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电科技「空降」一位高管 将会帮助这家公司解决哪些问题?
牛电科技「空降」了一位高管。
据官方说法,新任 coo 李彦早在 2015 年 2 月就已经加入牛电科技。不过由于低调,他鲜有在公众诚发言,所以不为外界所知。
官方资料介绍,李彦是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先后就职于高通、麦肯锡和 kkr 私募股权基金。在财务管控及融资、企业流程及管理体系搭建、关键项目制定和落实以及团队优化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在他过往负责的项目履历中,「规模扩张」、「成本降低」、「公司管理体系搭建」等词频繁出现。
3 月 23 日,牛电科技对外宣布获得 3000 万美元 a+ 轮投资。昨天下午,这位「空降」高管以及牛电科技市场副总裁张一博首次对外披露了此次 a + 轮融资的用途、即将发布的新品以及没有 ceo 李一男坐阵的牛电科技,公司内部如何做决策。
3000 万美金融资怎么花?李彦表示此次融资将用于四个方面,大致比例是:将近 50% 的资金用于服务体系搭建、20% 用于前端研发、15% 到 20% 用于供应链、产能扩张以及物流配送;剩余的留给用户社区运营。李彦表示此次 a + 轮融资主要是为明、后两年布局。
将斥资 8000 万人民币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
售前:计划在线下布局体验店;售中:线上销售平台,除了京东外,天猫也将开启;售后:完善线下维修保养体系,打造 4s 店;
进一步引入技术团队,投入研发资源;
扩充产能、强化供应链(核心零部件是通过上游供应链提供,与上游供应链形成更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的零件)和优化物流配送系统;
打造用户社群。
牛电科技目前在常州的工厂有四条生产线,但并没有做到完全自动化,仍需要依靠人工组装的生产线。据李彦透露,目前工厂的月产能大约在 5 万台。将生产线怎么做到自动化,加快生产速度是他们今年解决的问题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优化大件物流配送体系。在过去八个月,购买小牛的用户平均在 7 到 10 天左右才能收到货,其配送效率远低于小件物流。
「大部分原因是物流配送的问题,配送时间比较长,很多时候是我们的系统与京东、日日顺或其他大件物流体系的物流对接……我个人的目标是希望能在全国 2000 多个县市,用户在下单之后保证在 72 个小时内收到车。」他说道,「是今年还是明年,需要团队来研究。」
李彦希望将线上订单和物流公司的配送系统、发车的车架号与出仓的扫码系统全部打通,不再需要在经过人工操作。这样删繁去简有助于提高送货效率。
最后,牛电科技计划在线下开设自营体验店和加盟店。他们初步设想是在前期,首先聚焦全国 5 个或 10 个城市开设自营体验店。验证模式可行之后,再将这套模式复制到加盟店,加盟店类型包括小牛目前在线下的维修网点以及其他销售渠道。
合伙人内部分工上个月中旬,牛电科技 ceo 李一男由于涉嫌内幕交易受审,一时间让这家创业公司的前途显得扑朔迷离。但随后融资的利好消息来得非常及时。
目前牛电科技员工人数将近 300 余人,其中在工厂的员工占三分之二。这也是自去年 6 月产品发布后,这家原本只有 20 多人的初创公司,在经历几轮量产后员工人数翻倍。
对于内部管理层的分工,李彦回答说:「胡依林主要负责整车设计和研发;张一博负责营销和销售;何卫华主要负责生产和供应链;刘成栋则主打电子研发副总裁,负责电子体系、bms、中控、控制器研发;joseph nelson 是首席设计师,主要负责外观概念设计;我没有任何专项内容,核心是给大家提供资源,让各自业务端往前跑。」
在决策方面,李彦称公司内部采用的是合伙人统一决策,「公司战略没有变,李一男还是老大,团队是他一手搭起来的,公司的整体战略也没变过,(我们)会围绕当初制定的战略执行下去……在一切重大决策上,他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参与。」李彦说。
新产品即将发布
按照张的描述,极有可能是一款类似这样的车型
4 月 21 日牛电科技将发布新品m 系列。该系列是另外一条产品线,并不是小牛 n 1 的迭代款。
「新产品会继承 n 系列大部分特点,以及加入更多年轻的元素,会更加轻巧……(它)极其便利和灵活,像 mini cooper 充满青春活力和科技感。」这是牛电科技市场副总裁张一博对新产品的描述,除此之外他没有透露更多信息。
雷锋网(搜索“雷锋网”公众号关注)在此之前得到的消息:新产品有可能是一款单人座的车型,将延续小牛 n1 在前脸和大灯上的设计语言。
新机会过去一年,牛电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尤其是先后经历了众筹之后的跳票、产能不足、产品召回等等。如今这家公司似乎也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上个月拿到新一轮融资后:提升销售业绩、做好成本管控、优化组织架构等各个环节,对牛电来说刻不容缓。
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事实是:在大多数人眼里,电动车是一款极其低端的产品,按照联合创始人胡依林的说法,「它位于整个鄙视链的底端。」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行业,更是一个被互联网和创业公司长期忽略的市常与此相悖的是,尽管这个行业拥有两亿用户,却没有一个辨识度足够高的品牌。这是李一男和胡依林看到的机会。
在两轮电动车行业里,这依旧是一门非常值得做的生意。
图片来自牛电科技
据官方说法,新任 coo 李彦早在 2015 年 2 月就已经加入牛电科技。不过由于低调,他鲜有在公众诚发言,所以不为外界所知。
官方资料介绍,李彦是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先后就职于高通、麦肯锡和 kkr 私募股权基金。在财务管控及融资、企业流程及管理体系搭建、关键项目制定和落实以及团队优化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在他过往负责的项目履历中,「规模扩张」、「成本降低」、「公司管理体系搭建」等词频繁出现。
3 月 23 日,牛电科技对外宣布获得 3000 万美元 a+ 轮投资。昨天下午,这位「空降」高管以及牛电科技市场副总裁张一博首次对外披露了此次 a + 轮融资的用途、即将发布的新品以及没有 ceo 李一男坐阵的牛电科技,公司内部如何做决策。
3000 万美金融资怎么花?李彦表示此次融资将用于四个方面,大致比例是:将近 50% 的资金用于服务体系搭建、20% 用于前端研发、15% 到 20% 用于供应链、产能扩张以及物流配送;剩余的留给用户社区运营。李彦表示此次 a + 轮融资主要是为明、后两年布局。
将斥资 8000 万人民币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
售前:计划在线下布局体验店;售中:线上销售平台,除了京东外,天猫也将开启;售后:完善线下维修保养体系,打造 4s 店;
进一步引入技术团队,投入研发资源;
扩充产能、强化供应链(核心零部件是通过上游供应链提供,与上游供应链形成更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的零件)和优化物流配送系统;
打造用户社群。
牛电科技目前在常州的工厂有四条生产线,但并没有做到完全自动化,仍需要依靠人工组装的生产线。据李彦透露,目前工厂的月产能大约在 5 万台。将生产线怎么做到自动化,加快生产速度是他们今年解决的问题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优化大件物流配送体系。在过去八个月,购买小牛的用户平均在 7 到 10 天左右才能收到货,其配送效率远低于小件物流。
「大部分原因是物流配送的问题,配送时间比较长,很多时候是我们的系统与京东、日日顺或其他大件物流体系的物流对接……我个人的目标是希望能在全国 2000 多个县市,用户在下单之后保证在 72 个小时内收到车。」他说道,「是今年还是明年,需要团队来研究。」
李彦希望将线上订单和物流公司的配送系统、发车的车架号与出仓的扫码系统全部打通,不再需要在经过人工操作。这样删繁去简有助于提高送货效率。
最后,牛电科技计划在线下开设自营体验店和加盟店。他们初步设想是在前期,首先聚焦全国 5 个或 10 个城市开设自营体验店。验证模式可行之后,再将这套模式复制到加盟店,加盟店类型包括小牛目前在线下的维修网点以及其他销售渠道。
合伙人内部分工上个月中旬,牛电科技 ceo 李一男由于涉嫌内幕交易受审,一时间让这家创业公司的前途显得扑朔迷离。但随后融资的利好消息来得非常及时。
目前牛电科技员工人数将近 300 余人,其中在工厂的员工占三分之二。这也是自去年 6 月产品发布后,这家原本只有 20 多人的初创公司,在经历几轮量产后员工人数翻倍。
对于内部管理层的分工,李彦回答说:「胡依林主要负责整车设计和研发;张一博负责营销和销售;何卫华主要负责生产和供应链;刘成栋则主打电子研发副总裁,负责电子体系、bms、中控、控制器研发;joseph nelson 是首席设计师,主要负责外观概念设计;我没有任何专项内容,核心是给大家提供资源,让各自业务端往前跑。」
在决策方面,李彦称公司内部采用的是合伙人统一决策,「公司战略没有变,李一男还是老大,团队是他一手搭起来的,公司的整体战略也没变过,(我们)会围绕当初制定的战略执行下去……在一切重大决策上,他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参与。」李彦说。
新产品即将发布
按照张的描述,极有可能是一款类似这样的车型
4 月 21 日牛电科技将发布新品m 系列。该系列是另外一条产品线,并不是小牛 n 1 的迭代款。
「新产品会继承 n 系列大部分特点,以及加入更多年轻的元素,会更加轻巧……(它)极其便利和灵活,像 mini cooper 充满青春活力和科技感。」这是牛电科技市场副总裁张一博对新产品的描述,除此之外他没有透露更多信息。
雷锋网(搜索“雷锋网”公众号关注)在此之前得到的消息:新产品有可能是一款单人座的车型,将延续小牛 n1 在前脸和大灯上的设计语言。
新机会过去一年,牛电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尤其是先后经历了众筹之后的跳票、产能不足、产品召回等等。如今这家公司似乎也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上个月拿到新一轮融资后:提升销售业绩、做好成本管控、优化组织架构等各个环节,对牛电来说刻不容缓。
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事实是:在大多数人眼里,电动车是一款极其低端的产品,按照联合创始人胡依林的说法,「它位于整个鄙视链的底端。」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行业,更是一个被互联网和创业公司长期忽略的市常与此相悖的是,尽管这个行业拥有两亿用户,却没有一个辨识度足够高的品牌。这是李一男和胡依林看到的机会。
在两轮电动车行业里,这依旧是一门非常值得做的生意。
图片来自牛电科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