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企业:全面溃败还是主动转型?
(原标题:日本家电企业:全面溃败还是主动转型?)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肖隆平
亏损、裁员、被收购,曾经独领风骚的日本家电企业似乎集体陷入大败退的尴尬境地。
日本家电企业真的全面溃败了吗?
当然不是。
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原首席顾问刘步尘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中国与韩国家电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优势集中体现到了产品的价格低廉上,日本家电企业自认无法匹敌,便选择不与中韩企业在价格上缠斗,而主动转向中、韩企业未涉足或虽有涉足但竞争力不强的领域。
如今中国企业大力收购日本家电品牌,并未把日本家电的所有技术都收购走,日本企业仍掌握着相当一部分家电核心技术,因为“日本家电退出的是制造和销售,而不是技术与研发”。
日本家电企业主动转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家电利润不如以前那么丰厚了。
这有点类似2004年ibm向联想出售夕阳产业的pc业务。当时大多数都认为联想用12.5亿美元完成了“蛇吞象”是笔好生意,貌似彻底击败了ibm。但不得不提醒,ibm当时正在进行有步骤地战略转型,因为他们深知软件企业利润率远远高于硬件及it服务企业。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11年ibm软件业务总共为公司带来250亿美元营收,占总营收的23%;2013年达到291亿美元;2015年ibm方面表示,软件收入要占到公司总营收的一半左右。ibm通过出售pc和部分硬件业务,已经成为全球顶级软件公司。
精明的日本家电企业明白其间道理,他们在2010年就开始了主动转型。
以索尼为例,2010年收购美国伊利诺伊的生命科学公司icyt mission科技公司,开始涉足流式细胞术业务,旨在将其众多的音像技术应用于备受期待的医学和生物学领域。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元化经营的松下、索尼、夏普早已淡化“家电”标签,产业转型与战略升级更利于增强老牌家电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他们甚至担心海外消费者仍然以老眼光视其为“家电企业”。
举个简单例子,现在的日系品牌手机虽然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手机摄像头大多产自索尼,风靡全球的iphone浑身上下有一半的元器件来自日本制造商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显然,当制造业的利润日渐微薄,世界消费电子巨头们也有意识地收缩竞争激烈的b2c市场,转而将精力转向市场更为广阔的b2b领域,去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攫取更高利润。
日本家电企业转向哪儿?
“日本家电企业的转型,既有主动转型的成分也有被动转型的成分。”刘步尘表示,主动转型分步骤进行,先是主动剥离家电业务。比如松下,2014年彻底退出等离子电视和面板业务,2015年将旗下三洋电机彻底吸收合并,让其退出世界家电舞台;并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座液晶电视生产工厂,三洋电视中国区业务出售给了四川长虹。
同步开始的是主动寻找一些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业务板块。以索尼为例,2011年收购美国micronics医疗诊断设备公司,2012年与奥林巴斯密切接触,医疗设备市场无疑将成为索尼的新战场。最新动作是,2015年11月其宣布向亚马逊的fire tv和谷歌的chromecast设备提供基于云端的电视串流服务playstation vue使用,并降低订购费用。此前,索尼从未向非索尼产品开放过其网络服务。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表示,由于云端市场竞争激烈,各大科技公司都在抢占市场份额,索尼向亚马逊和谷歌开放云电视服务,可以利用亚马逊和谷歌在市场中较大的份额进一步扩大用户群,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再比如松下。2015年12月,松下宣布以约15.45亿美元收购美国商用冷藏、冷冻设备百年制造巨头哈斯曼公司(hussmanncorporation)。哈斯曼创立于1906年,是全球最大市占率的冷藏、冷冻设备制造商。
在新能源电池方面松下亦有斩获。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成为热炒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
按照松下的发展规划来看,松下希望2018年b2b解决方案事业总营收额目标达到2.5万亿日元,食品流通事业总营业额达3000亿日元,并从家用冰箱消费市场转型大型超市、便利店等商业场所市场,以日本、中国和亚洲为中心展开业务。届时,松下将摆脱家电企业形象。
转型颇具成效的是三菱电机、日立、nec、富士通等日本家电企业。比如,日立在2012年主动结束了有着56年历史的电视制造业务以及液晶面板和硬盘业务,大力发展健康、还有智能物流等新业务,很快恢复元气,当年的市值相当于夏普、索尼和松下三家公司的总和,成为日本家电企业转型的典范。
张玉来表示,索尼和松下凭借手里的“绝活”复苏也不是问题。他们均进一步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上游转移。例外的是,夏普、先锋和三洋属转型失败者,三洋甚至连品牌都没能留住。
中国公司的机会在哪儿?
不管是转型还是被动退出,日本家电退出后,全球家电市场将由谁来主宰?
刘步尘表示,50年前家电是美国主导,后来日本逐步取代了美国,再后来韩国和中国快速发展,又逐步替代了日本。“将来韩国和中国会不会也被其他国家替代?不是没有可能!”
前提是,中国家电企业必须从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新的家电主导者的是韩国。因为,三星、lg的市场定位与日本家电品牌更为接近,而中国的家电品牌整体而言还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过,在过去几年,国内部分消费电子企业的创新方向正在“从产品创新”向“技术创新”演变,这意味着他们在加大基础研究和基础科学、基础工程技术研究。具体到家电厂商,海信的电视芯片、tcl的面板技术等都值得业界期待。
以海信为例,作为国内第一大彩电制造企业,消费者对于它的品牌印象还停留在彩电冰箱洗衣机,殊不知它在交通、通信、广电等业务上也有布局。如今,海信开始向曾经的世界家电巨头ge学习,向医疗电子方向转型。
业内人士分析,海信进军医疗电子,实欲复制其在智能交通、光通讯等b2b业务的成功模式,与西门子、松下、ge等全球商业巨头殊途同归。
无独有偶,tcl也早于2012开始在医疗电子业务上布局,tcl医疗电子以医疗影像诊断设备为核心业务,提供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ct、数字x射线诊断设备、x射线介入设备、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等与医疗影像相关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2015年7月,四川长虹公司也发布基于独创的ipp技术实现不同品牌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和协同,以三甲医院为平台,推出“妥妥医”app,正式入局移动医疗领域。据了解,未来长虹还将进军远程医疗、健康数据采集、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医疗领域。
医疗健康是蓝海
马云表示:“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医疗健康产业!”目前,bat三大互联网巨头都在医疗领域有所布局,或投资、或提供数据支持、或引入合作伙伴,医疗行业已经成为企业转型的新风口。
从业务形态来看,家电企业转型医疗有着先天的优势。海信医疗公司副总经理高川表示,海信在显示技术上的深厚积淀催生出了医疗电子业务。实际上,海信在显示设备上的技术积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甚至拥有属于自己的视频解码芯片。现代医疗的诊疗过程处处都离不开超高清显示设备,也许医疗确实是中国家电企业转型的最佳选择方向。
将眼光放向国际市场,ge、飞利浦等消费电子巨头的医疗板块收入都已经占到了总营收的10%以上。在总营收上,ge医疗业务占比16.2%,西门子医疗业务占比达17.5%,飞利浦甚至高达45%。
国内家电企业的提前布局,为日后转型奠定了扎实的业务基础,有一个数据可以支撑起行业未来的广阔想象空间。据《中国统计年报》显示,2014年中国的医疗支出占gdp比例仅为5%,而这一数字在美国则接近18%。预计未来10年国内医疗支出增速会保持在10%以上的高速增长。
2014年,中国gdp为63万亿元,即使以医疗支出占5%计算,那也是3.15万亿元的市场。如果假以时日,中国的医疗支出水平追平美国,那就是至少11万亿元的空前巨大市场,更何况中国的医疗支出每年都在稳步增长。
也许,当日系家电企业纷纷实现甩包袱转型的同时,国内的家电企业也会成功抢占到医疗电子这一下个产业风口。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肖隆平
亏损、裁员、被收购,曾经独领风骚的日本家电企业似乎集体陷入大败退的尴尬境地。
日本家电企业真的全面溃败了吗?
当然不是。
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原首席顾问刘步尘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中国与韩国家电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优势集中体现到了产品的价格低廉上,日本家电企业自认无法匹敌,便选择不与中韩企业在价格上缠斗,而主动转向中、韩企业未涉足或虽有涉足但竞争力不强的领域。
如今中国企业大力收购日本家电品牌,并未把日本家电的所有技术都收购走,日本企业仍掌握着相当一部分家电核心技术,因为“日本家电退出的是制造和销售,而不是技术与研发”。
日本家电企业主动转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家电利润不如以前那么丰厚了。
这有点类似2004年ibm向联想出售夕阳产业的pc业务。当时大多数都认为联想用12.5亿美元完成了“蛇吞象”是笔好生意,貌似彻底击败了ibm。但不得不提醒,ibm当时正在进行有步骤地战略转型,因为他们深知软件企业利润率远远高于硬件及it服务企业。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11年ibm软件业务总共为公司带来250亿美元营收,占总营收的23%;2013年达到291亿美元;2015年ibm方面表示,软件收入要占到公司总营收的一半左右。ibm通过出售pc和部分硬件业务,已经成为全球顶级软件公司。
精明的日本家电企业明白其间道理,他们在2010年就开始了主动转型。
以索尼为例,2010年收购美国伊利诺伊的生命科学公司icyt mission科技公司,开始涉足流式细胞术业务,旨在将其众多的音像技术应用于备受期待的医学和生物学领域。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元化经营的松下、索尼、夏普早已淡化“家电”标签,产业转型与战略升级更利于增强老牌家电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他们甚至担心海外消费者仍然以老眼光视其为“家电企业”。
举个简单例子,现在的日系品牌手机虽然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手机摄像头大多产自索尼,风靡全球的iphone浑身上下有一半的元器件来自日本制造商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显然,当制造业的利润日渐微薄,世界消费电子巨头们也有意识地收缩竞争激烈的b2c市场,转而将精力转向市场更为广阔的b2b领域,去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攫取更高利润。
日本家电企业转向哪儿?
“日本家电企业的转型,既有主动转型的成分也有被动转型的成分。”刘步尘表示,主动转型分步骤进行,先是主动剥离家电业务。比如松下,2014年彻底退出等离子电视和面板业务,2015年将旗下三洋电机彻底吸收合并,让其退出世界家电舞台;并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座液晶电视生产工厂,三洋电视中国区业务出售给了四川长虹。
同步开始的是主动寻找一些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业务板块。以索尼为例,2011年收购美国micronics医疗诊断设备公司,2012年与奥林巴斯密切接触,医疗设备市场无疑将成为索尼的新战场。最新动作是,2015年11月其宣布向亚马逊的fire tv和谷歌的chromecast设备提供基于云端的电视串流服务playstation vue使用,并降低订购费用。此前,索尼从未向非索尼产品开放过其网络服务。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表示,由于云端市场竞争激烈,各大科技公司都在抢占市场份额,索尼向亚马逊和谷歌开放云电视服务,可以利用亚马逊和谷歌在市场中较大的份额进一步扩大用户群,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再比如松下。2015年12月,松下宣布以约15.45亿美元收购美国商用冷藏、冷冻设备百年制造巨头哈斯曼公司(hussmanncorporation)。哈斯曼创立于1906年,是全球最大市占率的冷藏、冷冻设备制造商。
在新能源电池方面松下亦有斩获。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成为热炒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
按照松下的发展规划来看,松下希望2018年b2b解决方案事业总营收额目标达到2.5万亿日元,食品流通事业总营业额达3000亿日元,并从家用冰箱消费市场转型大型超市、便利店等商业场所市场,以日本、中国和亚洲为中心展开业务。届时,松下将摆脱家电企业形象。
转型颇具成效的是三菱电机、日立、nec、富士通等日本家电企业。比如,日立在2012年主动结束了有着56年历史的电视制造业务以及液晶面板和硬盘业务,大力发展健康、还有智能物流等新业务,很快恢复元气,当年的市值相当于夏普、索尼和松下三家公司的总和,成为日本家电企业转型的典范。
张玉来表示,索尼和松下凭借手里的“绝活”复苏也不是问题。他们均进一步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上游转移。例外的是,夏普、先锋和三洋属转型失败者,三洋甚至连品牌都没能留住。
中国公司的机会在哪儿?
不管是转型还是被动退出,日本家电退出后,全球家电市场将由谁来主宰?
刘步尘表示,50年前家电是美国主导,后来日本逐步取代了美国,再后来韩国和中国快速发展,又逐步替代了日本。“将来韩国和中国会不会也被其他国家替代?不是没有可能!”
前提是,中国家电企业必须从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新的家电主导者的是韩国。因为,三星、lg的市场定位与日本家电品牌更为接近,而中国的家电品牌整体而言还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过,在过去几年,国内部分消费电子企业的创新方向正在“从产品创新”向“技术创新”演变,这意味着他们在加大基础研究和基础科学、基础工程技术研究。具体到家电厂商,海信的电视芯片、tcl的面板技术等都值得业界期待。
以海信为例,作为国内第一大彩电制造企业,消费者对于它的品牌印象还停留在彩电冰箱洗衣机,殊不知它在交通、通信、广电等业务上也有布局。如今,海信开始向曾经的世界家电巨头ge学习,向医疗电子方向转型。
业内人士分析,海信进军医疗电子,实欲复制其在智能交通、光通讯等b2b业务的成功模式,与西门子、松下、ge等全球商业巨头殊途同归。
无独有偶,tcl也早于2012开始在医疗电子业务上布局,tcl医疗电子以医疗影像诊断设备为核心业务,提供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ct、数字x射线诊断设备、x射线介入设备、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等与医疗影像相关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2015年7月,四川长虹公司也发布基于独创的ipp技术实现不同品牌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和协同,以三甲医院为平台,推出“妥妥医”app,正式入局移动医疗领域。据了解,未来长虹还将进军远程医疗、健康数据采集、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医疗领域。
医疗健康是蓝海
马云表示:“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医疗健康产业!”目前,bat三大互联网巨头都在医疗领域有所布局,或投资、或提供数据支持、或引入合作伙伴,医疗行业已经成为企业转型的新风口。
从业务形态来看,家电企业转型医疗有着先天的优势。海信医疗公司副总经理高川表示,海信在显示技术上的深厚积淀催生出了医疗电子业务。实际上,海信在显示设备上的技术积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甚至拥有属于自己的视频解码芯片。现代医疗的诊疗过程处处都离不开超高清显示设备,也许医疗确实是中国家电企业转型的最佳选择方向。
将眼光放向国际市场,ge、飞利浦等消费电子巨头的医疗板块收入都已经占到了总营收的10%以上。在总营收上,ge医疗业务占比16.2%,西门子医疗业务占比达17.5%,飞利浦甚至高达45%。
国内家电企业的提前布局,为日后转型奠定了扎实的业务基础,有一个数据可以支撑起行业未来的广阔想象空间。据《中国统计年报》显示,2014年中国的医疗支出占gdp比例仅为5%,而这一数字在美国则接近18%。预计未来10年国内医疗支出增速会保持在10%以上的高速增长。
2014年,中国gdp为63万亿元,即使以医疗支出占5%计算,那也是3.15万亿元的市场。如果假以时日,中国的医疗支出水平追平美国,那就是至少11万亿元的空前巨大市场,更何况中国的医疗支出每年都在稳步增长。
也许,当日系家电企业纷纷实现甩包袱转型的同时,国内的家电企业也会成功抢占到医疗电子这一下个产业风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