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消费

京粤两地专家为北京古都风貌保护献计献策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9060150001113

图为位于北京大栅栏地区的中国电影诞生地大观楼被保护得十分完好。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摄

千龙网北京6月16日讯(记者 于振华)6月15日上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古都学会在京联合举办“古都·记忆·新时代”北京历史文化研讨会,40位来自北京和广州的专家学者,就北京古都保护理念和思路,提出新探索和真知灼见。

研讨会上,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通过梳理60年老城保护的曲折过程,提出老城整体保护的思路和理论认识。他认为,整体保护的核心内容和措施就是实施特色风貌区,重构老城历史人文环境,恢复老城地标性建筑等。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孙冬虎研究员从保护城市的文化多样性,专门探讨北京古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指出当代北京的城市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与增添崭新时代内容并行不悖。他举例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慎言打造改编,尊重传统共识,地名保护或将成为留下城市文化印记的最后途径。

针对北京文化遗存破坏或使用不当的现象,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任超博士提出学习香港“活化历史建筑”的经验,通过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测评、民众参与的形式,将需要保护但同时可以加以利用的文化建筑进行活化,以达到平衡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与市民生活所需不足的矛盾,使北京文脉可以更好地传承利用起来。

广州大学客座教授马钊博士对近代北京的空间改造与城市变迁,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还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考察了近代北京各类城市空间的分布及其互动关系,不仅进一步研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过程,还开拓“底层生活”“城市亚文化”与“城市记忆”等研究的新领域。

参加本次会议的4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暨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文物局、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他们就新时代下,如何深入开展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展开了很有针对性的探讨。

20190601500011190

图为“古都·记忆·新时代”北京历史文化研讨会现场。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