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资产配置大 v” 来中国创业 靠谱吗?
我们在哪个阶段?
回顾历史,当一个国家的中产阶层开始快速崛起的时候,中产阶层会和这个世界分三个步骤进行链接。
第一次链接是 “出去看看”:当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的财富累计到可以走出国门的时候,“出去看看” 的这个趋势会逐渐产生。
在中国,这个趋势对应的是大约 10 到 15年 前开始逐渐普及的出境游和留学潮。 这个趋势随着跨境游和针对留学服务的公司上市达到顶峰。
第二次链接是 “货物链接”:随着中产阶层海外旅行的普及,中产阶层不在满足只是旅行游玩,会很快把眼光放在海外物美价廉的产品上。随着中产阶级的消费力增长,对生活品质的注重,逐渐开始购买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在中国,这个趋势对应的是大约 5年 前开始的跨境购物市常
第三次链接是 “服务链接”:中产阶层不再满足出去旅行和扫货,而是开始使用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服务为自己打造更好的生活。在中国,对应的是中国中产阶级不再仅仅满足海外旅行,扫包包唇膏马桶盖,而是开始采用不同国家的服务构架自己的生活。我们现在就处于第三次 “服务链接” 最初期。贵圈称为:“窗口期”。
来的什么项目?
最初进来有一批是 “金融信息服务” 类的项目。这一类项目的创始人往往是在国外有很强分析能力的专业人士,通过自己(和团队)对投资市场进行分析,把分析结果作为产品卖给读者的生意。换句话说,这一群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内容创业” 的人。比如下面我爱的 marc faber 大爷。
在海外,只要你可以想到的细分市场,都有这样 “内容大 v”,靠卖自己出产的信息产品服务用户。
这个群体,绝大部分人非常专业,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好玩儿)。每年从这类人购买的信息产品的费用占我自我投资的很大一部分。但是这群人想进中国市场,对中国中产阶级提供自己的服务,靠谱吗?
下面是我对这类项目的思考点,如果你是投资人或者是创业者,照着问一遍找你融资的团队:
1、如何建立信任?
这些项目进入中国的项目计划书关于创始人的介绍很多是满坑满谷的高大上词汇:“xx 公司分析总监”,“管理 xx 基金”,“推出 x 种金融产品”,“xx%的平均收益”,“为 x 万付费会员服务”,“在 xx 公司担任 xx 高管”。
中国早已经过了靠头衔和名头就可以建立信任的时期,这些头衔无法直接搭建和普通中国中产阶级投资者的信任。既然作为内容创业者,需要通过连续不断的发布 “专业靠谱” 的信息来打造信任的关系,随后就出现两个问题:
第一,读者没有对 “专业性” 的判断。你讲形式,讲报表,讲政治对贵金属的影响,讲货币对冲,讲制造业的数据采集离中国读者会很远。读者要的是 “告诉我哪个股票明天赚钱”。读者没有专业判断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很容易被那些没有能力出产优质信息但是非常会博眼球的团队搅乱整个行业的名声。 第二,一个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即专业又有吸引力的中文表达的外国人很少。 最简单的方式是雇佣一个中国合伙人把他们的想法变成(re-cook)成适应中国市场的内容。 没有这个合伙人,建立信任的路极度坎坷。 2、如何引流和营销?
因为国外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原因,绝大部分这样的内容生产者依然用下面的模式构建自己的生意框架:网站(展示)+ 多层级的邮件分发(营销 + 产品推送)。
网站主要是用于展示,常常是大幅的 banner 加上过往的内容,所有的内容展示部分都有邮件订阅的入口。所以,引流的策略依然是以网站为中心,把流量引导网站(landing page)上,引导用户阅读并使用邮件订阅,用邮件把用户黏祝
这样的引流和营销系统并不适用于目前中国的生态系统。 因为绝大部分的转发和传播现在依然依靠微信,所以在微信端打造一个快速增长的账号是对创业团队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可是,我们越是发现越多的如何打造微信账号的文章,越是说明微信端引流的红利期早已经过去了。如果坚持使用网站+邮件的方式进行引流和传播,那么就需要承担起教育用户阅读习惯的这个重担。
3、如何调整收入模式?
这些海外内容创作大 v 的收费模式比较容易理解:
线上基于邮件系统的会员收费:读者除了订阅免费的信息外,可以根据制定订阅某一类特定的信息,这一类的特定的信息被包装为会员进行出售。购买会员的客户会通过邮件接受购买的特殊信息。
线下活动收费:针对于读者的线下收费活动,一般组织称为峰会的形式。 参加峰会的其他演讲者也很有可能是这个领域的其他 “内容创作大 v”,大家相互站台赚钱。
针对会员的非信息服务费用:这类服务往往是依托于信息的服务。比如分析股票的可以向客户出售自己的基金,分析科技形式的可以一起众筹购买某公司股份。
根据我了解的几个海外团队,线上基于邮件系统的会员收费是主要收入,线下活动和针对会员的非信息服务费用是额外添加价值,甚至是让社区更加有粘性的一种运营手段。
针对于中国市场,会员收费是否切实可行?(国内的一些以自媒体为外壳的服务商已经进行非常好的尝试)。如果会员收费暂时不适合市场要求的话,那么线下活动和针对会员的非信息服务费用是否可以称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上面是我认为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和一些思考。如果你是投资者,你可以听听创业者是在这个三个问题上的回答。
除去三个问题以外,还有其他一些更加 “标准” 的问题,我不再累述我的想法。
你的服务是否只是以信息(建议)为主,你的客户是否有根据建议实际操作的能力?
你的客户的需求是低频还是高频的?
如果是高频交易,你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否太小了?
如果是低频,你的佣金是否足够支撑你的业务? 举例子,比如你要代理 robert kiyosaki(《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的地产分析业务, 在交易层面,你是选择赚佣金,广告费,还是囤积 markup 自己卖?
是否真的可以给客户创造价值? 多久的可以给客户创造价值?
这个世界已经进入对中国创业者的红利期,祝大家好运。
作者:billy zhou,国际旅行者,投资者,创业者 | 氢易创始人,微信:1259950539,公共微信账号: 氢易。
原创文章,作者:billy zho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5014.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戳这里告诉我们1
回顾历史,当一个国家的中产阶层开始快速崛起的时候,中产阶层会和这个世界分三个步骤进行链接。
第一次链接是 “出去看看”:当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的财富累计到可以走出国门的时候,“出去看看” 的这个趋势会逐渐产生。
在中国,这个趋势对应的是大约 10 到 15年 前开始逐渐普及的出境游和留学潮。 这个趋势随着跨境游和针对留学服务的公司上市达到顶峰。
第二次链接是 “货物链接”:随着中产阶层海外旅行的普及,中产阶层不在满足只是旅行游玩,会很快把眼光放在海外物美价廉的产品上。随着中产阶级的消费力增长,对生活品质的注重,逐渐开始购买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在中国,这个趋势对应的是大约 5年 前开始的跨境购物市常
第三次链接是 “服务链接”:中产阶层不再满足出去旅行和扫货,而是开始使用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服务为自己打造更好的生活。在中国,对应的是中国中产阶级不再仅仅满足海外旅行,扫包包唇膏马桶盖,而是开始采用不同国家的服务构架自己的生活。我们现在就处于第三次 “服务链接” 最初期。贵圈称为:“窗口期”。
来的什么项目?
最初进来有一批是 “金融信息服务” 类的项目。这一类项目的创始人往往是在国外有很强分析能力的专业人士,通过自己(和团队)对投资市场进行分析,把分析结果作为产品卖给读者的生意。换句话说,这一群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内容创业” 的人。比如下面我爱的 marc faber 大爷。
在海外,只要你可以想到的细分市场,都有这样 “内容大 v”,靠卖自己出产的信息产品服务用户。
这个群体,绝大部分人非常专业,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好玩儿)。每年从这类人购买的信息产品的费用占我自我投资的很大一部分。但是这群人想进中国市场,对中国中产阶级提供自己的服务,靠谱吗?
下面是我对这类项目的思考点,如果你是投资人或者是创业者,照着问一遍找你融资的团队:
1、如何建立信任?
这些项目进入中国的项目计划书关于创始人的介绍很多是满坑满谷的高大上词汇:“xx 公司分析总监”,“管理 xx 基金”,“推出 x 种金融产品”,“xx%的平均收益”,“为 x 万付费会员服务”,“在 xx 公司担任 xx 高管”。
中国早已经过了靠头衔和名头就可以建立信任的时期,这些头衔无法直接搭建和普通中国中产阶级投资者的信任。既然作为内容创业者,需要通过连续不断的发布 “专业靠谱” 的信息来打造信任的关系,随后就出现两个问题:
第一,读者没有对 “专业性” 的判断。你讲形式,讲报表,讲政治对贵金属的影响,讲货币对冲,讲制造业的数据采集离中国读者会很远。读者要的是 “告诉我哪个股票明天赚钱”。读者没有专业判断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很容易被那些没有能力出产优质信息但是非常会博眼球的团队搅乱整个行业的名声。 第二,一个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即专业又有吸引力的中文表达的外国人很少。 最简单的方式是雇佣一个中国合伙人把他们的想法变成(re-cook)成适应中国市场的内容。 没有这个合伙人,建立信任的路极度坎坷。 2、如何引流和营销?
因为国外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原因,绝大部分这样的内容生产者依然用下面的模式构建自己的生意框架:网站(展示)+ 多层级的邮件分发(营销 + 产品推送)。
网站主要是用于展示,常常是大幅的 banner 加上过往的内容,所有的内容展示部分都有邮件订阅的入口。所以,引流的策略依然是以网站为中心,把流量引导网站(landing page)上,引导用户阅读并使用邮件订阅,用邮件把用户黏祝
这样的引流和营销系统并不适用于目前中国的生态系统。 因为绝大部分的转发和传播现在依然依靠微信,所以在微信端打造一个快速增长的账号是对创业团队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可是,我们越是发现越多的如何打造微信账号的文章,越是说明微信端引流的红利期早已经过去了。如果坚持使用网站+邮件的方式进行引流和传播,那么就需要承担起教育用户阅读习惯的这个重担。
3、如何调整收入模式?
这些海外内容创作大 v 的收费模式比较容易理解:
线上基于邮件系统的会员收费:读者除了订阅免费的信息外,可以根据制定订阅某一类特定的信息,这一类的特定的信息被包装为会员进行出售。购买会员的客户会通过邮件接受购买的特殊信息。
线下活动收费:针对于读者的线下收费活动,一般组织称为峰会的形式。 参加峰会的其他演讲者也很有可能是这个领域的其他 “内容创作大 v”,大家相互站台赚钱。
针对会员的非信息服务费用:这类服务往往是依托于信息的服务。比如分析股票的可以向客户出售自己的基金,分析科技形式的可以一起众筹购买某公司股份。
根据我了解的几个海外团队,线上基于邮件系统的会员收费是主要收入,线下活动和针对会员的非信息服务费用是额外添加价值,甚至是让社区更加有粘性的一种运营手段。
针对于中国市场,会员收费是否切实可行?(国内的一些以自媒体为外壳的服务商已经进行非常好的尝试)。如果会员收费暂时不适合市场要求的话,那么线下活动和针对会员的非信息服务费用是否可以称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上面是我认为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和一些思考。如果你是投资者,你可以听听创业者是在这个三个问题上的回答。
除去三个问题以外,还有其他一些更加 “标准” 的问题,我不再累述我的想法。
你的服务是否只是以信息(建议)为主,你的客户是否有根据建议实际操作的能力?
你的客户的需求是低频还是高频的?
如果是高频交易,你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否太小了?
如果是低频,你的佣金是否足够支撑你的业务? 举例子,比如你要代理 robert kiyosaki(《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的地产分析业务, 在交易层面,你是选择赚佣金,广告费,还是囤积 markup 自己卖?
是否真的可以给客户创造价值? 多久的可以给客户创造价值?
这个世界已经进入对中国创业者的红利期,祝大家好运。
作者:billy zhou,国际旅行者,投资者,创业者 | 氢易创始人,微信:1259950539,公共微信账号: 氢易。
原创文章,作者:billy zho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5014.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戳这里告诉我们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