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领袖峰会 大公司是怎么看VR的?
(原标题:t领袖峰会 | 大公司是怎么看vr的?)
雷锋网按:本文是it领袖峰会“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专场的对话实录。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删简。
对话嘉宾是:道同资本张醒生、超多维戈张、arm吴雄昂、乐视云杨永强、七海资本许良杰、深圳威阿科技刘宛平、深圳市基伍张武学;他们分别代表了vr/ar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公司、前线的终端厂商、应用厂商以及投资人。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it领袖峰会 | 大公司是怎么看vr的?'>
arm:vr芯片暂时还是存量市场
主持人:vr、ar使用的芯片和电脑的芯片有区别吗?另外和你们做类似的还有哪些公司?如果现在所有的芯片厂商都在做,说明这个市场已经开始蓬勃了,如果只是你一家在做,英特尔是不是也在为vr、ar做准备?
吴雄昂:arm是做cpu核心处理器的厂商,各大厂商有没有开新片,答案是没有。基本都是用存量的芯片做这个事情。
现在从我们上游来看,现在vr、ar的产业链问题,特别是硬件的基础优化还没有真正到位。第二个是标准没有统一。所以造成使用体验还有局限性。第二个回到是不是前夜爆发还是炒作,我们从手机和平板的规律来看,要有足够多的统一标准和足够多的芯片选择情况下,这个量才会爆起来。但现在看起来今年肯定还不到这个点,可能还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够满足真正理想的vr、ar需求。
主持人:就是说目前的芯片还是原来的芯片,未来您怎么看这个技术架构,会不会在现在的cpu里面有专门做gpu的?你们会不会专门为vr、ar这样的应用有一个新的平台?
吴雄昂:我们为vr、ar已经做了优化了,但这个优化还是基于软件的,底层的优化,本身cpu、gpu,我们在下一代设计出来的时候,这本身就有一年多的过程。在新业态优化的系统出来要一年半以后。一般来讲在专业的芯片开发,没有几千万的量是不会新开发的。如果按照现在的阶段还满足不了,这些设备都可以用,但是成本结构和使用的场景没有想象的好。
超多维:重度应用和轻度应用
主持人:戈总你们是做图形图像的,你们是自己做芯片还是用arm的?
戈张:我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3d影像的处理,刚才吴总讲的从芯片的角度看vr、ar市场。其实我们从事两个,一个是光学设计,现在所遇到的vr、ar,尤其是vr,它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光学设计,因为光学需求需要把距离拉开,我们在光学距离上做了很长的时间。我们通过新的光度设计是否可以把vr这个产品变得更新,戴起来更方便。但现在还是很重、很大。第二个问题是芯片的问题,除了本身屏幕遇到的传输延迟性的问题,人看起来会晕,包括运用起来不太方便。我们做这个工作除了无线传输之外芯片是非常重要的,把现有的vr遇到的麻烦给解决掉,为后面的应用,无论是重度还是轻度的vr应用,能够让用户能够有更好的体验,更方便的使用环境。但基于您刚才讲的芯片架构,其实两个方面,但轻度的应用大部分是用arm架构的体系,但重度的应用是基于x86的体系,因为要求的计算能力相对多一点。从arm的架构来讲对于轻度应用很方便、简捷。我自己觉得除了芯片这部分,轻薄和无线传输是未来vr着重要解决的两个比较大的方面,当然还有应用。
主持人:戈总,你们最终是卖给消费者的头盔起来给做头盔的解决方案?
戈张:还是提供解决方案。我举个例子,我们做的很薄,通过液晶分析的折射率变得很薄。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观众稍微解释一下轻度的vr和重度的vr场景是怎样的,技术上有什么区别?
戈张:vr这次热起来很重要的是沉浸感,大家对沉浸感的要求越来越注重。重度vr主要强调用户的沉浸感和游戏的丰富性,从沉浸感来讲是更加真实,对操控的模式更加沉浸。除了刚才讲的光学设计、延迟,还有图像的真实性,主要是对人的运动捕捉做很大的研究。从目前市场上来讲,主要是沉浸感、互动性。它要求用户的专业性比较高一些。轻度的就是前段时间暴风影视做的模式,把手机插进去也好,或者在一个屏幕也好,对一些现有的视频,不管是过去的3d电影,还是360度的视频,还有传统架构上的轻度游戏,基于安卓架构开发的游戏会有更好的体验。它强调的是便捷、舒服,投入的成本比较小。现在基本应用还是在windows这个体系下,我自己觉得会逐渐做一些不同的应用。
张醒生:vr市场,b2b先行
主持人:刚才提到重度和轻度不同的应用,作为投资人,醒生,你也投了vr公司,在你看来vr、ar的应用里面,能不能跟大家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应用,除了游戏,游戏是大家比较直接的,除了游戏还有哪些?
张醒生: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一下现场体验过vr的人请举手,所以现在已经很多人有体验了。这让我想起来90年代初期我第一次上网感受互联网的时候,等着一张图片,出去抽一根烟回来这张图片还没有出来,但非常兴奋,一个美女的照片。
所以vr现在,大家都说今年是元年,这么多人已经体验过,但是它肯定还是在非常早的阶段。我不妨举个例子来讲,我们今天看vr,我注意了一下现场没有任何vr的摄像机,我们现场没有任何的vr设备在这里让大家体验,所以我们是空口说vr,说得比做得多,说得比炒得多。有一张照片我相信大家都看过,扎克伯格参加vr的发布会,现场上千人沉浸在vr体验的时候,他昂首阔步走进了会场。
刚才两位专家已经谈了,我不是这方面的技术专家,但是我认为分层次,如果你一下到c端,让用户要有极佳的体验,我自己也都体验了一下各种头盔,我的体验是很头晕的,看的时间长了不舒服。
但是有一些其他的应用现在非常好,我两年前参加过沃尔沃在斯德哥尔摩的发布会,在全球请了400多人看工厂是怎么生产汽车的,其实那时候他已经给大家发了头盔,你不到工厂也一样能看到汽车的生产。只不过在b端应用的时候,大家没有那么高的沉浸感和需求。所以那种商业应用我相信是目前vr很可能立刻可以实现的。下个月的北京汽车展,有很多汽车厂家会用到vr,这种体验我相信会比较舒服得多。也是4月份北京将举办第一场全球vr看房会,因为现在很多移民公司拉着人到全世界看房子,你要飞过去,现在他们已经开发出vr看房子,戴上头盔全部看清楚。但到消费者非常满意的阶段,恐怕还有点时间。但是在商业应用阶段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考虑。我觉得第一步b2b的生意会超越b2c的生意。所以有志于这方面的不妨从这里开始。
大家看到现在体验店越来越多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在这个行业中一定会有巨大的机会,虽然现在有几家领投的企业走先了一步,但是我认为以深圳为基地的中国制造业未来在vr设备上很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基地,所以大家要赶紧进入这个领域,否则等人家全都布局完了我们再做就晚了。应用是b2b,还有教育的应用要超前于普通的消费者。
威阿科技:vr先解决晕的问题
主持人:说到制造,刘总也是直接做vr的头戴设备的,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您的设备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您怎么看刚才这位说的现在市场马上要起来了,还是说要再等半年、一年,你是怎么看这个事情的?
刘宛平:首先很荣幸参加今天的研讨会,刚才到门口的时候一个小朋友问我你是做什么的,我说做虚拟现实的,后来问我哪家公司,我说叫深圳威阿科技公司,他说不知道。我前两天也查了查中国有87家从事虚拟现实以及相关领域的公司,基本上都融到a轮、b轮的环节了。包括一些主流媒体,包括专业平台也在关注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动态,但是确实找不到深圳威阿科技这家公司。但是我郑重地报告大家,这家公司确实存在,而且存在的历史还不短。在座的刚才,我看举手的时候有不少朋友已经体验过vr设备了。我也给大家看一款设备,看大家看到这样一款设备没有?这样的一款设备,这款设备别看它傻大粗,这是我们公司在2009年出产的一款产品,很重,王总体验一下。这个头盔比美国著名的oculus公司大三倍。虚拟现实离不开oculus,他把一个小众的产品推向了世界。我说小众的产品,在oculus以前,中国人绝大多数不知道虚拟现实,不知道虚拟现实是干什么的。包括我说我找了一家公司,大家可以从我这个公司的名字和商标上看到。
主持人:刘总威阿就是vr,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这个产品的特色?这是过去的产品还是现在的产品?
刘宛平:这个产品是2009年,我们专门为空军的飞行员定制的虚拟现实飞行模拟器产品,当时的体验度非常好,这是专业性的产品。
大家知道影响虚拟现实市场推广应用的最大问题在哪,或者说最大的瑕疵在哪?有哪位朋友能告诉我?晕。这个晕的问题就是刚才两位老总讲的问题,如果说虚拟现实这项技术能够呈现出它的爆发点的话,我觉得是两大要素,第一在硬件端要解决眩晕的问题,第二另一端要解决内容的问题。只有这两个问题能好好地解决,我们才能够真正进入vr爆发的时代。
主持人:我其实不担心内容的问题,当有1亿台机器的时候,你放心所有的小孩都会给你做内容,但是晕的问题我真担心。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的确是很大的问题,据我了解晕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计算速度跟不上,另外一个是时差,现在讲的3d聚焦的平面被强行分离。能不能告诉我们这两个原因哪个是最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刚才刘总说一个是计算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时差的问题,戈总,我们看3d电影的时候头都不舒服,那没有计算的问题,就是时差的问题,您觉得这个怎么解决?
戈张:现在主要是解决眩晕的问题,从vr的设备来讲,过去传统的3d时差的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通过偏振方面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计算能力以外,还有屏幕的刷新频率,因为延迟导致人会晕。现在大部分的厂商都把这个希望寄托在新的oled的屏幕上,解决屏幕本身的视觉残留的问题。我想从这方面来讲,vr,包括制作vr内容的。刚才讲轻度的应用,比如看房产,这样的东西目前来讲可能会解决得比较好。但重度的应用就比较难。
主持人:汇交平面和汇聚平面是两个平面,只能是减轻,也就是未来速度已经很快了,是不是也会有点晕?如果重度的东西眩晕是不能彻底解决的?
戈张:眩晕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延迟,那是计算速度导致的。另一个是屏幕的问题。
张武学:我回答一下王总刚才的问题,就是刚才说视差和图片之间的距离有差异,过去十多年是一直解决不了的,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oculus就做到了,其实他是欺骗了人类的视差,一个人感觉两张图片的距离,如果两个图片的距离在切换的时候只能感觉60赫兹,也就是在60赫兹以内产生变化人就会觉得动,但如果超过60赫兹的时候就不认为它动。比如同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有6张图片,这都是60赫兹,这样就是360赫兹,你看到的是一张图片,实际上是6张图片,你的眼睛会自动识别哪一张图片让你感觉更舒服,你就会认为是一张图片,实际上是6张图片。其实360赫兹是很少的,如果好的话会是上千赫兹的图片,这样你眼睛看到的可能是100张图片,但是你的眼睛会自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主持人:不管是100张还是1万张,还是聚焦平面,这个有点专业,我们还要顾及到大家,你们选择用手机做vr,是不是和谷歌类似的?
张武学:我们认为vr产品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最轻的,以手机加一个眼罩的方式,就是把高科技的产品轻度化,这是最轻量级的。第二个层次是稍微重一点的,就是做头盔,把手机镶在这个设备里面。
主持人:就是自己用的手机?
张武学:另外一个手机,这是发烧友才会买。第三个就是这种设备,基于x86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这是很发烧友才会买。我们做的是最轻的,用手机加一个头盔的方式。
主持人:这最轻的哪些应用不能做?
张武学:做是都可以做,我们为什么选择最轻量级呢?这跟我们公司的发展有关系,我们以前是在海外发展中国家,如果是比较重量级的产品他们会买不起,所以就做轻量级的产品。
乐视要投多少精力在vr?
主持人:大家知道乐视,今天听了贾总讲要不同的平台打通,要产生化学反应。杨总您怎么看vr这个新的东西在你们这个生态系统里面是什么内容?是现在只需要关注的,还是要重金投入的?另外这个东西怎么和电视、手机打通?
杨永强:我谈谈我们对vr的一些看法,首先vr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对整个it产业带来重大变革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包括乐视、乐视云核心的能力在视频上面,我们的视频和传统意义上的视频有所不同,一个是平面感知的,但vr让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相当于让你的眼睛跨越时空和地域。其实这时候带来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其实乐视云也是想把人带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但有了vr的话,它带来的影响更大、更深。这不是简单地说看一个视频,玩一个游戏,而是去到真实的场景。比如今天大家来到这个会场,未来真正到了大规模应用的时候,或许大家坐在家里就可以感受到现场的感觉。是不是会场需要发生改变,我们的交通缓解也能得到改善。
主持人:我知道乐视打造内容花了重金买版权,但二维的东西在vr上没有意义,这对你们是否有挑战?
杨永强:乐视很认同vr的方向,目前从上游的内容生产端,到中间乐视云平台与vr相关的技术结合,再回到刚才说的内容角度,其实乐视已经做了蛮长的时间了,最早期的是3d的,另外一个层次是真正进入到vr内容的生产制作。我们其实已经在去年的国际冠军杯的时候开始在做了。
主持人:比如我是一个用户,我戴一个vr头盔是重度、轻度还是中度?
杨永强:去年的国际冠军杯在中国的时候,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现在已经有大量的体育赛事、音乐会和发布会都已经应用这样的模式。
主持人:比如我是一个用户,没有买乐视的头盔,买了其他的头盔,我怎么看你的赛事?
杨永强:我们这个平台也是对外开放的,对于直接插手机类型的分体机,我们在手机上有一个app,但如果是一体机的话不能跟app适配的话不能用,如果适配的话是可以用的。我们在终端侧已经有一体机了。
主持人:你们现在一场比赛有多少观众用vr看?
杨永强:目前数量还是比较小的,但我们已经实现了资源打通,我们的平台也是开放的,上游有vr的内容,下游跟广大的终端商合作,或者直接把我们的内容输出到云平台,这样也丰富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用户愿意去体验,而不是还处于demo实验室的阶段,我们在应用上是走得比较前沿的。我最后再补充一个点,乐视云的核心是打造一个视听平台,人类感知世界最核心的信息来源是来自耳朵,而你的耳朵是通过视觉,vr这种形态会对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整个vr产业链上面,包括上游的vr内容生产商,到终端的设备厂商形成了真正快速的模式。
主持人:你们是垂直集成吗?
杨永强:不是,通过垂直我们形成了很多的能力,这些能力我们是开放出来的,我们也叫开放闭环的生态体系。
主持人:举个例子是怎样的开放?
杨永强:比如我们跟上游的vr全景摄像机厂商,他们拍摄出来的内容直接到我们乐视云平台,这个厂商的设备卖出去以后直接就可以输出vr内容,然后到生产vr的终端厂商上。
主持人:你是希望内容越多越好,但现在电视就是乐视,如果买tcl的电视是看不了你们的内容?
杨永强:不是,我们的平台是开放的,随便买一个电视,我们乐视有一个开放的平台,包括乐视的app,在其他的平台上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内容。
主持人:就是用户可以买自己的头盔,同时可以看你们的内容?
杨永强:对,我们是打造vr开放的生态系统。
许良杰:ar市场会比vr更大
主持人:谢谢杨总。因为时间关系,vr技术基本上跟随美国的技术,特别是oculus,许总是在两岸投资,在硅谷、中国都投资,我们介绍一下你在看中国和美国的vr、ar这两个行业有哪些差别和差异呢?或者您看到有哪些新鲜的东西让我们大家开开眼界。
许良杰:谢谢王总,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来说,现在才开始普及vr,我觉得有点晚。因为我是做投资的,刚才台上的几位嘉宾对vr技术的东西做了介绍,我没有什么补充的。
我认为做一个产品能够被大众接受,能够给商业带来商机,虽然vr能够打破时间、空间,有点震撼感。刚才杨总说到乐视的体育赛事通过vr转播,但它只是让你有一种在体育场地某个位置上面的感觉,但这种互动、交换没有屏幕,vr、ar是因为新的屏幕到来,其实它没有屏幕,他是把用户从某种程度上放到这个场景里面,然后进行交互。
所以我认为ar挑战性挺大,对距离的测试,把现实跟虚拟的东西怎么切开,从研究、产品定位还有商业模式的挖掘空间会比较大。美国有一个报告,他们预测到2020年,整个ar是1200亿美金,vr只有300亿美金,ar绝对比vr快的增长。因为ar某种程度上把现场的东西跟虚拟的东西能够无缝地整合到一块。
我们对整个网络的感觉还非常敏感,以前要开一个电话会议,后来有视频,8年前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大的系统,你坐在面对面,不管是10个小时还是20个小时以外的空间,你会感觉到是坐在对面。
刚才有几位嘉宾说临时要走,这种情况下在ar里面做得到,就是虚拟视频系统,这个距离会更近。美国有一个案例,婴儿做开胸手术,通过vr的技术,再加上ar的技术,使得医生能够不断地练习,因为有vr、ar的技术,使得这个手术做得非常成功。
我觉得to b比to c的市场更大,但to c是教育市场的过程。刚才说到早期互联网能体验到当时觉得神奇的东西,现在也一样,现在也是教育市场,整个生态圈有很多层次,一个是内容,互联网为什么会非常流行?因为最早互联网第一个应用产品是通信,邮件,然后是搜索。以前找不到的东西通过互联网很快就可以找得到。
其实vr也同样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两年以前花了20亿美金收购oculus,两个星期以前扎克伯格说会在oculus平台上提供30个游戏,因为一定要有内容让用户体验,然后体验产生商业价值。所以从vr、ar的角度,很多人说今年是元年,我觉得是教育市场、教育用户的起始,然后在芯片、感应器和商业模式也会有新的突破。所以vr、ar是投资重点之一,因为我们觉得vr、ar已经打破时间、空间,并带来很多商业的价值,想象的空间非常大。所以我们愿意投资这样的企业。
回到刚才说美国、中国的创业公司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两边都看。我觉得现在做头盔,做vr头盔,在2014年中国总共有200多家做vr头盔的公司,去年只剩下60多家。刚才刘总说80多家,我觉得今年也会有一批死掉。因为随着中间产品的定义,技术门槛越来越低,我觉得vr、ar从终端的角度最终会看到像手机竞赛一样会有很多厂商。
我觉得内容方面,跟垂直方面,特别是商业应用里面有很多场景,这些场景比如直播,我以前服务于新浪微博,所以我们知道视频非常红火,包括我们投了一家公司小咖秀,其实这很有想象空间。
以后vr直播是身临其境,还有互动。现在很多vr不能互动,如果能够做到互动,跟明星互动,这是非常好的想象空间。我觉得在vr有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以前你要买一个沙发,这个沙发很重,你要跑到沙发店量尺寸,还有颜色可能跟你家不一定合适。我看到硅谷那边有,中国这边也有很多公司以vr作为切入点,把沙发跟客厅融合在一块,我觉得这块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还有一点非常奇怪,互联网在早期,因为我是做搜索出身的,有非常高比例的搜索词是跟色情有关的,成人的内容,其实这些方面在西方现在也出现一个趋势,很多成人行业的内容其实也推动整个ar,特别是vr的蓬勃发展。
雷锋网按:本文是it领袖峰会“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专场的对话实录。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删简。
对话嘉宾是:道同资本张醒生、超多维戈张、arm吴雄昂、乐视云杨永强、七海资本许良杰、深圳威阿科技刘宛平、深圳市基伍张武学;他们分别代表了vr/ar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公司、前线的终端厂商、应用厂商以及投资人。
arm:vr芯片暂时还是存量市场
主持人:vr、ar使用的芯片和电脑的芯片有区别吗?另外和你们做类似的还有哪些公司?如果现在所有的芯片厂商都在做,说明这个市场已经开始蓬勃了,如果只是你一家在做,英特尔是不是也在为vr、ar做准备?
吴雄昂:arm是做cpu核心处理器的厂商,各大厂商有没有开新片,答案是没有。基本都是用存量的芯片做这个事情。
现在从我们上游来看,现在vr、ar的产业链问题,特别是硬件的基础优化还没有真正到位。第二个是标准没有统一。所以造成使用体验还有局限性。第二个回到是不是前夜爆发还是炒作,我们从手机和平板的规律来看,要有足够多的统一标准和足够多的芯片选择情况下,这个量才会爆起来。但现在看起来今年肯定还不到这个点,可能还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够满足真正理想的vr、ar需求。
主持人:就是说目前的芯片还是原来的芯片,未来您怎么看这个技术架构,会不会在现在的cpu里面有专门做gpu的?你们会不会专门为vr、ar这样的应用有一个新的平台?
吴雄昂:我们为vr、ar已经做了优化了,但这个优化还是基于软件的,底层的优化,本身cpu、gpu,我们在下一代设计出来的时候,这本身就有一年多的过程。在新业态优化的系统出来要一年半以后。一般来讲在专业的芯片开发,没有几千万的量是不会新开发的。如果按照现在的阶段还满足不了,这些设备都可以用,但是成本结构和使用的场景没有想象的好。
超多维:重度应用和轻度应用
主持人:戈总你们是做图形图像的,你们是自己做芯片还是用arm的?
戈张:我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3d影像的处理,刚才吴总讲的从芯片的角度看vr、ar市场。其实我们从事两个,一个是光学设计,现在所遇到的vr、ar,尤其是vr,它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光学设计,因为光学需求需要把距离拉开,我们在光学距离上做了很长的时间。我们通过新的光度设计是否可以把vr这个产品变得更新,戴起来更方便。但现在还是很重、很大。第二个问题是芯片的问题,除了本身屏幕遇到的传输延迟性的问题,人看起来会晕,包括运用起来不太方便。我们做这个工作除了无线传输之外芯片是非常重要的,把现有的vr遇到的麻烦给解决掉,为后面的应用,无论是重度还是轻度的vr应用,能够让用户能够有更好的体验,更方便的使用环境。但基于您刚才讲的芯片架构,其实两个方面,但轻度的应用大部分是用arm架构的体系,但重度的应用是基于x86的体系,因为要求的计算能力相对多一点。从arm的架构来讲对于轻度应用很方便、简捷。我自己觉得除了芯片这部分,轻薄和无线传输是未来vr着重要解决的两个比较大的方面,当然还有应用。
主持人:戈总,你们最终是卖给消费者的头盔起来给做头盔的解决方案?
戈张:还是提供解决方案。我举个例子,我们做的很薄,通过液晶分析的折射率变得很薄。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观众稍微解释一下轻度的vr和重度的vr场景是怎样的,技术上有什么区别?
戈张:vr这次热起来很重要的是沉浸感,大家对沉浸感的要求越来越注重。重度vr主要强调用户的沉浸感和游戏的丰富性,从沉浸感来讲是更加真实,对操控的模式更加沉浸。除了刚才讲的光学设计、延迟,还有图像的真实性,主要是对人的运动捕捉做很大的研究。从目前市场上来讲,主要是沉浸感、互动性。它要求用户的专业性比较高一些。轻度的就是前段时间暴风影视做的模式,把手机插进去也好,或者在一个屏幕也好,对一些现有的视频,不管是过去的3d电影,还是360度的视频,还有传统架构上的轻度游戏,基于安卓架构开发的游戏会有更好的体验。它强调的是便捷、舒服,投入的成本比较小。现在基本应用还是在windows这个体系下,我自己觉得会逐渐做一些不同的应用。
张醒生:vr市场,b2b先行
主持人:刚才提到重度和轻度不同的应用,作为投资人,醒生,你也投了vr公司,在你看来vr、ar的应用里面,能不能跟大家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应用,除了游戏,游戏是大家比较直接的,除了游戏还有哪些?
张醒生: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一下现场体验过vr的人请举手,所以现在已经很多人有体验了。这让我想起来90年代初期我第一次上网感受互联网的时候,等着一张图片,出去抽一根烟回来这张图片还没有出来,但非常兴奋,一个美女的照片。
所以vr现在,大家都说今年是元年,这么多人已经体验过,但是它肯定还是在非常早的阶段。我不妨举个例子来讲,我们今天看vr,我注意了一下现场没有任何vr的摄像机,我们现场没有任何的vr设备在这里让大家体验,所以我们是空口说vr,说得比做得多,说得比炒得多。有一张照片我相信大家都看过,扎克伯格参加vr的发布会,现场上千人沉浸在vr体验的时候,他昂首阔步走进了会场。
刚才两位专家已经谈了,我不是这方面的技术专家,但是我认为分层次,如果你一下到c端,让用户要有极佳的体验,我自己也都体验了一下各种头盔,我的体验是很头晕的,看的时间长了不舒服。
但是有一些其他的应用现在非常好,我两年前参加过沃尔沃在斯德哥尔摩的发布会,在全球请了400多人看工厂是怎么生产汽车的,其实那时候他已经给大家发了头盔,你不到工厂也一样能看到汽车的生产。只不过在b端应用的时候,大家没有那么高的沉浸感和需求。所以那种商业应用我相信是目前vr很可能立刻可以实现的。下个月的北京汽车展,有很多汽车厂家会用到vr,这种体验我相信会比较舒服得多。也是4月份北京将举办第一场全球vr看房会,因为现在很多移民公司拉着人到全世界看房子,你要飞过去,现在他们已经开发出vr看房子,戴上头盔全部看清楚。但到消费者非常满意的阶段,恐怕还有点时间。但是在商业应用阶段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考虑。我觉得第一步b2b的生意会超越b2c的生意。所以有志于这方面的不妨从这里开始。
大家看到现在体验店越来越多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在这个行业中一定会有巨大的机会,虽然现在有几家领投的企业走先了一步,但是我认为以深圳为基地的中国制造业未来在vr设备上很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基地,所以大家要赶紧进入这个领域,否则等人家全都布局完了我们再做就晚了。应用是b2b,还有教育的应用要超前于普通的消费者。
威阿科技:vr先解决晕的问题
主持人:说到制造,刘总也是直接做vr的头戴设备的,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您的设备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您怎么看刚才这位说的现在市场马上要起来了,还是说要再等半年、一年,你是怎么看这个事情的?
刘宛平:首先很荣幸参加今天的研讨会,刚才到门口的时候一个小朋友问我你是做什么的,我说做虚拟现实的,后来问我哪家公司,我说叫深圳威阿科技公司,他说不知道。我前两天也查了查中国有87家从事虚拟现实以及相关领域的公司,基本上都融到a轮、b轮的环节了。包括一些主流媒体,包括专业平台也在关注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动态,但是确实找不到深圳威阿科技这家公司。但是我郑重地报告大家,这家公司确实存在,而且存在的历史还不短。在座的刚才,我看举手的时候有不少朋友已经体验过vr设备了。我也给大家看一款设备,看大家看到这样一款设备没有?这样的一款设备,这款设备别看它傻大粗,这是我们公司在2009年出产的一款产品,很重,王总体验一下。这个头盔比美国著名的oculus公司大三倍。虚拟现实离不开oculus,他把一个小众的产品推向了世界。我说小众的产品,在oculus以前,中国人绝大多数不知道虚拟现实,不知道虚拟现实是干什么的。包括我说我找了一家公司,大家可以从我这个公司的名字和商标上看到。
主持人:刘总威阿就是vr,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这个产品的特色?这是过去的产品还是现在的产品?
刘宛平:这个产品是2009年,我们专门为空军的飞行员定制的虚拟现实飞行模拟器产品,当时的体验度非常好,这是专业性的产品。
大家知道影响虚拟现实市场推广应用的最大问题在哪,或者说最大的瑕疵在哪?有哪位朋友能告诉我?晕。这个晕的问题就是刚才两位老总讲的问题,如果说虚拟现实这项技术能够呈现出它的爆发点的话,我觉得是两大要素,第一在硬件端要解决眩晕的问题,第二另一端要解决内容的问题。只有这两个问题能好好地解决,我们才能够真正进入vr爆发的时代。
主持人:我其实不担心内容的问题,当有1亿台机器的时候,你放心所有的小孩都会给你做内容,但是晕的问题我真担心。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的确是很大的问题,据我了解晕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计算速度跟不上,另外一个是时差,现在讲的3d聚焦的平面被强行分离。能不能告诉我们这两个原因哪个是最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刚才刘总说一个是计算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时差的问题,戈总,我们看3d电影的时候头都不舒服,那没有计算的问题,就是时差的问题,您觉得这个怎么解决?
戈张:现在主要是解决眩晕的问题,从vr的设备来讲,过去传统的3d时差的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通过偏振方面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计算能力以外,还有屏幕的刷新频率,因为延迟导致人会晕。现在大部分的厂商都把这个希望寄托在新的oled的屏幕上,解决屏幕本身的视觉残留的问题。我想从这方面来讲,vr,包括制作vr内容的。刚才讲轻度的应用,比如看房产,这样的东西目前来讲可能会解决得比较好。但重度的应用就比较难。
主持人:汇交平面和汇聚平面是两个平面,只能是减轻,也就是未来速度已经很快了,是不是也会有点晕?如果重度的东西眩晕是不能彻底解决的?
戈张:眩晕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延迟,那是计算速度导致的。另一个是屏幕的问题。
张武学:我回答一下王总刚才的问题,就是刚才说视差和图片之间的距离有差异,过去十多年是一直解决不了的,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oculus就做到了,其实他是欺骗了人类的视差,一个人感觉两张图片的距离,如果两个图片的距离在切换的时候只能感觉60赫兹,也就是在60赫兹以内产生变化人就会觉得动,但如果超过60赫兹的时候就不认为它动。比如同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有6张图片,这都是60赫兹,这样就是360赫兹,你看到的是一张图片,实际上是6张图片,你的眼睛会自动识别哪一张图片让你感觉更舒服,你就会认为是一张图片,实际上是6张图片。其实360赫兹是很少的,如果好的话会是上千赫兹的图片,这样你眼睛看到的可能是100张图片,但是你的眼睛会自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主持人:不管是100张还是1万张,还是聚焦平面,这个有点专业,我们还要顾及到大家,你们选择用手机做vr,是不是和谷歌类似的?
张武学:我们认为vr产品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最轻的,以手机加一个眼罩的方式,就是把高科技的产品轻度化,这是最轻量级的。第二个层次是稍微重一点的,就是做头盔,把手机镶在这个设备里面。
主持人:就是自己用的手机?
张武学:另外一个手机,这是发烧友才会买。第三个就是这种设备,基于x86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这是很发烧友才会买。我们做的是最轻的,用手机加一个头盔的方式。
主持人:这最轻的哪些应用不能做?
张武学:做是都可以做,我们为什么选择最轻量级呢?这跟我们公司的发展有关系,我们以前是在海外发展中国家,如果是比较重量级的产品他们会买不起,所以就做轻量级的产品。
乐视要投多少精力在vr?
主持人:大家知道乐视,今天听了贾总讲要不同的平台打通,要产生化学反应。杨总您怎么看vr这个新的东西在你们这个生态系统里面是什么内容?是现在只需要关注的,还是要重金投入的?另外这个东西怎么和电视、手机打通?
杨永强:我谈谈我们对vr的一些看法,首先vr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对整个it产业带来重大变革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包括乐视、乐视云核心的能力在视频上面,我们的视频和传统意义上的视频有所不同,一个是平面感知的,但vr让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相当于让你的眼睛跨越时空和地域。其实这时候带来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其实乐视云也是想把人带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但有了vr的话,它带来的影响更大、更深。这不是简单地说看一个视频,玩一个游戏,而是去到真实的场景。比如今天大家来到这个会场,未来真正到了大规模应用的时候,或许大家坐在家里就可以感受到现场的感觉。是不是会场需要发生改变,我们的交通缓解也能得到改善。
主持人:我知道乐视打造内容花了重金买版权,但二维的东西在vr上没有意义,这对你们是否有挑战?
杨永强:乐视很认同vr的方向,目前从上游的内容生产端,到中间乐视云平台与vr相关的技术结合,再回到刚才说的内容角度,其实乐视已经做了蛮长的时间了,最早期的是3d的,另外一个层次是真正进入到vr内容的生产制作。我们其实已经在去年的国际冠军杯的时候开始在做了。
主持人:比如我是一个用户,我戴一个vr头盔是重度、轻度还是中度?
杨永强:去年的国际冠军杯在中国的时候,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现在已经有大量的体育赛事、音乐会和发布会都已经应用这样的模式。
主持人:比如我是一个用户,没有买乐视的头盔,买了其他的头盔,我怎么看你的赛事?
杨永强:我们这个平台也是对外开放的,对于直接插手机类型的分体机,我们在手机上有一个app,但如果是一体机的话不能跟app适配的话不能用,如果适配的话是可以用的。我们在终端侧已经有一体机了。
主持人:你们现在一场比赛有多少观众用vr看?
杨永强:目前数量还是比较小的,但我们已经实现了资源打通,我们的平台也是开放的,上游有vr的内容,下游跟广大的终端商合作,或者直接把我们的内容输出到云平台,这样也丰富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用户愿意去体验,而不是还处于demo实验室的阶段,我们在应用上是走得比较前沿的。我最后再补充一个点,乐视云的核心是打造一个视听平台,人类感知世界最核心的信息来源是来自耳朵,而你的耳朵是通过视觉,vr这种形态会对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整个vr产业链上面,包括上游的vr内容生产商,到终端的设备厂商形成了真正快速的模式。
主持人:你们是垂直集成吗?
杨永强:不是,通过垂直我们形成了很多的能力,这些能力我们是开放出来的,我们也叫开放闭环的生态体系。
主持人:举个例子是怎样的开放?
杨永强:比如我们跟上游的vr全景摄像机厂商,他们拍摄出来的内容直接到我们乐视云平台,这个厂商的设备卖出去以后直接就可以输出vr内容,然后到生产vr的终端厂商上。
主持人:你是希望内容越多越好,但现在电视就是乐视,如果买tcl的电视是看不了你们的内容?
杨永强:不是,我们的平台是开放的,随便买一个电视,我们乐视有一个开放的平台,包括乐视的app,在其他的平台上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内容。
主持人:就是用户可以买自己的头盔,同时可以看你们的内容?
杨永强:对,我们是打造vr开放的生态系统。
许良杰:ar市场会比vr更大
主持人:谢谢杨总。因为时间关系,vr技术基本上跟随美国的技术,特别是oculus,许总是在两岸投资,在硅谷、中国都投资,我们介绍一下你在看中国和美国的vr、ar这两个行业有哪些差别和差异呢?或者您看到有哪些新鲜的东西让我们大家开开眼界。
许良杰:谢谢王总,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来说,现在才开始普及vr,我觉得有点晚。因为我是做投资的,刚才台上的几位嘉宾对vr技术的东西做了介绍,我没有什么补充的。
我认为做一个产品能够被大众接受,能够给商业带来商机,虽然vr能够打破时间、空间,有点震撼感。刚才杨总说到乐视的体育赛事通过vr转播,但它只是让你有一种在体育场地某个位置上面的感觉,但这种互动、交换没有屏幕,vr、ar是因为新的屏幕到来,其实它没有屏幕,他是把用户从某种程度上放到这个场景里面,然后进行交互。
所以我认为ar挑战性挺大,对距离的测试,把现实跟虚拟的东西怎么切开,从研究、产品定位还有商业模式的挖掘空间会比较大。美国有一个报告,他们预测到2020年,整个ar是1200亿美金,vr只有300亿美金,ar绝对比vr快的增长。因为ar某种程度上把现场的东西跟虚拟的东西能够无缝地整合到一块。
我们对整个网络的感觉还非常敏感,以前要开一个电话会议,后来有视频,8年前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大的系统,你坐在面对面,不管是10个小时还是20个小时以外的空间,你会感觉到是坐在对面。
刚才有几位嘉宾说临时要走,这种情况下在ar里面做得到,就是虚拟视频系统,这个距离会更近。美国有一个案例,婴儿做开胸手术,通过vr的技术,再加上ar的技术,使得医生能够不断地练习,因为有vr、ar的技术,使得这个手术做得非常成功。
我觉得to b比to c的市场更大,但to c是教育市场的过程。刚才说到早期互联网能体验到当时觉得神奇的东西,现在也一样,现在也是教育市场,整个生态圈有很多层次,一个是内容,互联网为什么会非常流行?因为最早互联网第一个应用产品是通信,邮件,然后是搜索。以前找不到的东西通过互联网很快就可以找得到。
其实vr也同样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两年以前花了20亿美金收购oculus,两个星期以前扎克伯格说会在oculus平台上提供30个游戏,因为一定要有内容让用户体验,然后体验产生商业价值。所以从vr、ar的角度,很多人说今年是元年,我觉得是教育市场、教育用户的起始,然后在芯片、感应器和商业模式也会有新的突破。所以vr、ar是投资重点之一,因为我们觉得vr、ar已经打破时间、空间,并带来很多商业的价值,想象的空间非常大。所以我们愿意投资这样的企业。
回到刚才说美国、中国的创业公司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两边都看。我觉得现在做头盔,做vr头盔,在2014年中国总共有200多家做vr头盔的公司,去年只剩下60多家。刚才刘总说80多家,我觉得今年也会有一批死掉。因为随着中间产品的定义,技术门槛越来越低,我觉得vr、ar从终端的角度最终会看到像手机竞赛一样会有很多厂商。
我觉得内容方面,跟垂直方面,特别是商业应用里面有很多场景,这些场景比如直播,我以前服务于新浪微博,所以我们知道视频非常红火,包括我们投了一家公司小咖秀,其实这很有想象空间。
以后vr直播是身临其境,还有互动。现在很多vr不能互动,如果能够做到互动,跟明星互动,这是非常好的想象空间。我觉得在vr有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以前你要买一个沙发,这个沙发很重,你要跑到沙发店量尺寸,还有颜色可能跟你家不一定合适。我看到硅谷那边有,中国这边也有很多公司以vr作为切入点,把沙发跟客厅融合在一块,我觉得这块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还有一点非常奇怪,互联网在早期,因为我是做搜索出身的,有非常高比例的搜索词是跟色情有关的,成人的内容,其实这些方面在西方现在也出现一个趋势,很多成人行业的内容其实也推动整个ar,特别是vr的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