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边检站刘玲 她是微笑的“国门天使”
“刘翻译,又在教检查员学俄语了?”“是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啊!”一个漂亮的女警官转过身来回答道。她,就是被检查员们亲切的称为“俄语老师”的刘玲,自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翻译一职。
珲春口岸每年俄籍旅客占出入境人数总量的80%以上,检查员“俄语”沟通和服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同俄籍旅客交流,她查阅了大量俄语教材,提炼出最常用的500句边防检查用语,制作成便携手册,分发给每位检查员,并以“班车小课堂”、“检查员之家”等形式开展培训,不断满足俄罗斯旅客“母语对接”需求。
“我们特别喜欢这位女警官,她俄语好、服务好、人更好,我感觉她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哈拉少’!”经常往返于俄罗斯和珲春的娜塔莎女士说的不是别人,正是珲春边检站执勤业务一科的刘玲,谈起检查员刘玲,出入境的旅客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是什么样的魔力,让从珲春口岸出入境的客人对刘玲如此情有独钟? 自2001年入伍分配到珲春边防检查站工作以来,刘玲一直工作在边检一线。8年间,刘玲始终坚持把公正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结合,把旅客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长期的边防检查工作中,通过切身感受,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热心、耐心、公心,理解认同法、语言平复法、行动感化法“三心三法”等服务工作方法。面对性格各异、说话态度和方式千差万别的旅客,刘玲始终保持一张笑脸、一份亲切,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与出入境旅客间建立了浓厚的感情。她的一句贴心话,拉近了与旅客之间的距离,旅客们都称赞她检查效率高、动作规范、谈吐文明、举止文雅,使他们感到很亲切。 2007年5月,刘玲在执勤时发现一名男子在珲春口岸入境大厅焦急地徘徊,询问得知该男子妻子金贞爱,前一日在俄罗斯一家韩国企业打工时突发脑溢血,因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用,患者家属决定回国抢救治疗。为了争取时间,他特意带救护车到口岸迎接,情况紧急,刘玲听后立即将此情况报告给科领导。时值口岸出入境高峰,俄方口岸等候检查的车辆排起了长队,按正常检查程序,患者到俄方口岸至少需要1小时方能通关,刘玲向科领导建议后,珲春边检站与俄方立刻进行了紧急会晤,通过协调,俄方破例允许运送患者的车辆直达我边境线,刘玲仅仅用了6秒钟就为患者办妥了入境手续,并协助医护人员将患者迅速转移到在边境线等候的珲春市急救中心的救护车上,患者因抢救及时于当日下午3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多年来,刘玲圆满完成了与俄方边防检查机关边境线会晤150余次、工作会谈10余次,翻译各类信函100余封,在俄文网站上搜集中俄边境地区旅游、经贸往来及边防检查政策等信息400余条。通过刘玲精准的翻译,多次有效解决了俄方通关不畅等问题,特别在她参与的会谈会晤中,经与俄方克拉斯基诺边检站积极协商沟通,促使对方增设了1条边防检查通道和1条移民通道,验放速度由原来的每验放一人平均5分钟缩短到现在的平均1分30秒,同时还决定由原来每年口岸休息11天(指俄方节日)减少到现在的3天(不含双方法定闭关日),大大减少了旅客境外候检时间,提高了境外通关效率,有效解决了俄方通关不畅等问题,出入境旅客对俄方边检机关验放速度的明显提升感到非常满意,为广大出入境旅客和珲春市政府招商引资创造了一个温馨、宽松、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 这就是刘玲,一个把“三尺验证台”当作“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阵地,真诚服务旅客,热心帮助同志,舍小家顾大家,永远心系边防检查事业的国门女警。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曹逸群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