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下滑致自主车企生存危机 重振业绩或难借力刺激政策
时至年末,多项有关汽车行业的政策相继出台,敏感的汽车企业经营者感受着政策“跷跷板”的倾斜力度。
11月末,国家工信部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这一新政被视为为采购自主品牌车型“量身定做”。随后,国家税务总局下发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调整后的税政对2.0L以下车型不受影响,因此自主品牌车型基本不受影响,合资品牌的部分车型将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多家自主车企主营业务亏损,而外资公司依靠中国市场赚了个“盆满钵满”。这种强烈反差致使政府或将重新考量目前政策的平衡性,推进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但是,日前商务部人士则表示,家电、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的本质是提前透支消费,随着市场相对饱和,效果逐渐式微,因此明年促消费的政策重点将不会放在家电、汽车方面。
过去,借助汽车下乡政策一度为自主品牌车企带来了良好的市场业绩,而政府或不再出台鼓励汽车的政策,这为明年想打一场翻身仗的自主品牌车企又增添了许多“迷雾”。
主业下滑 投资转移
相比大众、日产、奔驰和宝马在中国的业绩大涨,今年国内自主品牌企业业绩和盈利情况令人担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11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52.35万辆,同比下降2.3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15%,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3.28%。
销量事关业绩。根据国内汽车上市公司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整车企业的盈利水平依然处于今年来的下行态势之中,最刺眼的莫过于多数自主品牌企业的净利润下滑超过50%。
综合财报数据显示,比亚迪前三季净利润下滑85%,截至9月末,其净利润仅有3.52亿元;江淮汽车三季度所获净利润仅为4545万元,同比去年的3.52亿元暴跌87%;福田汽车和海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都下滑了50%以上;长安汽车以1.42亿元的亏损最令人大跌眼镜,其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4亿元,同比下降140%;一汽轿车第三季度净亏4990万元,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降五成;一汽夏利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35亿元,净利润达1.09亿元,同比下降62.29%。
自主品牌企业中,仅有长城汽车利润实现增长,上半年忙于回归A股的长城汽车交出了净利润同比增长109%的漂亮业绩,但是在第三季净利润为7.4亿元,同比增幅仅为29%。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上市公司利润中还多涵盖政府财政优惠和研发补贴费用,剔除这块收入,上市公司盈利比实际情况更差。
因此,自主品牌车企也多采用发展副业,赚“快钱”的方式来反补主业。其中,奇瑞汽车从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之后相继投入码头、重工、船舶、金融以及咨询等行业;福田汽车日前也宣布斥资1170万元,与中石油成立“中油福田(北京)石油销售有限公司”,从事成品油批发、零售业务,涉足能源行业;去年力帆集团宣布进军房地产,以11亿摘得的重庆江北嘴B19地块。
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认为,内资汽车企业投资兴趣和风向转移值得关注。“跨国汽车集团都是一个产业多元化的集团,国内汽车企业投资其他产业无可厚非,但是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投资其他产业也势必减少对汽车产业投入,或者因为汽车产业盈利较差失去投资兴趣,这将使自主品牌车企的生存陷入危险境地。”陈文凯说。
博弈新政
从政府采购新政、到车船税,到对美车开征反倾销税,新政策显示政府或有意推进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策略,但未来新政策仍将处于多方力量的博弈之中。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不会出台大量太利好自主品牌的产业政策,这是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他的理由是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出台利于内资企业的产业政策或将遭到跨国汽车企业的投诉,“在中国,政策往往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有关出台利好自主品牌的产业政策也是如此”。
但是,“中国化妆品被外商基本占领,将是汽车行业的前车之鉴。”饶达提醒中国内资汽车生存危机。他认为,内资乘用车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是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他认为,目前国内出现“豪车火小车冷”的逆国际潮流的市场趋势,促进了合资和进口车企业发展,却打压了内资乘用车企业,“这与国内汽车政策对大排量汽车抑制度不够有关”。
来自某网站对自主品牌“消亡威胁”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20%的人士认为独立自主品牌存在“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很大,52%的人士则判定有一部分独立自主品牌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不会全部消亡”;24%的人士认为由于汽车大集团和外资对政府制定政策的影响力巨大,使得“一些产业政策很难向独立自主品牌倾斜,因而也无法享真正受到政策带来的利好刺激”。
“另外,合资企业把跨国企业和一些国有企业的利益绑定一起,产业政策制定者往往会更多考虑国有企业生存状况,因此政策制定上多考虑国企,事实上也最终利好外资企业。”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尽管政府新一轮的相关政策或有保护自主品牌的倾向,但是仍然不可跨国公司也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因此博弈仍将继续。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