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百货遭遇难见“寒冬”
百货零售企业王府井近日发布201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王府井实现营收94.3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5.97%,这是四年来,王府井上半年营收首次出现负增长。
面对业绩的下滑,日前,北京王府井百货在战略转型会议上宣布不再以传统百货的经营模式开店,将发展重点转投商业地产领域。
百货业遭遇“寒冬”
经历了黄金十年后,商业百货也遭遇难见的“寒冬”, 从最新出炉的多家百货企业半年报能明显感受到百货市场的“寒气”。数据显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双降,是多家百货企业共同的标签。今年上半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滑10.9个百分点至-0.2%,北京市百货业态零售额同比增速下滑8.57个百分点至-5.53%。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百货企业关店数量达到15家,创下历史之最。而最新出炉的多家百货企业半年报,也印证了市场的萧条。
从2012年便出现的中国百货业关店潮依然在持续,从4月28日至6月30日,包括百盛百货、中都百货、摩登百货、新光百货等在内共有8家百货的12家门店相继关门歇业,7月1日,百盛北京东四环店也悄然停业,10天后,开业不到两年的广东湛江王府井百货也宣布正式停业。
随着商业竞争的持续升级,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元化零售业态的兴起,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商业项目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中国商业百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百货衰退已成为行业现象。
折射商业地产趋于饱和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百货业转投购物中心等业态。事实上,不管是百货还是购物中心,都是商业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百货业遭遇的市场萧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商业地产发展的重要表现,百货业的发展现状更为商业地产敲响了警钟。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商业地产已趋近饱和,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甚至出现过剩,商业地产市场整体存在泡沫。
据盈石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盈石跟踪的20大城市中,商业地产存量达到7066万平方米,预计到2016年,20大城市总体新增供应将增加3300万平方米。
如此庞大的供应量已然造成商业地产空置率高企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商业营业用房空置面积103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4%。
由于住宅市场在执行严格的限购、限贷后,发展空间缩小,加之今年以来,住宅市场普遍遇冷,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卷入商业地产的开发,近来年,新增商业项目继续急剧放量。然而,房企成功做成商业地产的例子却并不多。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项目相关人士在某会议上提到,太古地产和远洋在北京酒仙桥区的颐堤港项目就是房企做商业地产失败的一个例子。他谈到,颐堤港的失败之处在于,房企对于项目周边消费者购买能力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购买能力一般的区域却想做购物中心,这是房企在做商业地产上战略策划的失误。
他还提到,北京丽泽金融区欲开发地下300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也实为浪费资源,他分析,从地铁出来的消费者出来消费的人群数量远达不到理想数据。此类商业地产的开发思维存在极大的问题。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张平认为,很多对商业地产运营并不了解的开发商进入商业地产领域,这些开发商缺乏前期调研、论证,建造出大量定位不清晰的商业建筑,这是商业地产目前出现过剩很重要的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在商业地产目前的发展现状下,百货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企业合理地把握,增加体验式服务项目或推出特色产品,这些将成为百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