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汽车

车主为油品升级买单 月均仅多支出5元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马芸菲

  9月27日,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有关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第四天。北京西城区牛街加油站的油品价目表显示92号汽油价格为8.03元、95号汽油为8.56元,油品价格与《通知》发布前相比并无任何变化。

  “短时间内油价不会跟涨油品升级。”一位隶属中石化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我们站点在《通知》下发前就已经开始供应京五油,此前并没有因为油品升级而涨价。目前,加油站还没有收到中石化的涨价通知。”同时,该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主营加油站没有提价的情况下,民营加油站一般也不会提价,消费者近期不用担心油价因油品升级而带来的涨价问题。

  车主多付油价仅占年油费支出2.7%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通知》中公布了油品优质优价“价目表”,其中车用汽柴油质量标准升级至第四阶段每吨分别加价290元和370元(约每升0.21元和0.32元);从第四阶段升级至第五阶段每吨分别加价170元和160元(约每升0.13元和0.14元)。但《通知》也指出,并未对每个地区合适调价做出具体规定,各地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斟酌。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汽柴油质量从第二阶段升级至第四阶段时每吨已累计分别加价410元和480元,因此升级至第五阶段时每吨只需再加价50元。也就是说,北京油品每升仅涨价约4分钱。

  在“价目表”公布之后,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地区私家车主杨先生。杨先生在北京西城区南二环附近上班,家住昌平区回龙观地区,每日开车上下班,周末偶尔用车,假日也偶尔开车出游,一个月行驶1000公里左右。“一般每月加3次油,1次大概100升,算下来,涨得不算多,每月就增加5块钱左右,基本上不影响正常开支。”杨先生表示。

  针对外界对油品升级增加消费者负担的质疑,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高健对北京以外地区消费者因油品升级所增加的开支进行了测算:以私家车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一年消耗1920升汽油测算,按山东省目前每升汽油7.68元为标准,汽油升级后,车主年支出费用将增加约400元,占一年油费总支出仅2.7%左右,总体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而对于用量相对较大的物流行业而言,成本增加相对较大。以载重50吨、月跑1万公里、百公里油耗38升来测算,柴油升级后,车主年支出费用将增加约14000元。

  至于油品涨价对CPI的影响,根据卓创资讯的监测,成品油在CPI中的比重约为0.2%。卓创资讯数据模型监测,国三升级国四柴油(因为柴油在物流行业中占比较大,因此以柴油评估对CPI的影响)的成本占当前成品油价格的4%左右,将拉高CPI0.008%,实际影响有限。

  专家不赞成政府承担油品升级成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于大气雾霾的成因,汽车尾气排放占比在20%到30%左右,汽车的使用者应为这部分污染买单。根据此前几个月对不同炼油厂进行的调查结果,最后确定由炼厂承担20%到30%的成本,其他成本则由汽车使用者承担。这就意味着油品升级有七成的成本将由消费者承担。

  然而,此前在对油品升级的讨论中,许多观点倾向于“三三制”的承担方式,即炼厂、消费者、政府三方均摊成本。那么为何此时少了政府这一头?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是油品的直接使用者,炼厂是油品的直接生产者,在使用和生产油品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成本理应由直接“责任人”负责,所以由这二者承担是相对合理的选择。

  董秀成说:“我不赞成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来承担油品升级的成本。政府的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用来补贴弱势群体尚可。而目前我们的汽柴油尤其是汽油的消费者显然不是弱势群体。同时,政府并非没有承担,对出租车、农业、渔业等用油消费量大的行业,政府有切实落实补贴措施,这事实上已经为他们承担成本了。”

  在今年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实施之时,为了减少涨价带来的压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完善后的机制要继续落实好相关措施,努力保障公益性行业正常运行和困难群众的生活不受大的影响。一是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只增不减;二是对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林业、渔业(含远洋渔业)继续给予补贴;三是对出租车在运价调整前因油价上涨增加的成本,继续实行临时补贴;四是各地将综合考虑成品油、液化气等调价和市场物价变动因素,继续通过补贴等措施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

  我国油品升级脚步并不慢

  尽管此前国务院公布了我国油品升级的时间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优质优价政策也基本解决了油品升级成本分担问题,但依然有声音质疑我国油品升级速度太慢,对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负有重要责任。实际上,在采访中,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与油品质量较优的国家相比,我国油品升级的速度并不慢。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从2003年开始推“国标”油,从“国一”升级到2005年的“国二”和2010年的“国三”,再到目前部分地区已经达到“国四”、“国五”的水平,正好是10年时间。而号称油品质量最好的英国在签订《京都议定书》之后,也就是1995年开始生产“欧一”油品,2005年开始普遍使用“欧五”油品,耗时也是10年。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印度、泰国的油品质量和中国相当,都是“欧三”标准;印尼、越南、柬埔寨、菲律宾都普遍在“欧二”水平,尼泊尔是“欧一”。

  据董秀成介绍,在完成汽油无铅化进程方面,我国甚至要明显快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其中,美、欧、日实现汽油无铅化分别用了21年、27年和12年左右的时间,而我国汽油实现无铅化仅用了7年左右的时间。同时,欧、美、日炼油工业发展时间长,装置结构配套齐全合理,油品质量升级难度相对较小;而中国炼油工业发展起步晚,炼油工业水平起点较低,炼油装置与油品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炼油工业承担着满足国内成品油供应不断增长与质量不断升级的双重压力,油品质量升级难度相对要大得多。因此,这样看来我国油品升级的脚步并不算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