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汽车

比亚迪遭遇大面积裁员门 或因业绩巨幅下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网9月2日电 8月29日,一条“汽车销售所有营销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日前全部寻找生路。”的微博将比亚迪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对于“裁员门”,比亚迪董秘李黔和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分别给出不同回应。李云飞称,网上爆出来的裁员属于正常人事调动;而李黔则称目前比亚迪无裁员计划,网上传言属不实消息。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进行了三次大调整,加上不断下滑的销售业绩、陆续退网的经销商以及口风不一的“裁员门”回应,不禁令人担忧:比亚迪到底怎么了?

  比亚迪员工微博曝内幕 裁员比例高达70%

  “比亚迪汽车销售所有营销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日前全部寻找生路,就这么突然被辞职了,突然想到了夏总离开的原因。”8月29日晚8点52分,一位叫“雅鲁藏”的比亚迪员工在微博上爆料。

  随后,29日晚11点36分,比亚迪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在微博上澄清,“只是销售公司正常的人事调动,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人员调动只是为了更好的提升销售服务水平,提高内外部工作效率。谢谢!”

  网友“DemoniacBoy”也以比亚迪内部员工的口气发微博爆料,“去年11月比亚迪销售公司有5000多人,到今年3月剩下3102人,现在只有2000多人了。不止是公司总部,比亚迪销售公司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部门,也由1800多人减少到了800多人。昨天晚上得知,营销六个部,全部被咔嚓掉了。”

  30日,一条号称是来自比亚迪内部的邮件在微博上流传:“公司正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岗位调整工作,现请各位总监做如下工作: 1、按照原来的编制通知各位兄弟。 2、尽量做好解释工作。 3、如果区域兄弟想就地离职,战区这边将向公司争取发一个月的工资,9月份提出差申请。”

  31日,《汽车杂志》总编辑董宝青在微博上表示:“很显然,夏治冰是被迫辞职,S6没有能扭转颓势,比亚迪正在检讨以往的发展战略。”一名叫何鹏的网友评论称:“本人曾在比亚迪工作,内部管理情况十分之混乱!”

  业绩巨幅下滑或是裁员主因

  今年以来,在鼓励汽车消费政策退出的情况下,加上整体市场不景气,汽车市场告别了往年的高额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遭到了吞噬,其中以比亚迪下滑得最为明显。

  8月22日,比亚迪公布的半年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225.45亿元,同比下降10.77%;营业利润3.28亿元,同比下降87.5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88.63%。

  其中,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6.51%,为95.46亿元;毛利率为16.18%,大跌10.73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共实现整车销售22万辆,同比下降23%,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2.8亿元,同比下降25%。

  四年前,比亚迪喊出“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计划销售突破1000万辆,超越丰田成为全球第一”的口号,就显示了疯狂扩张的念头。2010年,比亚迪更是定下了80万辆的产销目标,之后疯狂扩招人员,经销商数量更是增加了一倍,但最终也只完成了52万辆的销量。

  此外,从2010年3月开始,比亚迪在成都、北京、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区的经销商陆续出现“退网”的情况。截至2010年12月31日,A3、A4网络经销商的退网比例分别高达27.83%、31.91%,而A1、A2网络经销商退网比例分别为12.97%、27.6%,总体网点从1200家减少到1000左右。

  事实上,2011年春节刚过,比亚迪就启动了一轮裁员计划,汽车销售部门首当其冲当了牺牲品,裁撤了将近1/4的员工。同时配合多款车型直降官方指导价,个别车型降幅高达1.5万,率先打响了车市价格战的炮火。这一次,净利润同比下降近9成的事实把比亚迪再次逼上了大规模裁员的境地。

  比亚迪模式走到尽头?

  裁员,或许成了比亚迪汽车短期内渡过难关的有效手段。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之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比亚迪现有1万多名工程师、10万多名工人,今后工程师数量要达到3万以上,工人数量要达到30万~40万。“我说2025年我们要做到世界第一大乘用车产销企业,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我心里是有底的。我凭什么?凭的就是人。30万的劳动大军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这就是我的资本。”

  实际上,比亚迪汽车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传统型汽车,而且竞争力并不是新技术领先,而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但现在这种优势也在遭遇蚕食。这种利用“人工+夹具”的劳动密集型方式来进行生产制造,也导致比亚迪汽车除了不生产轮胎等汽车零部件外,几乎生产了所有汽车零部件。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华对此评论,从比亚迪大规模裁员来看,“比亚迪模式”已经遇到瓶颈。“企业的发展需要遵守规模经济规律,不同汽车零部件的最低有效规模经济其实不一样,不是所有的东西自己来制造就能降低成本。通用早期已经剥离零部件企业德尔福、福特伟世通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此前,在2009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超出预期达到40万辆的时候,业内已经有人士预测,比亚迪的瓶颈和天花板将在年销50万辆的时候出现。同时由于比亚迪汽车弥漫性发展的“千店计划”难以顾全经销商利益,会给销售系统埋下重大的隐患。

  8月5日,在比亚迪工作了13年的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正式离职。分析人士认为,夏治冰离职,和比亚迪的汽车业务销量大跌有一定关系。

  夏治冰也微博上承认自己之前的战略是冒进的,他说:“由于我个人的急功近利,误导了公司及销售团队。我定的策略对商家苛刻。我要求过高,团队压力过大后管理渠道用力太猛。伤害了经销商朋友。于此致歉!相信公司今后会善待已陪我们度过了困难期的1000经销商。”

  “汽车销售人员的多少,最终不是比亚迪来决定的,而是由经销商来决定。”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分析比亚迪的困境,“去年比亚迪的销售目标是80万辆,销售体系则按照80万辆来建。去年没有达到目标,人却招了一批。”

  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单是人力资本一项即高达47亿元,占整个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了20%,这对一个基本采取低端扩张路线、产品附加值并不高的制造企业所产生的冲击,是可以想见的。

  由此,比亚迪通过裁员对其扩张势头进行收缩以及控制成本的举措,也就成了必然的选项。

  两难选择 做传统型汽车还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表面看,比亚迪汽车裁员是经销渠道和产品不能带动销售,但从根本上反映了其两难选择,是做传统型汽车,还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近几年比亚迪汽车一直在拿新能源汽车做宣传,并营造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量产化也近在眼前的景象。“没有一家车企像比亚迪这样拿新能源车做赌注。”一名业内人士如是说。

  在下了大赌注的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汽车基本颗粒无收。据比亚迪6月17日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披露,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F3DM共销售365辆,实现销售收入2944万元;纯电动汽车E6共销售53辆,实现销售收入1337.6万元,两款新能源车总计销量为418辆,销售收入为4282万元。

  2010年比亚迪汽车业务的总收入就达到了226亿元,由此推算,新能源车销售收入占全部汽车业务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二。

  此外,受制于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汽车价格高昂,以及核心动力电池技术也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比亚迪对新能源汽车的高投资并没为公司带来回报。现在随着传统型汽车市场的疲软,以及新能源汽车概念的透支,比亚迪汽车的光环效应慢慢消退。

  汽车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资源有限,所以公司的发展路径非常重要。比亚迪作为一家高成长性企业,并没有专注在一个行业,而是精力过于分散。

  财新网专栏作家贝乐斯也表示,“作为一个以发展电动汽车为目标的企业,比亚迪目标远大。但是,正是因为其远大的目标,比亚迪面临两难的战略选择。”他说,一个企业要成功,必须战略清晰,集中资源投入在战略重点。什么都想要,就什么都得不到。比亚迪必须作出重要的战略抉择,到底是集中精力投入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领域,还是重点发展电动汽车相关的关键技术。传统汽车的关键在变速箱和发动机。而电动汽车则基本不需要这两种传统的关键核心部件。为了给未来的电动汽车积蓄力量,比亚迪成功进入了传统汽车领域。但是,传统汽车的后续发展要求有变速箱和发动机的研发实力。不然,没有后续车型的推出,只是反复对旧车型拉皮,换汤不换药式的“升级”,迟早要遭消费者抛弃。F3的大起大落就是明证。而缺乏产品升级换代,没有后续发展潜力,只靠压榨经销商,盲目增加经销商数量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必然不可持续。

  “比亚迪裁员影响的不仅是其员工,同时向市场传达了负面消息,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销量产生抑制作用”,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在经历了销售商退网、公司裁员后的比亚迪,能否劫难重生值得关注。”(中新网汽车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