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书店恐很难摆脱“政府依赖”
北京第二家24小时书店“博书屋”目前已进入开业倒计时阶段。这家将于8月底开业的书店,也是继三联韬奋书店后,备受瞩目的“深夜书店”。虽然“不打烊书店”目前已在杭州、郑州、西安、广州等六地进行了试水,但北京商报记者昨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24小时书店多处于亏损边缘,几乎大部分书店还要依靠政府补贴维持基本运营。
据悉,博书屋坐落于德胜门外,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临近高校与产业园区,由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公司投资600余万元建设。
据了解,虽然三联韬奋书店拥有着数量可观的客流与销售额,但较低的毛利润与高昂的经营成本却让书店只能靠“薄利多销”提升净利润。三联韬奋书店经理张作珍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其图书业务占据书店零售额95%,“不打烊”期间夜场零售额约为230万元,总零售额超过7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68%。不过,目前销售一册书平均毛利润仅约30%,“去年,每册图书除去采购、运费、运营、人力等中间成本的净利润不足4%”。张作珍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除了北京外,目前其他地区24小时经营书店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据了解,郑州书是生活书店月赔千元,西安万邦图书城夜间营业也未见盈利。在张作珍看来,24小时书店发展短期内离不开政府扶持,“三联书店没有房租、水费压力,具有特殊性,其他书店利润或更低,除了多元化经营外,24小时书店需要政府扶持。近日曾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4小时书店具有社会效益,将呼吁实体书店扶持资金向24小时书店倾斜”。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即使获得政府支持,对书店来说通宵营业仍是不经济的,书店需与其他业态融合寻找新盈利点。由于后半夜客流较少,延长到半夜24时经营也许更加可行。24小时书店不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短期的“眼球效应”不足以支持其长期发展,“24小时书店仅仅具备精神意义,在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下,延长营业时间对人力、时间资源都是浪费,长期来看难以进入良性发展”。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