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中的新能源汽车:困境与突围
马年伊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池春水即被一系列的事件搅得舆情汹涌,而这系列事件,又都彼此关联。
事件一,是2月8日,沈阳等12个第二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城市、地区名单出炉,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及地区增至40个。
事件二,则是这40个城市和地区中的中国首都北京市在随后出台的地方政策中,变相地高高筑起地方保护的城墙。这两个事件的背景,国家将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长期可持续的补贴。
事件三,则是在事件一与事件二的刺激之下,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的股价向上突破了200美元,并引发连锁反应:太平洋此岸的A股市场上,“特斯拉概念”横空出世。概念内数家曾经与特斯拉有过接触、甚至仅仅传过绯闻的上市公司股价均在数日内接连大涨,为此,它们都不得不发布公告澄清,结果却越澄越火。与此同时,曾经被认为受特斯拉威胁最大的国产电动车生产龙头比亚迪,其A、H股股价亦连涨数日。
这一连串的事件,使得“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主义”、“特斯拉概念”等关键词,以及被波及的上市公司名字曝光度暴增,在互联网上的检索量亦剧增,舆论中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现状、前景以及困境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剖析和争论。在此期间,另一似相关又似不相关的事件则是,特斯拉宣布其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售价,比中国大陆地区高出数十万元,“一国两价”还引发了一场题外之争。
混沌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认为,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在混沌中寻求出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即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和舆论中的形象并不如行业想象中的美好,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即这个行业与政府部门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目前,在包括日、美在内的汽车制造大国,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汽车消费大国,政府部门均已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巨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更关键的、也是直接驱动它们关注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政治效益。但在中国,带有地方保护主义的补贴政策既扭曲了市场,也扭曲了企业,导致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营销方向上发生错位。企业营销推广和公关的重心对准的是地方政府,而不是消费市场。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曾坦言,在中国推行电动汽车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个就是各地奉行的地方保护主义。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目前仍然并不成熟。一方面,是部分企业对产品的定位并不清晰,脱离了实际,市场的需求主要是实用的代步工具,而不是昂贵的电动玩具。另一方面,消费者始终对新能源汽车怀有戒心,主要集中在质量、售后,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等方面。近年来的多起新能源汽车事故均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部分事故甚至发展成为社会性事件。这些事故进一步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
第三,舆论对整个行业也有一定程度的误解。媒体在报道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事故时,亦习惯性地戴上怀疑的有色眼镜。如2011年4月,浙江杭州地区一辆由众泰汽车生产的电动出租车发生自燃事故,被称为“中国电动车第一燃”,此事被认为是地方政府为追求在新能源领域的政绩而“冒进”的惩罚,是其背后各方利益暗自角力的结果。
与舆论的误解相对应的,则是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舆情管理、危机公关上的能力欠佳和投入不足。如众泰电动车自燃事故中,两个月后,杭州市政府才了解到起火原因是电池内的液体泄漏造成的,并发表了含糊其辞的报告;与此同时,电池供应商和汽车企业均保持沉默,这使许多人认为政府与车企及电池制造商合谋,企图掩盖问题。
日本机密部队潜入中国,安培竟谎称不知情;美日军机轮流闯入东海防空识别区,联手对华;菲律宾更是猖獗,借此狐假虎威;这充分说明,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航母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威慑力量之一,美日等对辽宁舰的接力监控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联起手来,保卫祖国!爱国人士只要填写手机号码,即可获取最新的股票信息,让我们共同成为爱国人士。
华讯财经邓重承诺,本信息与朋友们完全免费共享,不收取任何费用,请大家放心领取!投资朋友们可通过下方端口免费获取最新的股票信息。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