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零售业如何转型
零售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资讯互动手段、商品流传工具、货币结算方式,影响着流通业态形式。当前的零售业不同于过去,是传统行业嫁接现代科技的时代,零售商和消费者可运用互联网进行互动,实现大规模点对点的双向播沟通。
商品流传方面,航空、航运、高速、高铁、自动仓储、快速捡配、GPS等诸多现代化工具在仓储和配送环节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商品社会化流传的效率。货币结算方式日趋虚拟化,无论在店面网上还是货到付款,均实现了数字化的货币化结算。
零售业正从劳动密集型、人才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型,迈入科技零售时代。传统零售业在转型调整中要经历阵痛,调整经营模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经营中仍面临一些困难,亟须重视并加以解决。
1。企业承担的营业税、所得税、摊位税、房产土地税、增值税等税种较多
在高税负之外,各种形式的费用早已成为传统零售企业的沉重负担,如企业缴纳的垃圾费、停车费、排污费等收费项目繁多,标准偏高;还有向企业索要赞助、强行摊派、“搭车”收费等。目前过高的税费正在成为制约传统零售企业长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排名前100的零售企业租金、用工成本和电费等三项费用同比分别增长21%、20.5%和16%,尤其是在专业店、超市、百货等实体店零售企业销售增速放缓的同时,随着人工、租金等经营成本的快速攀升,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盈利能力不断下滑,利润率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
2。企业流动资金相对紧缺
主要表现为中小商贸零售企业信用评级缺位,银行借贷较难;流通行业不属于国家及金融机构重点扶持企业,无优惠贷款,利息及门槛较高;如果使用民间借贷,资金使用成本较高,运作不够规范,融资风险较大。因此,传统零售企业中长期发展受资金的制约,无法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求。
3。生产要素制约传统零售企业的发展
物价上涨导致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房租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使企业运行成本增加。传统零售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双重压力,招工、用工、留工难的问题长期存在,从业人员流动率较高,人力资本价值偏低,给零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推进传统经营模式转型
虽然当前传统零售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几十年后的调整契机,应化危机为契机,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在逆势中谋求更快发展。
第一,积极推进传统经营模式转型。
传统零售企业一是要加强精细化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增收节支,包括健全预算管理、激励机制、优化商品结构等,从而提高整体经营绩效;二是寻求供应链变革,通过整体供应链效率提升降低费用,增加各方利益,使增长方式逐步从以追求规模为主的粗放型扩张,向注重效率和效益提升的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从而带动流通效率提升,引导生产发挥出积极作用。
第二,加强渠道管理,联合扩充实力。
近年来,企业的渠道管理明显加强,连锁百货企业越来越多的单品开始集中采购,大型超市企业和家电企业大多采用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渠道管理,渠道的控制力得到强化。分散的、小规模的代理商和经销商或者伴随连锁企业的规模扩张而成长,或者因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而被淘汰。要通过共建物流中心、联合采购、联合谈判和经营互助等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第三,发挥规模优势,组建一批连锁经营集团扩张发展。
大规模化的连锁经营,是国内外零售商进行不断扩张的重要方式,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可以借鉴走规模化、集团化的连锁经营发展道路,进一步发展大型连锁集团,实现规模经营。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零售企业通过加快自身的连锁化进程,加强自身的实力,提高规模效益。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优化组合、与国外零售企业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壮大实力,不断拓展企业规模,通过连锁经营方式改变商贸流通企业“小、散、乱、差”的状况。鼓励具备条件的零售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
第四,进一步调整零售业态结构,大力提高零售市场档次。
要利用互联网等新渠道的广域覆盖优势,创新定制产品规模化经营、商品快速化周转等新的业务模式。调整零售业态结构,要认真研究零售业态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对业态调整必须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既要在区域上进行合理布局和总量控制,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带来的同业态模式的恶性竞争,又要用业态的多样化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和差异化。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