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要用开征房地产税来补齐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许权胜
减项必须有增项来填补。目前只有房地产税的征收才会使企业的减税成为可能。没有房地产税,那些基础建设就要从企业中来收税,企业要凭一己之力来承担各项税费。
4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减税措施,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增后劲。会议指出,按照《工作报告》部署,深化税制、加大减度。会议决定,在一季度已出台降费2000亿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减税举措,预计全年将再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税负3800亿元。总理强调:过紧日子,让企业轻装上阵,人民才能过好日子。
我国出台一系列减税措施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严重,实体经济难以振兴。内在原因是实体经济在缺乏创新的情况下出现产能过剩,导致经济脱实向虚,而缺乏创新正是由于企业恶化,国企的市场垄断使民企失去发展空间,有一些企业为了靠偷工减料或者弄虚作假来减少成本,使市场劣币良币。
外在原因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实体经济的依赖出口的形势大大减弱。所以总理这么迫不及待的提出减税减负,意图降低实体企业成本负担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第一是国际压力。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提出要让实体经济回归美国,采用的措施就是减税。前不久曹德旺先生到美国投资引起我们国内轩然大波,他说美国除了人工工资比我们高,其他税费等都比我们低,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工资高说明企业尊重人的劳动,意味着企业能拿出更多的钱发给工人,工人的消费能力更强,也能激发企业提高生产力。
但高工资也会使企业难堪重负,能促进资本家投入资金来研究降低企业成本的动力,用创新来替代人工,促进了创新。
第二是国内压力。民间投资去年下滑到26年来最低水平的3.7%增速,而民间投资是市场的晴雨表,是我国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可是现在因为虚拟经济的吸附作用,民间投资很难再回到实体。
原因是当前房地产促进这种的恶化,房地产因为有投资功能而被赋予有虚拟的成分,现在国人一门心思都扑在什么地方?几乎都是房地产。看看雄安,一个概念刚刚提出,就引来那么多炒房者闻风而动。房地产没有持有成本,又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一定就会有人把它当做金融属性产品用来资本炒作。
就像去年报道中有一些上市公司,如果卖掉一线城市一套房子,就能保住不被退市,一套房比公司一年赚得还多,谁还有积极性去搞实体?所以这个炒房不用房地产税来控制,资金一定会聚集到房地产中,大家都去炒房,都去玩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缺血”也就在所难免。
所以,总理说的减税,让企业轻装上阵,但有减项没有增项,这个税是很难减下去的。即使总理说要过紧日子,可是又没有看到有裁减机构或裁减人员的相关措施,而今年预算并没有比去年减少,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612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同口径增长3.8%,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745亿元,增长6.1%,的收入和支出并没有减少,而减税意味着减少的收入,收支平衡怎么来实现?
所以减税难以从实质上来减,就算总理真的为企业减税了,本身又不能产生效益,收入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税收、一个是发债。但发债是要还的。所以,如果减税,那么也就是只能靠发债来维持,可是发债不像税收,发债是要附加利息的,以后还是要从收税上来抵消,这等于把对企业的税收后置化。而且发债里面含有大量利息,这样不但没有减轻企业负担,今后还可能加重了企业负担。
所以,减项必须有增项来填补。目前只有房地产税的征收才会使企业的减税成为可能。没有房地产税,那些基础建设就要从企业中来收税,企业要凭一己之力来承担各项税费。
即使从土地买卖中一次性能获得巨大财力来维持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因为手上一下子聚集那么多一次性土地的款项,主政官员在任期内最优博弈就是想搞好政绩获得升迁,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以主政者一定会选择突击花钱,大手大脚建设宏大工程,不会为持续发展来把钱留给下一任,因此土地财政会因为财力没有持续性而力所不逮消耗过大逐渐枯竭。
所以靠减税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当前这种下必须配套增税项目,为防止减税变成今后的加税,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开征房地产税这个增项,才能做到真正为企业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