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产权房冰火两重天 选择性执法遭质疑
同一区域内有拆有建,已售小产权房对策尚不明朗
两个月内,小产权房业主经历了从大喜到大悲的“政策过山车”。
10月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撰写的“383改革方案”曝光,方案提出通过补缴土地出让收入解决小产权房历史问题。小产权房“转正”呼声渐起,北京二手市场每平方米应声涨价千元。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再度增加了小产权房“转正”的想象空间。
但11月下旬两部委的表态却令形势逆转。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1月22日发出紧急通知,坚决叫停严肃查处在建、在售的小产权房。通知指出,建设、销售和购买小产权房均不受法律保护。
经历了政策骤变,小产权房灰色产业链的真实生态怎样?为此,《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北京市场展开了调查走访。
冷 大面积强拆难觅投资方
11月23日,北京昌平区崔村镇南庄营村,一处占地近700平方米的小产权房工地上,两台大型机械紧张作业。随着一声声巨响,这个拥有120套房屋,总建筑面积达10204平方米的小产权房项目正被逐层拆除,变成一片瓦砾。
“拆”,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小产权房的关键词之一。
11月3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六环的阳坊镇东贯市村看到,13栋小产权房除了边缘地带还没有拆完外,主体部分都已经拆除。数十台挖掘机朝着13栋楼“挥臂”,上下一摆就掀开两层楼的墙皮,楼体渐歪如半山倾覆,慢慢滑落溅起几丈高的浮土。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13栋小产权房已经建了两年,差不多有4万平方米,“刚建好就被拆,看着挺可惜的”。
拆除现场外围站着一圈保安。记者从保安口中获悉,这些小产权房已经被拆3天了,但建设方一直没有露面。
东贯市村村委会负责宅基地管理的副主任刘宝荣告诉记者,这4万平方米的小产权房原本属于宏光肉鸡场,但由于经营不善,这块地就被抵押流转了,属于村里的集体土地,但最后具体流转去向自己并不清楚。对于这13栋小产权房的建设方,刘宝荣称不知情。
有村民告诉记者,该集体土地经多次流转后被私人合伙租赁,承建房屋并没有经过任何审批程序。一位在建筑工地打过工的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计算租地费用,只按每平方米2000元的建造成本计算,13栋小产权房的建设成本大概需要8000万元。今年6月份,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对该地块发布了处罚决定后,相关合伙租赁人就已不知去向。
此后记者试图通过多种途径联系合伙租赁人及投资人,但始终没有找到。
2012年6月至今,北京共清理认定83个小产权房项目,涉及土地面积5000亩(其中耕地132.94亩),总建筑面积约381万平方米。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