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高利润率让7-11不着急
资料图。
7-11为什么不着急
7-11在华门店52%的毛利由快餐贡献,而快餐的利润率高达60%以上。可以说,“盒饭”等快餐才是7-11称霸天下的“杀手之王”,但这个业务的拓展却受制于各类许可证的审批。
记者 王宏宇
7-11宣布开放北京、天津和成都地区的加盟之后,我周围很多人都觉得很兴奋。原因无他,每个人都明白现在中国做点事不那么容易。
所以当7-11宣布加盟费一共30万时,引来追捧就是顺理成章了。国际顶级连锁,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几百万加盟肯德基不敢想,30万紧紧裤腰带还凑不出来吗?
不仅如此。欧睿去年曾估计,到2015年,中国便利店销售额将从2010年的361亿元增长到636亿元,7-11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便利店连锁,明年又将在华上线电子商务业务,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但上周7-11在北京的首场宣讲会过后,很多人就又都打了退堂鼓。加盟费的确只有30万元,但店铺所有权还是7-11的,加盟者本人和一名亲属还必须全职呆在店里。坦白说,这不像创业,更像国人熟悉的“承包”。
更令人郁闷的是,加盟者并无选择店铺地点的权利,7-11公开表示,这些都是“经营不善”的那部分。退一步说,即便真的赚钱,7-11也仍有收回店铺经营权的可能,正如星巴克2005年在北京所做的那样。
7-11也有苦衷。受气候和消费习惯影响,北京、天津的便利店行业24小时运营,并无太多吸引力,这也导致北方的单店利润一直偏低。而在南方,上海7-11的运营早就给了统一商超,广东也给了怡和牛奶,但综合看来,它们都如7-11在成都的直营店那样,遭遇了全家便利等老对手和本土便利连锁的贴身紧逼,利润率同样并不足够好看。
但即便如此,根据7-11的官方数据,该公司在中国的毛利率仍高达32%,远高于同行业25%的平均水平。
既然如此,7-11为什么不像它在国外市场,乃至广东市场所做的那样,放开加盟,给加盟商过半的分成,迅速复制,以规模化管理水平定胜负呢?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7-11本身作为日本企业的天生特质,即所谓“慢决策”,通过前期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保证单店利润率,稳步发展。但一个相反的例子是,由于地震带来的便利店情结利好,7-11在日本刚刚雷厉风行地决定,要将日本的零售店在原有的10000多家基础上,再翻一番。这相当于7-11全球开店总数的1/4。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7-11在华也遭遇了类似麦当劳最近呈现的人才困境。这从7-11在选择加盟者时更青睐“自己人”即可见一斑。麦当劳选择开设“汉堡大学”来摆脱人才困境,但到目前为止,7-11并未有将培训“扩大化”的想法。
其实,还存在着第三种可能。按照7-11公开的数据,其在华门店52%的毛利由快餐贡献,而快餐的利润率高达60%以上。可以说,“盒饭”等快餐才是7-11称霸天下的“杀手之王”。
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本土便利店一边大喊狼来了,一边却又对如此利润丰厚的业务视而不见。前段时间统一商超的一位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他说,他最苦恼的事,是办食品卫生许可证太麻烦了。
在中国,便利店的经营范围往往并不包括加热“鲜食”,例如加热盒饭。如果希望做这部分业务,那么就会需要上述的许可证。但这张办起来很麻烦的许可证,并不包含在店内“加工食品”的许可。
而要得到这个许可,你可能又需要将经营范围扩大到“餐饮”,而更大的经营范围,往往会需要办更多的许可,以及交更多的税。
比如说,我们以前看到有便利店被禁止销售红牛饮料,是因为缺少一张“保健食品销售许可证”,禁止销售报刊杂志,则可能是因为缺少一张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推而广之,你也可能由于同样的理由,没法在便利店买到非处方药,还有香烟。
但如果你在北京,可能会看到,实际上很多7-11店里,没有挂着各种形形色色的许可证,但却可以卖各种其他本土便利店里没有的东西,提供其他本土便利店不许提供的服务。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个别行为,后来有业内人士提醒:你忘了外企有超国民待遇吗?
我没有去全国范围调查,不知道他的说法究竟有几分靠谱,但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凡是能跟洋便利店过几招的本土店,都能热吃的。以我在北京看到的,这样的情况还不多。不知道在7-11即将进入的下一个城市青岛,情况是不是也是这样。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