPO“大年”,35家鲁企在A股顺利过会(截至12月29日)。企业上市也迎来“最好年份”,年内全省新增A股上市企业17家。Wind信息显示,目前山东A股上市公司共有227家,鲁企在港股上市43家(年内港股上市4家)。
这一年,资本市场有了首家山东籍券商。2020年6月3日,中泰证券登陆上交所主板。12月10日召开的证监会发审委会议审核结果显示,齐鲁银行(首发)获得通过,这家新三板“盈利王”企业成为山东第三家A股上市银行。
受过会数量以及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利好鼓舞,鲁企上市热情高涨。2020年前11个月,山东证监局辖区正在接受IPO辅导的企业数量达76家,仅年内就有43家接受辅导;青岛证监局辖区年内有11家企业接受辅导。
●点评:引流资本“活水”贯通实体“血脉”,山东资本市场正全速“扩军”。2020年含科创板在内全国过会企业超595家,山东过会数量占到总份额的5.88%。山东上市企业在“质量”上也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包括中泰证券在内的7家上市公司均突破千亿元市值。
曾经的山东上市企业以“粗老笨重”的传统产业居多,如今有更多山东企业架起创新+资本的发展“双轮”,医药生物、工业互联网等科创型企业集聚资本市场。如年内过会的森麒麟是国内最早投建4.0智能轮胎工厂的轮胎企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高测股份产品则覆盖了全球光伏硅片产能的前十名客户。
●事件:2020年山东“新基建”风头正劲,11月26日,山东首条完全意义上由地方控股并投资建设的高铁——潍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通5G的高铁线处基站,列车自带免密WiFi,在高速中给旅客带来全新的“冲浪”体验。
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加快布局“新基建”,年内新开通5G基站4万个,建设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区,在金融科技、电子政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加速场景应用。近一年过去,山东“新基建”递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前3季度,山东新建5G基站4万个、累计超过5万个,16市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
●点评:各省市纷纷布局“新基建”,山东亦“蓄势已久”。综观重大项目榜单,总投资2.9万亿元的1021个省级重点项目,不乏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身影,其中,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向5G基站、管线、机房等开放。
根据山东新基建行动方案,在融合基础设施升级行动上,山东将大力发展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构建省会经济圈、胶东半岛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环形高速铁路网。5G网络广泛覆盖,已经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场巨变,不久的将来,“新基建”还将衍生形成50个以上新兴产业集聚区、20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山东,正在朝着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大步行进。
●事件:2020年12月16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联合公布了2020年度山东省独角兽企业名单,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辉节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烟台显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5家企业上榜,再加上此前两批已经认定的8家企业,山东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3家。
公开信息显示,成为独角兽企业,成长性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企业信用指标均要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还要同时具备三个特征:创办不超过10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但未上市,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山东还计划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根据《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山东力争每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0家左右、瞪羚企业150家左右、独角兽企业5家左右。
●点评:更多独角兽企业加快成长,也意味着经济增长多了新动力,对山东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经济此前有“大象经济”之称,传统产业占比相对较重,而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山东正发力通过新动能撬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山东企业的创新动力也随之提速,各类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代表新经济与高成长性的独角兽企业在加速聚集。山东新晋的独角兽企业分布在多个领域,也树立了优质创新企业发展的标杆。
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同样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撑。山东仍在着力引导中小企业走创新化发展之路,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动态管理、精准服务和全链条培育。
●事件:2018年12月,国家批复《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省份,山东坚持将海洋牧场绿色发展放在首位,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探索形成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黄海冷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面积接近山东省的陆域面积,有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是世界罕见的浅水层冷水团。其温度、溶氧量等水质指标,非常符合冷水鱼养殖标准,可支撑千亿产值的深远海冷水养殖产业集群。
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是深远海养殖领域山东引领全国的旗帜,在近浅海养殖领域,山东探索的海洋渔业提质升级的路子也在悄然改变现代渔业发展的格局。令人欣喜的是,更加智能化的“深蓝2号”已完成设计,容量扩大3倍,预计能投放100万尾鱼苗。
●点评:山东海洋牧场正在绿色、智慧、多元融合的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中阔步前进。越来越多的海洋牧场从单纯养鱼延伸到放鱼、钓鱼、赏鱼、品鱼、识鱼、加工鱼、售卖鱼一条龙,“一条鱼”产生了“多条鱼”的价值。
得益于和科研机构联合探索出的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山东的海洋牧场实现了完整的生物链构建和海域生态自我修复。通过推广这种模式,现在整个桑沟湾海域立体养殖所产生的固碳效应相当于12万公顷森林,综合养殖收益较之前增加了20%以上。在黄海冷水团建海洋牧场养三文鱼,是全球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创举,也是我国在开放海域规模化养殖三文鱼的崭新探索。
●事件:2020年1月9日,年输送能力超3000万吨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三期)工程顺利投运,标志着从黄海之滨到渤海之畔的原油产业链“黄金通道”全线贯通。预计年输送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每年为山东炼化企业降低原油运输成本近15亿元。
三期管道建成投产,接续一、二期管道,与其他7条支线条投运管线,形成贯穿齐鲁大地的输油管网,把山东港口65个油品泊位和5000多万方油罐群与山东地炼企业集群连为一体,真正形成覆盖山东,延伸江苏、河南的“大码头、大罐区、大管线”格局。
●点评:作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山东的炼化能力一直很强,但原材料的运输问题一直困扰着山东地炼。最近几年,山东发力建设原油和成品油运输管道。董家口港区-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三期)工程的建设,历史性穿越了黄河,直接‘端’到‘端’通过管道运输将原油输送到了企业家门口。
未来山东港口将集结世界级港口群与世界级贸易商、炼厂,合力打造集航运、贸易、金融、装卸、储存、运输等各要素于一体的油品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持续增加油气配套设施,扩大油气联动能力,打造青岛国际油品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港、日照进口油接卸中心港、烟台进口油中转和液化品集散中心港、渤海湾内贸油接卸和成品油出口中心港。
- 标签:最新财经新闻事件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2020山东十大财经事件
“极不平凡”的2020,是如此令人刻骨铭心
-
财经24小时 2万亿中央财政资金额度已直达基层
据第一财经报道,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5月的全国上,中央财政决定将新增的2万亿元资金全部给地方,并创设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让这笔资…
- 100篇《财经》报道回顾2020年
- 实时-财经频道-中华网
- 新浪财经:最新消息好消息来了!全国统一规范
- 最新消息!全国多地已下调!
-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在第24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