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业两强:华为走刚猛路线 爱立信绵里藏针
(原标题:通信业两强:华为走刚猛路线 爱立信绵里藏针)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最近电信设备商们都公布了2015年的财报,业绩普涨、全线飘红。同三四年前的惨淡相比,现在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尤其是华为和爱立信这两强的表现,更是抢眼。
先来看看华为,已经是电信设备行业内当之无愧的老大。2013年,华为的整体业务收入首次超越爱立信,甩掉了“千年老二”的名号。不过那个时候华为并不认为自己是老大,因为“苹果和萝卜不能一起比”。当时在华为看来,从运营商业务的角度来看,自己还处于第二的位置。
“谦受益,满招损”,华为的表现应了这句古话,低调的华为在2014年和2015年的业绩继续出彩,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领先优势。2014年华为的营收是465亿美元,与爱立信之间营收差距从2013年的40亿美元扩大至113亿美元,阿尔卡特朗讯(2015年被诺基亚收购)、中兴和诺基亚被远远甩在身后。华为最近公布的财报显示,2015年其营收约为610亿美元(3950亿人民币),而爱立信2015年营收约为304亿美元(2469亿瑞典克朗),差距已经拉大至306亿美元。在华为与中兴、诺基亚之间,2015年的营收差距已经扩大至455亿美元和469亿美元。
文章一开头也提到,2015年设备商们的业绩普涨,爱立信营收涨8%,诺基亚涨了6%,中兴大涨约24%。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将差距拉大,只因为它跑得更快,2015年华为的营收暴涨37%,达到3950亿人民币。有比较才会有感觉,3950亿营收是什么概念,要知道bat这三家互联网巨头去年的营收总和不到2500亿,再加上小米(743亿)也还不够。
华为的强大,在于其走的是规模路线,在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业务领域多线出击,而且在每条战线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运营商业务是华为这艘大船的“压舱石”,受益于全球4g,尤其是中国4g建设的热度不减,华为在运营商业务的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达到2323亿元。
在“压舱石”稳定的情况下,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营收快速增长至1291亿元,增幅达73%,新推动力作用明显。
视线回到爱立信身上,虽然已经被华为超越,但是这位“曾经的老大哥”实力仍不可小觑。要说明的是,爱立信和华为走的是不同的路线,简单地比较两者的营收意义不是很大。华为做的是加法,在运营商业务这一传统优势领域之外进军了消费者业务领域和企业领域。而爱立信则是在做减法,2012年爱立信将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的50%股权出售给索尼,彻底淡出手机终端市场,2014年爱立信又退出了手机芯片市场。收缩战线的爱立信聚焦于移动宽带网络、全球服务业务、支撑解决方案业务这三大领域,并且拓展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
个人感觉华为的“硬汉”风格现在依然明显,无论是电信设备还是手机终端,虽然也有企业级解决方案服务,但是难撼大局。而爱立信正在实现“从硬向软”的转变,从过去提供网络硬件设备,到面向万物互联时代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爱立信的目标是向软件公司转型。现在爱立信的转型已经取得成效,已经不能将其定义为纯粹的电信设备商,通过爱立信2015年的财报,我们发现其来自于服务和解决方案方面的收入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与过去仅通过提供设备获取收入已经是大不相同。
就拿知识产权这一“很软”的收入来说,现在已经成为爱立信新的增长点。从2g到如今的4g和未来的5g,爱立信都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专利,目前它在全球共申请35000多项专利。众多手机厂商都挨过爱立信的“专利大棒”,比如三星、苹果还有国内的小米、中兴、华为等等。去年底爱立信和苹果签署专利许可协议,今年初与华为续签了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2015年,爱立信知识产权收入达到144亿瑞典克朗(约合114亿人民币),这是相当高的数字。
2015年,华为和爱立信的利润分别大涨了33%和23%,说明两者走的路线虽然不同,但同样健康。如果说华为打的是威猛的金刚拳,那么爱立信来的则是太极拳。你很难说哪种拳威力更大,只能说各有各的厉害。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最近电信设备商们都公布了2015年的财报,业绩普涨、全线飘红。同三四年前的惨淡相比,现在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尤其是华为和爱立信这两强的表现,更是抢眼。
先来看看华为,已经是电信设备行业内当之无愧的老大。2013年,华为的整体业务收入首次超越爱立信,甩掉了“千年老二”的名号。不过那个时候华为并不认为自己是老大,因为“苹果和萝卜不能一起比”。当时在华为看来,从运营商业务的角度来看,自己还处于第二的位置。
“谦受益,满招损”,华为的表现应了这句古话,低调的华为在2014年和2015年的业绩继续出彩,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领先优势。2014年华为的营收是465亿美元,与爱立信之间营收差距从2013年的40亿美元扩大至113亿美元,阿尔卡特朗讯(2015年被诺基亚收购)、中兴和诺基亚被远远甩在身后。华为最近公布的财报显示,2015年其营收约为610亿美元(3950亿人民币),而爱立信2015年营收约为304亿美元(2469亿瑞典克朗),差距已经拉大至306亿美元。在华为与中兴、诺基亚之间,2015年的营收差距已经扩大至455亿美元和469亿美元。
文章一开头也提到,2015年设备商们的业绩普涨,爱立信营收涨8%,诺基亚涨了6%,中兴大涨约24%。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将差距拉大,只因为它跑得更快,2015年华为的营收暴涨37%,达到3950亿人民币。有比较才会有感觉,3950亿营收是什么概念,要知道bat这三家互联网巨头去年的营收总和不到2500亿,再加上小米(743亿)也还不够。
华为的强大,在于其走的是规模路线,在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业务领域多线出击,而且在每条战线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运营商业务是华为这艘大船的“压舱石”,受益于全球4g,尤其是中国4g建设的热度不减,华为在运营商业务的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达到2323亿元。
在“压舱石”稳定的情况下,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营收快速增长至1291亿元,增幅达73%,新推动力作用明显。
视线回到爱立信身上,虽然已经被华为超越,但是这位“曾经的老大哥”实力仍不可小觑。要说明的是,爱立信和华为走的是不同的路线,简单地比较两者的营收意义不是很大。华为做的是加法,在运营商业务这一传统优势领域之外进军了消费者业务领域和企业领域。而爱立信则是在做减法,2012年爱立信将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的50%股权出售给索尼,彻底淡出手机终端市场,2014年爱立信又退出了手机芯片市场。收缩战线的爱立信聚焦于移动宽带网络、全球服务业务、支撑解决方案业务这三大领域,并且拓展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
个人感觉华为的“硬汉”风格现在依然明显,无论是电信设备还是手机终端,虽然也有企业级解决方案服务,但是难撼大局。而爱立信正在实现“从硬向软”的转变,从过去提供网络硬件设备,到面向万物互联时代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爱立信的目标是向软件公司转型。现在爱立信的转型已经取得成效,已经不能将其定义为纯粹的电信设备商,通过爱立信2015年的财报,我们发现其来自于服务和解决方案方面的收入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与过去仅通过提供设备获取收入已经是大不相同。
就拿知识产权这一“很软”的收入来说,现在已经成为爱立信新的增长点。从2g到如今的4g和未来的5g,爱立信都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专利,目前它在全球共申请35000多项专利。众多手机厂商都挨过爱立信的“专利大棒”,比如三星、苹果还有国内的小米、中兴、华为等等。去年底爱立信和苹果签署专利许可协议,今年初与华为续签了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2015年,爱立信知识产权收入达到144亿瑞典克朗(约合114亿人民币),这是相当高的数字。
2015年,华为和爱立信的利润分别大涨了33%和23%,说明两者走的路线虽然不同,但同样健康。如果说华为打的是威猛的金刚拳,那么爱立信来的则是太极拳。你很难说哪种拳威力更大,只能说各有各的厉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