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下一个金矿③】医院的 “后门”
在传统医疗体系中,医院是患者进入这个体系的唯一入口,并且疾病治疗是整个体系的核心。这个特征塑造了今天整个医疗产业链的结构,比如大医院享有巨大的话语权,医保的支付重心落在治疗上,围绕医院的药品耗材供应链利润巨大等。
虽然患者进入这个入口的显性成本挂号费非常低,但隐性成本却越来越高。比如异地就医产生的差旅负担,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选择负担,过度医疗或者过度求医的资源浪费等。由于医疗的社会效益,这种高昂的求医成本正在产生负外部性,比如日益多发的医患冲突。
过去十几年的实践证明,互联网在提升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商品零售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领域,阿里巴巴的商品交易总额刚刚超过沃尔玛。这样的势头在近些年已经进入医疗领域,移动医疗几乎在医疗服务链上的各个环节全面开花。
改变单一入口
移动医疗的努力,在本质上就是降低患者求医的成本,帮助患者能够快速的找到并且找对医生。而从表现形式来看,移动医疗改变的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 “单一入口” 的现状。医院不再是患者找到医生的唯一途径。移动医疗重构就医入口的方式大致包括:
①嫁接传统医疗包括挂号、随访等这类仍然围绕大医院开展的环节,把医院的部分 “流量” 变成自己平台的 “流量”;
②深入基层家庭诸如在线问诊、交易撮合、上门服务等有意识调配医疗资源的公司,把诊疗入口前置来 “劫持” 部分医院流量;
③垂直细分人群比如面向妇儿、慢病等细分领域人群提供健康管理的公司,填补原有医疗体系的供给缺口,某种程度上也创造了新的 “流量”。
但这些入口的构建都有意无意的避开了医院,甚至很多移动医疗公司宁可顶着巨大的资金风险自建实体机构,也不愿意去碰传统医院。想想那些医疗信息化厂商多年努力的结果,仅仅是一家家医院形成的 “信息孤岛”。我们就可以想象,打破医院的壁垒有多难。
可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就算医院能够将尚弱小的移动医疗公司拒之门外,也仍然无法阻止自身在高成本压力下的蜕变。而这种蜕变已经在医院的背后,为移动医疗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入口。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医学影像为代表的医疗诊断。
在医院背后
医学影像在西医的临床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说,有 70%的临床诊断需要依靠医学影像,在大医院的收入占比能达到五分之一。传统的医学影像市场主要是影像设备,并由跨国公司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互联网兴起后,给新的市场创造了机会。
本来相比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软件硬件都差距很大。但国家启动新医改后,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基层的硬件设施改善明显。比如 “十一五” 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 200 余亿元用于医疗设备购置。但问题是这些设备却大量闲置。
有媒体曾披露,中国基层医院的医疗器械使用率不足 40%。比如北京大医院的一台 ct 机一天要为 70~80 人次服务;而在陕西、河南、山东等省的县级医院,一所医院一天下来最多只会有 7~15 位布来照 ct。
这些设备闲置的主要原因,一个是缺乏专业人才去操作使用这些设备,以及解读检查报告;再有一个是即便能够检查,基层医疗机构往往也无法提供治疗手段。但现在这种资源上的错配却给移动医疗带来了机会。
移动医疗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备,对接大医院的影像专家,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向患者提供服务。
远程医疗现在已经收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尤其是在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远程医疗能够施展的空间更大。在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的自由度和便捷度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门槛的降低,给创业者更多的机会。动脉网有过一个梳理,2015年 上半年曾有 10 个医疗影像的创业项目拿到融资。我们在近期也连续收到有关医疗影像、病理诊断方面的创业项目,后面还会提到,它们在模式上都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启发。
与其他入口最大的不同,医疗影像带来的入口是产生在医院内部。当然,不只是影像,病理诊断方面的逻辑也是一样,都是通过互联网手段配置专家、设备和患者三方面的需求。
包括影像、病理这样的远程医疗,之前一直是公立医院自己在搞,不怎么成功。之前大家一直认为是定价不合理,或者压根就没有定价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说辞,远程医疗的本质与大医院的利益是相冲突的。所以就可以理解,假如远程医疗真的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利国利民,为什么从不见拥有强大话语权的大医院积极推动?反而盖大楼却特别积极?
远程医疗与大医院的利益是冲突的,因为它要把患者推出医院;但却与医生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无论患者在哪里,医生只要提供了服务就会有收益。只要收益合理,就可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医疗影像的创业公司都是从医生专业社区的角度切入,然后再去寻找有这方面需求的基层医疗机构。
何以成为入口?
不过,如果仅此而已,那医疗影像、病理诊断恐怕还很难称得上是入口。这是个非常单一的服务,创业公司能获取的收益仅是每单服务的抽成。
一个是这将使业务变得很不稳定,因为很容易被公立医院自身的业务替代;再一个是业务的延展性很差,因为移动医疗在中间仅仅发挥了工具的作用;尤其是这个服务不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并没有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可持续性比较差。
也就是说,只有一些新的变量出现之后,医疗影像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新的入口。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如果这个入口成立,会产生怎样的影像?
首先,从象征意义上讲,传统医疗体系正在加速瓦解,诊断和治疗两个独立体系正在形成。医院作为一个囊括多种功能的庞大综合体,由于成本过高而无法维持。
第二,加速医疗体系行政等级的瓦解。作为医院本来应该是平等,基层医院和三甲医院并不是高低之分,而是功能不同。如果医疗影像成为入口,这其实加大了基层医院的入口作用。
第三,不那么遥远的看,移动医疗通过检查诊断这个入口获燃者,会比在医院外的其他入口要高效、精确、稳定得多,而且患者的依从性也会更强。
暂时想到这么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能够让医疗影像成为入口?从目前来看,是移动医疗行业整体服务能力的增强。这个服务能力的增强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线下服务能力的提升。进入 2016年 以来,大量移动医疗公司通过各种形式,自建、合作(包括与公立、民营机构的合作),开展线下医疗服务。虽然挑战很大,但走向线下意味着移动医疗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②医生集团成为大的趋势。医生集团在过去三年有着明显的发展,从最初概念的探究,到个体案例的出现,再到今年的雨后春笋,医生集团已经呈现出燎原之势。医生集团的火热本质上是说明了,医生自由执业正在加速发展。也是创业者给我的启示,他们已经开始寻求通过医生集团来为患者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③海外医疗业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移动医疗公司正在对接海外医疗服务。虽然这项业务能够满足的需求比例不高,但它还是在特定人群、特定病种上提高了移动医疗的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的增强对医疗影像、病理诊断等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应该说最关键的一点,是移动医疗公司不再仅仅提供的是点对点的诊断报告解读,而且还能够在解读之后向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尤其是这种服务不再是依赖公立医院,而是移动医疗自身形成的服务能力。
有了这种服务能力,移动医疗公司不仅能够更彻底的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而且业务的纵深也会大幅度提高。除了药品、耗材的供应链业务之外,患者留在平台上的数据也会更加完整、更有价值。移动医疗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才会真正建立起来。
不过,目前大多数的医疗影像、病理诊断创业公司还都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基本上还处在通过专业社区积累医生资源的阶段。推向基层医疗机构,无论是资金压力、运营压力以及风险控制压力都会快速上升。所以这个入口能不能打得开,什么时候真正打开,还真是挺有悬念。
当然也许它会像国足踢世界杯预选赛一样,忽然的出线(现)。
【寻找金矿系列】
移动医疗兴起 “制服诱惑”
移动医疗 “2b or not 2b”?
原创文章,作者:刘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5242.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戳这里告诉我们1
虽然患者进入这个入口的显性成本挂号费非常低,但隐性成本却越来越高。比如异地就医产生的差旅负担,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选择负担,过度医疗或者过度求医的资源浪费等。由于医疗的社会效益,这种高昂的求医成本正在产生负外部性,比如日益多发的医患冲突。
过去十几年的实践证明,互联网在提升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商品零售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领域,阿里巴巴的商品交易总额刚刚超过沃尔玛。这样的势头在近些年已经进入医疗领域,移动医疗几乎在医疗服务链上的各个环节全面开花。
改变单一入口
移动医疗的努力,在本质上就是降低患者求医的成本,帮助患者能够快速的找到并且找对医生。而从表现形式来看,移动医疗改变的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 “单一入口” 的现状。医院不再是患者找到医生的唯一途径。移动医疗重构就医入口的方式大致包括:
①嫁接传统医疗包括挂号、随访等这类仍然围绕大医院开展的环节,把医院的部分 “流量” 变成自己平台的 “流量”;
②深入基层家庭诸如在线问诊、交易撮合、上门服务等有意识调配医疗资源的公司,把诊疗入口前置来 “劫持” 部分医院流量;
③垂直细分人群比如面向妇儿、慢病等细分领域人群提供健康管理的公司,填补原有医疗体系的供给缺口,某种程度上也创造了新的 “流量”。
但这些入口的构建都有意无意的避开了医院,甚至很多移动医疗公司宁可顶着巨大的资金风险自建实体机构,也不愿意去碰传统医院。想想那些医疗信息化厂商多年努力的结果,仅仅是一家家医院形成的 “信息孤岛”。我们就可以想象,打破医院的壁垒有多难。
可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就算医院能够将尚弱小的移动医疗公司拒之门外,也仍然无法阻止自身在高成本压力下的蜕变。而这种蜕变已经在医院的背后,为移动医疗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入口。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医学影像为代表的医疗诊断。
在医院背后
医学影像在西医的临床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说,有 70%的临床诊断需要依靠医学影像,在大医院的收入占比能达到五分之一。传统的医学影像市场主要是影像设备,并由跨国公司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互联网兴起后,给新的市场创造了机会。
本来相比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软件硬件都差距很大。但国家启动新医改后,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基层的硬件设施改善明显。比如 “十一五” 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 200 余亿元用于医疗设备购置。但问题是这些设备却大量闲置。
有媒体曾披露,中国基层医院的医疗器械使用率不足 40%。比如北京大医院的一台 ct 机一天要为 70~80 人次服务;而在陕西、河南、山东等省的县级医院,一所医院一天下来最多只会有 7~15 位布来照 ct。
这些设备闲置的主要原因,一个是缺乏专业人才去操作使用这些设备,以及解读检查报告;再有一个是即便能够检查,基层医疗机构往往也无法提供治疗手段。但现在这种资源上的错配却给移动医疗带来了机会。
移动医疗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备,对接大医院的影像专家,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向患者提供服务。
远程医疗现在已经收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尤其是在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远程医疗能够施展的空间更大。在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的自由度和便捷度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门槛的降低,给创业者更多的机会。动脉网有过一个梳理,2015年 上半年曾有 10 个医疗影像的创业项目拿到融资。我们在近期也连续收到有关医疗影像、病理诊断方面的创业项目,后面还会提到,它们在模式上都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启发。
与其他入口最大的不同,医疗影像带来的入口是产生在医院内部。当然,不只是影像,病理诊断方面的逻辑也是一样,都是通过互联网手段配置专家、设备和患者三方面的需求。
包括影像、病理这样的远程医疗,之前一直是公立医院自己在搞,不怎么成功。之前大家一直认为是定价不合理,或者压根就没有定价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说辞,远程医疗的本质与大医院的利益是相冲突的。所以就可以理解,假如远程医疗真的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利国利民,为什么从不见拥有强大话语权的大医院积极推动?反而盖大楼却特别积极?
远程医疗与大医院的利益是冲突的,因为它要把患者推出医院;但却与医生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无论患者在哪里,医生只要提供了服务就会有收益。只要收益合理,就可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医疗影像的创业公司都是从医生专业社区的角度切入,然后再去寻找有这方面需求的基层医疗机构。
何以成为入口?
不过,如果仅此而已,那医疗影像、病理诊断恐怕还很难称得上是入口。这是个非常单一的服务,创业公司能获取的收益仅是每单服务的抽成。
一个是这将使业务变得很不稳定,因为很容易被公立医院自身的业务替代;再一个是业务的延展性很差,因为移动医疗在中间仅仅发挥了工具的作用;尤其是这个服务不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并没有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可持续性比较差。
也就是说,只有一些新的变量出现之后,医疗影像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新的入口。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如果这个入口成立,会产生怎样的影像?
首先,从象征意义上讲,传统医疗体系正在加速瓦解,诊断和治疗两个独立体系正在形成。医院作为一个囊括多种功能的庞大综合体,由于成本过高而无法维持。
第二,加速医疗体系行政等级的瓦解。作为医院本来应该是平等,基层医院和三甲医院并不是高低之分,而是功能不同。如果医疗影像成为入口,这其实加大了基层医院的入口作用。
第三,不那么遥远的看,移动医疗通过检查诊断这个入口获燃者,会比在医院外的其他入口要高效、精确、稳定得多,而且患者的依从性也会更强。
暂时想到这么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能够让医疗影像成为入口?从目前来看,是移动医疗行业整体服务能力的增强。这个服务能力的增强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线下服务能力的提升。进入 2016年 以来,大量移动医疗公司通过各种形式,自建、合作(包括与公立、民营机构的合作),开展线下医疗服务。虽然挑战很大,但走向线下意味着移动医疗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②医生集团成为大的趋势。医生集团在过去三年有着明显的发展,从最初概念的探究,到个体案例的出现,再到今年的雨后春笋,医生集团已经呈现出燎原之势。医生集团的火热本质上是说明了,医生自由执业正在加速发展。也是创业者给我的启示,他们已经开始寻求通过医生集团来为患者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③海外医疗业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移动医疗公司正在对接海外医疗服务。虽然这项业务能够满足的需求比例不高,但它还是在特定人群、特定病种上提高了移动医疗的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的增强对医疗影像、病理诊断等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应该说最关键的一点,是移动医疗公司不再仅仅提供的是点对点的诊断报告解读,而且还能够在解读之后向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尤其是这种服务不再是依赖公立医院,而是移动医疗自身形成的服务能力。
有了这种服务能力,移动医疗公司不仅能够更彻底的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而且业务的纵深也会大幅度提高。除了药品、耗材的供应链业务之外,患者留在平台上的数据也会更加完整、更有价值。移动医疗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才会真正建立起来。
不过,目前大多数的医疗影像、病理诊断创业公司还都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基本上还处在通过专业社区积累医生资源的阶段。推向基层医疗机构,无论是资金压力、运营压力以及风险控制压力都会快速上升。所以这个入口能不能打得开,什么时候真正打开,还真是挺有悬念。
当然也许它会像国足踢世界杯预选赛一样,忽然的出线(现)。
【寻找金矿系列】
移动医疗兴起 “制服诱惑”
移动医疗 “2b or not 2b”?
原创文章,作者:刘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5242.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戳这里告诉我们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