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不能总算糊涂账
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总的来说比较麻烦,不过具体划分一下,这其中也有稍简单一些的。例如,已建未售的小产权房因为涉及人员较少,所以处理起来肯定要容易得多。如果未占耕地,不涉及水源、文物保护,房屋质量也没什么问题,那么将其纳入公租房管理既可以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也避免了拆除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耕地、水源等方面的保护都是“红线”,房屋质量涉及安全,更是不容含糊的“生命线”,所以对六类涉及相关情况的小产权房依法拆除,也没什么商量的余地。不过需要多花些心思的是,拆除所带来的成本也应该“分类埋单”。
一般而言,小产权房的建成出售和乡镇、村庄等基层干部的违法行为有关,也和上级部门的监管不力有关,所以拆除的时候不应该让购房者独吞苦果。当然,勿购小产权房的相关警示、提醒多年前就已频繁发布,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冒险购买小产权房,购房者本身分担一部分损失也是理所应当的。
除了拆房成本怎么分摊,小产权房这一块最难啃,也是最大的一根骨头恐怕就是已经售出,又缺乏必拆理由的那些“成熟社区”。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市民想要一个家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再加上很多小产权房社区在当年建设得如火如荼,广告打得铺天盖地,大家由此心存侥幸。居住在小产权房社区的,往往都是买不起商品房的中低收入群体,他们最需要的是关爱而非苛责。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收入不高的家庭因为尊重法律法规,听从了政府部门的警示没有购买小产权房,他们或许还在租房,或许咬着后槽牙买了昂贵的商品房,然后艰难地还着月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符合条件的小产权房以较低的成本转正,显然有失公平,会树立“违法占便宜、守法吃亏”的坏榜样。
所以,部分小产权房能否转正、如何转正的问题,可以说是最难啃的一个硬骨头。不过好在目前市面上的房屋有完全产权的,也有部分产权的。那么,符合条件的小产权房能否在缴纳合理税费后,转成类似保障房的部分产权房屋,并且按照保障房进行管理?这样一来,既能让居住者安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公平。
总之,小产权房的清理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要攻破这个堡垒,还需要听取多方意见,深思熟虑。对此,相关部门除了向国土部、住建部请示,也应该“向下沟通”,比如说召开一些听证会,积极听取专家、市民的意见。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