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产能超载逼政策出手 地方跑发改委请求区别对待
随着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相关部门祭出重拳。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5月份就下发了《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指出两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地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过剩行业的违规产能检查、清理,并在6月底前上报汇总。
ipo重启箭在弦上目前流传最多的是新股改革7月20日公布正式稿,7月底首批30家发行。
证监会明确并购重组配套融资四用途
- 香港多银行揽储大战 或借内地钱荒套利
- 地方经济谋发展乱象:为违规项目开绿灯
- 汇金效应持续发酵 产业资本果断增持份
- 中石油史上多次"救主"无不以失败告终
- 张裕a否认生物资产减半 称不以龙头自居
- st联华重组梦:三次延期复牌猫腻多多
近日,知情人士透露,“一刀切”禁止新增产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支持大企业兼并重组,将是两部委“组合拳”重要内容。
据悉,各地水泥行业的相关情况已汇总至两部委,目前两部委正在讨论研究,业内一度传言将于7月出台《方案》。
但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由于牵涉到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利益,上述《方案》在细化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干扰。有权威人士透露,有不少地方政府要员跑到发改委“求情”,希望能区别对待。
产能利用率过低
“产能过剩在全世界多半国家都存在。”雷前治,前中国水泥协会会长,现任中国水泥协会名誉会长,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水泥产能过剩已大大超过全球正常水平。
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设备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即富余度在20%左右是合理的。
据雷前治分析,我国一半以上水泥市场的设备利用率已降至70%及以下,如广东一些大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只有67%。“平均利用率在70%以下,这个区域的市场就会受到破坏。”
中国水泥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水泥熟料产量12.79亿吨,熟料实际产能富裕37.6%,实际水泥产能富裕32.3%,已超出20%的合理范围。其实这组数据还不是水泥行业全产能开动的产量,因目前很多地区都在停窑限产。
据中国水泥协会数据,截至2012年底,实际产能已超出当年水泥需求8亿吨。预计今年水泥行业产能增速在7.5%左右,依旧快于6%的需求增速。
行业利润持续下滑
除了产能利用率,市场价格、企业效益水平也是产能过剩与否的重要参考。
“停窑限产的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加剧,导致企业市场效益下滑。”数字水泥网ceo陈柏林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57亿元,低于2011年和2010年,同比下降32.81%。水泥价格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一路走低,到今年4月已回落至10年前270元/吨的水平。而这10年来,煤、电、原材料、人工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企业节能环保投入持续增加。
“虽然上半年(水泥)产销量增幅在8%以上,但是行业效益相比去年并没有明显好转。”陈柏林表示。据数字水泥网监测的全国31个省市数据,有12个地区上半年出现亏损,亏损较严重的为华北,去年表现突出的东北地区今年上半年利润也出现大幅下滑。
地方投资冲动助推 水泥产能陷“越调越过剩”怪圈
6月底,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要求各地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过剩行业的违规产能进行清理和检查并上报汇总的时间“大限”。
随着水泥行业各地的相关情况汇总,对这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关注也在升温。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3年,水泥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不过,当年立窑等落后产能的产量占总产量的78%,新型干法产量占22%,那时是以落后的立窑产能为主的产能过剩。而到了2012年,这一比例已分别变成10%和90%。在业内人士看来,众多投资纷纷涌入水泥行业,使得产能过剩的风险进一步放大。
在中国水泥协会名誉会长雷前治看来,2008年的投资计划拉动了建筑市场的巨大发展,但也使得上述产能过剩的风险进一步放大。
2008年、2009年,中国水泥行业投资额飞速发展,分别完成了1051.46亿元、1700.7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76%、61.75%,面对一年新增上百条水泥生产线的状况,中国水泥协会在2009年初就警示水泥投资过热。
同年下半年,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38号文),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对当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但事实上,水泥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并没有刹住车,新增生产线越建越多。
相关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新建了623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7.07亿吨。
“国家发改委严控水泥投资,不等于地方政府不变相核准水泥项目。”在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孔祥忠看来,水泥生产线之所以越建越多,与部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
38号文后仍超建205条生产线
“如果政府牢牢把握住这个口,谁都建不了。但问题是,有些地方政府根本不理这一套。”一位不愿具名的水泥企业人士表示。
“我们这个地方就只有石灰石,我们不做水泥项目,那还有什么样的政绩?”在今年上半年的调研中,中国水泥协会名誉会长雷前治经常听到地方政府官员这样的抱怨。
这样的局面也让一些大企业明知产能过剩,也必须投资,因为如果别的企业进入,可能把自己苦心经营的局面打破。数据显示,在38号文发布后到2012年底新建的线中,比38号文出台时核定的418条在建生产线多建了205条,多增熟料产能近3亿吨。
从2013年年初开始,在建和拟建的生产线还有220条,熟料产能是2.8亿吨,折合水泥产能是4.5亿吨。如果这些生产线全部建成,水泥产能大概要达到35亿吨,而“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水泥需求量大概是22亿吨。如果在建、拟建线全部建成,按照测算,利用率只有不到63%。
记者通过有关途径获取的一份水泥行业今年2月底召开的一次座谈会材料显示,有企业直言,西南地区乱批乱建的情况比较严重,其中又以云贵两地最为严重。在2月底,贵州有31条生产线还在批,一度出现了“一个县就建一个水泥厂”的现象,云南有40余条线在批,而这两个省的规划都在1.5亿吨左右。
同一个落后产能项目被淘汰几次,在水泥行业并不算新鲜事。有业内人士曾仔细对比了2010年和2011年的淘汰名单后发现,当中有部分企业名字是重复的。而且在2011年的淘汰名单中,部分事实上是早已停产了的企业,又出现在了淘汰名单上。
“有的地方借等量淘汰新建项目,三个厂都投产了,落后产能却还在。”雷前治表示。
据了解,目前国家要求的水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淘汰窑径3.0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小型水泥回转窑,水泥粉磨站直径3.0米以下的球磨机等产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当前落后产能的范围并没有完全确定,除了上述产能外,列入范围的产能规模或将扩大。
“一刀切”政策或渐行渐近
对于水泥新增产能的控制,业内曾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让市场去调节,另一种是政府加强干预。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在今年5月份就下发了《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发改产业([2013]892号),要求各地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过剩行业的违规产能进行清理和检查并在6月底前上报汇总。同时两部委还在研究《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
这似乎也让有些地方政府十分紧张。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西南某地区就在该通知下发之后,加速审批了多条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上述情况汇总目前已经结束,化解方案或将在近期出台。综合多方消息来看,实行“一刀切”,禁止一切新建水泥项目,成为有关方面重点考虑的内容。
不过,有权威人士透露,在“一刀切”禁止产能新增的信号扩散后,就有不少地方政府的官员跑到发改委“求情”,这也让政策的出台存有变数。
除了对增量进行严控外,本次化解产能方案中,对一直就在进行淘汰的落后产能,业内也期待有更为坚决的措施。
在原建材局局长王燕谋看来,落后产能占有市场空间,不能及时退出是造成总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政府监管不完全到位和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使落后产能淘汰不快和盲目投资不断产生”。
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加速
为了进一步提高落后产能淘汰的有效性,中国水泥协会最近提出建议希望能够调整水泥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
孔祥忠认为,随着水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政策的“普惠性”使得更多的落后产能继续享受政策优惠,加大了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难度。由此,中国水泥协会提出建议,对32.5等级水泥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废渣的由全额退税改为减半退税;对42.5等级水泥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20%废渣的享受全额退税;对52.5等级水泥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10%废渣的享受全额退税。
不过,记者从相关人士获取的信息显示,本次化解方案中关于税收方面不会做太多调整,但下一步对相应税收政策进行修订的预期较为明显。
此外,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加强水泥行业兼并重组的扶持力度无疑会成为此次化解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落后产能的淘汰、行业结构的优化,离不开企业之间的战略重组。”雷前治认为。
不过,对于重组企业来说,一边是重组成本越来越大,一边是新增产能不断增加,重组后企业无效益,重组压力越来越大。有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协调各金融机构给予企业重组资金政策上支持,降低重组成本。
中国水泥协会本月刚发布了《加快推进水泥行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提出,至“十二五”末,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1000家之内,年产规模60万吨及以上大型水泥粉磨站控制在2000家以内。到2020年国内前十家企业(集团)的水泥产品市场集中度应达到60%以上。该方案中就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相关政策支持等提出了建议。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两部委的化解方案中,关于兼并重组的内容,基本将以水泥协会这个方案为基础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也明确表示,对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要通过探索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并购贷款、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通过兼并重组,未来水泥企业家数将有明显减少,区域会出现更多的寡头企业。”数字水泥网ceo陈柏林认为,这些企业更多向资金雄厚,经营管理水平一流的大企业靠拢,更有利于稳定区域盈利水平,保持行业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通过键盘前后键←→可实现翻页阅读-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