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机构报告炮轰中概股:利用监管漏洞低价私有化
(原标题:美国机构报告炮轰中概股:利用监管漏洞低价私有化)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刘歆宇
美国研究机构hang ren partners llc在当地时间4月12日发表报告称,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正在利用管辖地的监管漏洞,以低价向股东买断股票。
报告指,中概股对于美国的投资者来说是离岸公司,股东是以美国存托凭证(adr)的形式持有中国公司股票,但这样也导致部分股东权利的缺失。正因为如此,中概股提出低价进行私有化要约时,股东们往往无力阻挠。
更“可气”的是,用低价来私有化,并不是因为这些中国公司缺钱,相反,过去多个案例都显示,中概股私有化之后重返中国市场,又展示出雄厚的实力,筹资规模往往更胜登陆美股市场时的水平。
以一度沸沸扬扬的聚美优品为例。聚美于2014年5月16日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22美元,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触碰到28.28美元的位置。2016年2月17日,聚美优品收到来自创始人陈欧、产品副总裁戴雨森,以及主要投资方红杉基金的私有化提议,将以存托价每股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
此时,距离聚美上市还不到两年,其市值已经从最初的39亿美元大幅缩水到9亿美元。曾经风光无限的“最年轻美国上市公司ceo”陈欧,还被一些投资者揶揄“我为无耻代言”。
hang ren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已经有38家中概股公司宣布管理层买断股权的计划,私有化要约价格低于当初ipo发行价的,不在少数。记者统计发现,中概股回归的浪潮自2010年已经开始,迄今已有60多家中概股公司完成或正在进行私有化,部分名单见下表。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美机构报告炮轰中概股:利用监管漏洞低价私有化'>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公司纷纷想要逃离海外市场?
春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廉洁于4月12日出席投中2016年中国投资年会时透露,其实中国公司背井离乡远赴美国上市,表面光彩的背后,日子并不好过。
他说:“尽管中国的优秀企业对美国市场趋之若鹜,但是由于中国市场、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导致了投资者对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股票故事的不理解。另外,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做空的事件发生,集体诉讼也发生在中概股的身上,像新东方、分众传媒这些优质的中概股都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件。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这些上市公司的管理成本,也影响了市场对中概股的看法。其中确实有一些中国的公司出现了诚信问题,大范围地波及了投资者甚至监管者对中概股的信任。”
廉洁介绍,市场已经经历了两波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两次的原因却是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现在2011年末至2013年初,当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中概股vie结构展开调查,甚至暂停了四大会计事务所中国分所审计上市公司的资格,同时,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遭遇做空,逼迫中概股在美退市。
第二轮热潮则在2015年展开,随着a股市场对优质互联网资产的青睐,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加上中概股在美国市场估值较低、股价低迷,因此更渴望在如火如荼的a股市场分一杯羹。
私有化自然不会是这些公司的终极目标,实际上,私有化的过程极其复杂,低价收购股份只是第一步,之后还会涉及到拆除红筹或vie结构、重组等一系列步骤,再在a股或港股上市,才算完成了涅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刘歆宇
美国研究机构hang ren partners llc在当地时间4月12日发表报告称,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正在利用管辖地的监管漏洞,以低价向股东买断股票。
报告指,中概股对于美国的投资者来说是离岸公司,股东是以美国存托凭证(adr)的形式持有中国公司股票,但这样也导致部分股东权利的缺失。正因为如此,中概股提出低价进行私有化要约时,股东们往往无力阻挠。
更“可气”的是,用低价来私有化,并不是因为这些中国公司缺钱,相反,过去多个案例都显示,中概股私有化之后重返中国市场,又展示出雄厚的实力,筹资规模往往更胜登陆美股市场时的水平。
以一度沸沸扬扬的聚美优品为例。聚美于2014年5月16日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22美元,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触碰到28.28美元的位置。2016年2月17日,聚美优品收到来自创始人陈欧、产品副总裁戴雨森,以及主要投资方红杉基金的私有化提议,将以存托价每股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
此时,距离聚美上市还不到两年,其市值已经从最初的39亿美元大幅缩水到9亿美元。曾经风光无限的“最年轻美国上市公司ceo”陈欧,还被一些投资者揶揄“我为无耻代言”。
hang ren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已经有38家中概股公司宣布管理层买断股权的计划,私有化要约价格低于当初ipo发行价的,不在少数。记者统计发现,中概股回归的浪潮自2010年已经开始,迄今已有60多家中概股公司完成或正在进行私有化,部分名单见下表。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公司纷纷想要逃离海外市场?
春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廉洁于4月12日出席投中2016年中国投资年会时透露,其实中国公司背井离乡远赴美国上市,表面光彩的背后,日子并不好过。
他说:“尽管中国的优秀企业对美国市场趋之若鹜,但是由于中国市场、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导致了投资者对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股票故事的不理解。另外,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做空的事件发生,集体诉讼也发生在中概股的身上,像新东方、分众传媒这些优质的中概股都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件。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这些上市公司的管理成本,也影响了市场对中概股的看法。其中确实有一些中国的公司出现了诚信问题,大范围地波及了投资者甚至监管者对中概股的信任。”
廉洁介绍,市场已经经历了两波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两次的原因却是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现在2011年末至2013年初,当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中概股vie结构展开调查,甚至暂停了四大会计事务所中国分所审计上市公司的资格,同时,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遭遇做空,逼迫中概股在美退市。
第二轮热潮则在2015年展开,随着a股市场对优质互联网资产的青睐,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加上中概股在美国市场估值较低、股价低迷,因此更渴望在如火如荼的a股市场分一杯羹。
私有化自然不会是这些公司的终极目标,实际上,私有化的过程极其复杂,低价收购股份只是第一步,之后还会涉及到拆除红筹或vie结构、重组等一系列步骤,再在a股或港股上市,才算完成了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