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智库建设的四大支点
作者:张文智、张富国(分别系东北师范大学科技哲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授)
应用型高校以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为主要目标,承担着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强化高校应用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等重要职责。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和传授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同时,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高等院校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急需思考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用型高等院校应以新型智库建设为重要抓手,有效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实现研究成果的有效快速转化,引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更好对接,把人才培养厚植在产业发展的土壤里。
建设新型高校智库,既是时代赋予我国高等院校的光荣使命,也是广大高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路径。2014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要求高校“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打造高校智库品牌,带动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密集的优势,推进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升高校智力服务能力”。今年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当前,应用型高校应抓住智库建设机遇,在智库定位的科学性、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成果转化的有效性、行业对接的精准性上下功夫,以智库建设为支点,释放自身效能,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持。
以明确主攻方向为支点,破解高校智库建设盲从跟风的难题。当前,新型智库建设如火如荼,在高校智库建设的热潮中,应用型高校建设智库,急需找准定位:既要对其人才储备、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等作出综合考量,还要敏锐捕捉社会发展趋势并坚持需求导向,面向学校发展和行业需求,建设高水平智库。具体来说,在学校建设智库前,应开展充分的评估,对学校资源现状及使用情况、学校服务意向、地方及行业发展需求等因素开展充分调研,明确主攻方向,找准智库建设的发力点。在智库建设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研究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调研和趋势分析,同时及时反哺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以智库建设更好释放高校服务行业、区域发展的动能。比如,可面向行业发展趋势组建行业智库,形成覆盖行业、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研究支撑网络;可面向区域发展需要,孵化培育一批独具特色的政策咨询机构。同时,要动态评估智库的发展情况及效能与产出,以智库建设盘活学校现有的人力智力、物力设施、优势学科等软硬件资源,让物尽所用、人尽其才,使科学研究更加深入细致;发挥新型智库在学校规划、学生培养、行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研究、政策建言等作用。
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支点,破解教育效果滞后性难题。与研究型高校和职业型高校不同,应用型高校除具有研究型高校的研究和探索功能之外,更承担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应用型高校智库要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产品、输送优质人才的主攻方向,发挥高校人力资源在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价值。具体来说,既要遴选一批立场坚定、理论深厚、视野开阔、熟悉情况、掌握政策的专家学者,建立学校咨政研究人才库;又可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的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参与高校智库研究工作,形成政产学研用之间人才交叉流动的良好格局。更为重要的是,智库在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研究时,能够及时整合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引入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助推高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及时更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破解大学教育社会效果滞后性难题,不断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以体制机制为支点,破解高校智力服务能力不高难题。当前,高校智力服务普遍存在建设滞后、供需错配、能力不高等问题。面向社会需求建设智库,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破除师资聘用、职称评定、实习实训、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要通过机制建设,理清“利益相关者”关系,比如引入市场分配机制、智力成果评估机制、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等,以此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共享共赢的协同机制、实践检验的评价机制和兼顾团队与个人的激励机制,提升智库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自主研究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新型高校智库是联系智库从业者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的“中转站”,要将政府、学校、企业、师生聚合在这一平台上,畅通智力成果的流通和转化渠道。可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政策,建立劳动、知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切实保障高校智力服务的产出。
以行业需求为支点,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尚存问题,对接地方创新要素资源,形成校地联动发展的格局。在应用型高校智库建设实践中,要锚定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抓住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问题,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同时,要以地方及行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突破口,重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财税体制改革、金融创新与安全、粮食与食品安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协同研究,推动智库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0日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