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和涡轮增压是两种思维的产物
一个伟大的品牌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在这个互联网思维的时代,我认为一个伟大品牌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跳脱行业经验,颠覆行业规则。例如苹果,在乔布斯的伟大发明之前,有哪个手机企业想过要把手机设计成只有一个按钮?
回到汽车行业,对于一款汽车发动机,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方面:动力、油耗。而发动机一百多年来的发展一直围绕着这两个主题。因此,各大车企做了许多努力,以及不同的尝试,其实都围绕着一个方法:增加进气量。我们熟知的“VVT-i”、“i-VTEC”、“涡轮增压”等等,所有的技术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就是要吸入更多的空气。
先聊一下这几年非常红火的涡轮增压技术。涡轮增压对于动力的提升确实很有帮助,但是对于涡轮增压省油这件事在我看来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大家需要了解一个概念——“空燃比”(有兴趣可自行搜索)。我给大家打个比方:今天我家里招待客人吃饭,煮鸡汤给大家喝,我准备了3个人的量,可是来了6个人,怎么办?那就只有多加点水,但那汤还好喝么?不好喝的原因是因为水和作料的比例不符合标准。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进来多少空气,就要配搭多少燃油,这叫标准,不符合标准是达不到最佳功效的。
当然涡轮增压也有其优势,因为它的驾驶乐趣是同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无法比拟的。我对它的定义是:机械的“肾上腺素”!辞海中对肾上腺素的解释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而为了在动力输出提高的前提下,能再提高一下燃油经济性,就是各大车企继在完成提高进气量之后又再为之奋斗的目标:提高压缩比、燃油直喷、分层燃烧等等,但其实对于能源的节约可以说是非常微薄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方式都是基于传统的概念,只是对于某些关键部位进行改进。
在保证动力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油耗,如果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为了达到燃油、油耗双平衡的目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抛开以往的经验,另辟蹊径。结果混合动力出现了,最早量产的是1997年的丰田普锐斯,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它的思路从压榨发动机性能转型到了把原本被浪费掉的能源收集起来再度使用,因为这些能源在传统汽车行业里是白白流失掉的。这让我想起一些老旧建筑里,供暖的管道上经常放着很多饭盒,那是工人们为自己的午餐保温,善于利用各种能源就是一种最好的突破。
第四代丰田普锐斯
这种另辟蹊径的做法,从优势上来说很明显,第一,它不同于电动车,完全没有充电的烦恼;第二,从接近20年的经验来看,它完全没有额外的保养负担,这相较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是一项很明显的优势;第三,其安全性能通过接近20年的考验,没有一起由电池或者电动机引起的恶性事故。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3个0:“0充电烦恼”、“0维护压力”、“0安全担忧”。以上三点也注定了,在汽车文明摆脱石油的限制之前,混合动力将是其最好的解决方案。
人类最伟大的进步是会使用工具,从原来徒手打猎到使用削尖了的木头。同理而言,如果一直削尖了脑袋思考如何将手臂练粗而提高捕猎效果其结果可想而知。而混合动力恰恰是愿意使用另外一种工具,即电机的思维模式。我们现在都在提“狼群文化”,因为团队合作的狼群比任何野兽都要让人敬畏,而混合动力恰恰是两种不同动力之间的协调。
我从来都不吝啬给予混合动力的赞美,因为在一种能源取代现有能源的时期,混合动力可能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而将混合动力量产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和创新,这种思维模式引导着科技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据说氢能源车是下一个20年的突破,目前丰田、本田两大品牌已经走在同行的前列。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让我非常欣赏,毕竟一项技术在普及之前需要投入的预算是非常庞大的。想要天空变回从前的蓝色,思维模式真的需要变换一下。
编辑:晓航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