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舱门后30分钟内须起飞?
新华社辟谣:说法出自一份“创先争优活动”材料
业内解密
一则关于“民航局要求飞机关舱门后30分钟内须起飞”的新闻正引起广泛关注,它从侧面凸显目前乘客与航空公司因延误晚点等问题产生的纠纷日渐严重。记者认为,在天气原因、流量控制等因素客观存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发布细致、人性、真实的航班延误信息,是国内民航业完全做得到而且必须做到的义务。同时,适应民航发展客观情况,进行我国航空空域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空中修路”,将是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飞机延误纠纷的关键。
旅客登机后坐在舱内一个多小时居然航班都没有起飞,这是部分航空公司为保证航班的准点率采取的“关舱计”。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解释称,主要原因是机票上载明的航班时间是飞机关舱门时间,不是飞机起飞的时间,而飞机关闭舱门后,滑行到跑道,等到起飞指令起飞,还需要一段时间。
“确保已关舱门的航班在30分钟内起飞”的消息一经报道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解释称,航班在预备上客前15分钟机组即可向空管提出排队申请,如空管告知排队时间较长,就暂不让旅客登机,以免旅客在狭小空间内等待。
航空公司:
质疑30分钟起飞的可行性
今年夏天,受暴雨等天气影响,航班延误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乘客表示,旅客在候机楼里等候可计入航班延误范畴,得到对应赔偿,如果登机准点关舱门就不算延误,乘客在飞机上等候数小时却不在赔偿之列,航空公司此举有回避“赔偿”之嫌。
对此,航空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航空公司不是为了回避赔偿。”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不准点关舱门,就不能“排队”向空管申请放行时间。所以说,并不是航空公司要把旅客关在舱内,而是迫于实际情况不得已而为之。
也正基于以上原因,相关人士对于“关舱门的航班在30分钟内起飞”的可行性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航班一旦延误,实际的起飞时间根本就无法提前预知。如此一来,航空公司如何提前算出航班的起飞时间?何时通知旅客登机比较保险?在旅客登机后30分钟内如何确保空管放行?
业内释疑:
上客前15分钟可提出申请
正如航空公司相关人士而言,对于“关舱门的航班在30分钟内起飞”这一规定并不由航空公司说了算,其中还包括空管能够放行这一环节?对此,一位航空界的业内人士进行了解释。
根据航空公司调查,旅客登机后能忍受的最长等待时间为1个小时,超过1小时,情绪明显烦躁。所以,民航局日前发布《航班延误整治专题会议纪要》明确提出“对于关闭舱门30分钟的航班以及延误两小时以上的航班要优先放行”。
但其也表示,优先放行因牵涉“二次放行”有一定难度。机场所有时刻均已正常分配,优先放行延误航班,将打乱正常航班,目前只能力争优先放行。
根据民航局最新要求,航班加油等工作完成后,在预备上客前15分钟,机组便可向空管提出排队申请。即,留出时间的好处在于,如果空管告知排队时间较长,航空公司就不让旅客提先登机,以免旅客在狭小空间内等待。如果空管告知可以在其预计的时间内起飞,则安排旅客登机,从而尽可能让航班早点起飞。
如何确保航班
在预计时间尽早起飞?
上客前15分钟机组可向空管申请排队
15日北京一家报纸报道称,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日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在日常航班正常工作中,延误超过2小时的航班,空管部门必须优先安排飞机起飞,并确保已关舱门的航班在30分钟内起飞。该消息传出后新浪微博上转发和评论已超过68万条。不过据记者核实,新华社记者并未对民航局领导进行专题采访,而是综合报道了民航局上报中央的一份“创先争优活动”材料。这份材料中提到的“飞机关舱门后30分钟内起飞”只是作为今后民航局工作努力的一部分,而非明确的实施规定。
尽管如此,近年来飞机晚点问题日益普遍。根据中消协公布的数据,去年航空运输服务投诉量同比上升89.3%,居投诉增幅首位。而航空公司事发过程中不解释,事后推诿扯皮,甚至滥用职权报警刁难、威胁乘客的事件时有发生。乘客因航空公司及机场发布信息不透明,导致情绪激动,采取过激行为的情况同样也对航空飞行和机场秩序带来不利影响。7月14日由深圳飞往北京的一个航班因天气原因被延误至次日。乘客因得不到确切起飞时间情绪激动,随后航空公司报警,最终导致警察与乘客发生冲突,警察被打,乘客被拘。但事件前后,承担运输义务的航空公司却始终没有出面给消费者一个说法。
记者认为,由于飞机作为运输工具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对安全要求高的特点,天气状况及流量控制等是飞机安全飞行的必要因素,只要在第一时间公开、透明、真实披露延误信息,会得到绝大多数乘客的理解。但如果一些航空公司由于自身工作不到位,却推到天气、流量控制上,却是不能接受的。有网友明确表示,现在科技发达了,目的地城市天气到底如何,电话一打,微博一发全知道,航空公司再以这样的借口来忽悠乘客,只会让航空公司失信,让消费者失望。
从目前的情况看,飞机频频延误导致的纠纷,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但关键一点,不能让乘客成为无辜的受害者。一方面,民航局应加快完善航班延误信息透明化、可信化发布制度,真正做到取信乘客,便利乘客。另一方面,切实做好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今年7月初,民航华北局局长刘雪松明确表示,航空公司不能把延误的矛盾从地面推到飞机上,机场也不能把延误后的服务矛盾都推给航空公司,不能明知延误仍正常上客并关舱门。但这些会议精神如何体现在制度上,体现在落实上,仍是考验民航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最后,由于近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迅猛,原有的航路管理等思路已明显滞后于现实需要,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为民航增加更多的航线和空域,将是缓解民航“医患冲突”的根本性出路。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