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汽车

甘肃嘉峪关人圆“绿之梦”:从漫天飞沙到绿植环城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8-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网兰州8月6日电 (艾庆龙)夜幕降临,甘肃嘉峪关少了白昼的酷热,当地民众三五成群来至东湖生态旅游景区,享受河水潺潺、清风徐来的“凉爽夜晚”。70岁的李惠林带着孙子漫步其中,看到此景感慨万千,“谁曾想极度缺水的戈壁滩会有此番江南之景。”

  “以前,嘉峪关就是一望无际的石头山和裸露的戈壁滩,‘见绿’比登天都难。”李惠林回忆说,此前,狂风夹杂着沙石呼啸而过,人们都会寻找避风之处,躲避侵扰。而此情况隔三岔五便会上演一番,墨镜、纱巾、口罩、帽子成为家家户户必备品。

  “天上不见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抬头看,灰色天”……李惠林对于年少时所听儿歌依旧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调侃恶劣生态环境的儿歌、俗语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孙子唱响的儿歌已是“来到嘉峪关,看看好风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

  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市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但受制于戈壁环境,当外界谈起该市对其另外印象便是“干旱、沙尘”。

  记者在嘉峪关采访时,谈及当地生态变化,“绿色”始终是萦绕在嘉峪关人心间挥之不去的情愫。如何节水植绿以及保护生态是这座戈壁城市的永恒话题。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嘉峪关官方将改善民生和生态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战略,从1980年开始,便号召民众植绿、护绿。

  “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已是嘉峪关生态变化的缩影之一。”现任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园林工程师林晓云从19岁便在林草系统工作,她参与并见证着当地民众是如何在从戈壁滩上“植绿”的过程。

  “当时,植绿最大问题是土和水。”林晓云介绍说,采用外运异地淤积土壤,施肥、加填充物和种植苜蓿等方法改良土壤,并借助周边水库建设管道引水入城,为种植耐旱植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

  “在嘉峪关种活一棵树所费精力不亚于养活一个孩子。”林晓云坦言,受制于特殊气候,外地苗木运至该地,不能存放,必须快速栽植,否则会影响其存活率。在向戈壁“要”绿洲过程中,一大批“林草人”吃住在“沙窝窝”中,特殊时期,甚至还不分昼夜奋战其中。

  得益于当地官方支持和几代人的“绿色执念”,“黄面”嘉峪关“已披绿衣”。截至目前,嘉峪关城市建成绿地面积为2756.66公顷,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9.2%和40.3%。

  “目前来看,处处见绿有效改变了‘小气候’,但仍需坚守。”林晓云表示,除官方政策支持外,仍需引导、强化民众的“节水”“护绿”等意识,营造出众人参与保护生态的氛围,从而持续改善嘉峪关生态环境。(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