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产经信息  消费

海王星辰哄抬口罩价格连吃罚单,背后“海王”靠保健品发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0年,口罩carry A股市场。即便期间诸如双黄连、阿比朵尔等“神药”们不甘寂寞地抢戏,口罩那朵奇葩之花依然开得最绚丽。

与此同时,口罩光环普照大地,那些挖金矿起家的、卖药材为生的、被二次下岗的老板们都成为传奇。

今天的主人公是,卖保健品、吹泡泡的资本大王,打造600亿海王帝国的男人,张思明。

对手持三叉戟的海王来说,前方全是猎物,远方一片星辰大海,对于张思明亦如是,海王星辰的私有化不是休止符,旗下海王生物化身“扩张狂魔”,4年收购80余家公司,根本停不下来。

“海王系”冰火:海王生物升天,海王星辰接连被罚

2月6日,A股市场口罩概念大涨逾6%,傲视群雄。其中,海王生物直线封板,1月17日以来,8个交易日走出7个涨停,累计涨幅超过90%。

公开资料显示,海王生物,全称为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从事医药流通的综合型医药企业。主营业务为为医药商业、医药工业、医药研发、国际合作及精准医疗等。

此前1月21日,海王生物在互动易平台表示,参股公司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防护口罩和防护服等医疗产品,由此抱上了口罩大腿。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发布,新版诊疗方案提出:在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基础上,增加“或可加用利巴韦林”。由此,海王生物又得到了“利巴韦林概念”的加持,涨停更是不在话下。

海王生物升天的同时, “海王系”另外一家港股上市公司海王英特龙大涨5.17%。

相比上面的两家上市公司,遍布大江南北的海外星辰连锁药店更为人们所熟知。口罩大腿火了,海王生物升天了,同为“海王系”三叉戟之一的海王星辰也不会寂寞,不过它的出场方式却有点尴尬。

本来,海王星辰旗下毛毛多药店,口罩与抗病毒药不在话下,可惜海王星辰早在2015年就从美股完成私有化退市,概念与大腿是摸不着了,结果还连吃两张罚单。

1月31日,江苏海王星辰南京和燕路店以30元/个的零售价出售医用隔离面罩遭消费者投诉,被鼓楼区市场监管局罚款30万元,直接成为了南京市首例从重处罚的价格违法案件。

2月2日,海王星辰湖南人民中路分店因涉嫌哄抬口罩价格的违法行为,吃到长沙市市场监管局50万元罚单,这成为疫情期间长沙市开出的哄抬物价的最大罚单。

同时,在广东、南京等地,海王星辰的多家药店因哄抬物价而被立案调查。

2015年,海王星辰与药明康德一前一后从美国市场退市,而今,药明康德以超级独角兽之姿回归A股,成为行业标杆企业,而海王星辰的回归却遥遥无期。

与史玉柱齐名的保健大王,折戟于“巨能钙”

“腰酸背腿抽筋,请服巨能钙”,“买好钙,巨能钙”,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让很多60后听者心动,70后闻者腿软,80后留下了悔恨的眼泪。

三叉戟说了一遍,到了主人公“海王”出场的时刻了。

张思明,1962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79年,高中仅读了一年,年仅16岁的张思明考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这座被誉为“工程师摇篮”的名牌学府,他连续3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983年毕业后,张思明被分配到北京航天部207所从事军品的开发和研究。

1986年,张思明进入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部。

1989年5月,已经在北京安家的张思明,毅然向中信投资部递了辞呈,两个月后,他以仅有的3000元积蓄,在深圳蛇口石云村住宅楼里的3间普通民房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深圳工贸公司(海王集团的前身),生产从牡蛎中提炼的海洋生物保健产品。

在那个保健品风靡一时的年代,“金牡蛎”红极一时,首年就卖了1000万元,张思明很快成为了与史玉柱齐名的风云人物。

1992年,张思明在深圳南山区买下一块地,准备筹划建造规模宏大的“海王大厦”。相比于史玉柱败于巨人大厦,张思明却大获成功。1995年海王大厦完工后,即获得了广东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相比于史玉柱“死磕”保健品,1992年起,张思明先后成立了海王生物、海王星辰,开始从保健品领域向生物制药、医药流通零售领域扩张。

1998年,成立仅6年的海王生物就成功上市。2000年,张思明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9位,个人资产超过3亿美元。

回到开头神奇的“巨能钙”,那个年代,想致富,就搞保健,海王怎能缺席?

2000年,海王生物表示,将增发募资14亿投资10个项目,其中最大的是“巨能钙”项目,投资3.5亿元,预计三年就能实现利润1.59亿元。

然而,2004年,“巨能钙事件”爆发,产品被检测出过量过氧化氢,北京巨能与海王生物被卷入漩涡,这笔交易以惨败告终。

600亿“海王”帝国,故事大王的炼金术

2009年,因“巨能钙”败走麦城的陈思明再次出招。彼时,全球“抗流感”概念流行,张思民抛出一个故事:海王生物的大流感疫苗年产能将达一亿剂以上,是亚洲最大抗流感疫苗生产商。

于是,“甲流第一股”加持的海王生物,“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股价直接暴涨200%,然后,甲流H1N1流感疫苗化为空气。

美好的故事,至少给“海王”带来了幸运。

随着海王生物旗下子公司海王英特龙分拆于港股上市,海王星辰于美股上市,陈思明旗下一度有三家上市公司。截止2018年,海王集团总销售规模近600亿,员工三万人。海王星辰连锁药店遍布国内70多个大中城市,直营门店2800多家;海王生物则是登上2019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在21家上榜药企中位列第七。

天眼查显示,张思明担任法定代表的公司有56家,实际控制公司有334家,多家控股公司均位于其一手建造的海王大厦内,这些公司覆盖实业投资、物业管理、教育、物流、电子科技、资产管理等领域。

此外,张思明还通过旗下海王集团参股深圳市深商创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深圳市互保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深商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位。

不过,2015年以来,海王星辰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其门店增长与管理问题的尖锐矛盾使其触及发展天花板,在违规事件不断频登黑榜、销售下滑下,风光不再。而“先天不良”的海王英特龙则在2015年以后彻底沦为“壳公司”。

2015年以后,三叉戟只剩海王生物勉力支撑的张思明终于等来了机会,抛出了新的故事。

这期间,国家的“医改”、“两票”出台,也让张思明看到了机会。2016年以来,张思明“医药商业流通+医疗器械”双主业布局,方法就是买,买,买,先吹起来再扩张。

于是,我们看到:

2016年海王生物收购9家公司,新设立子公司10家;

2017年,“海王”一口气收购35家,新设立15家公司;

2018年,张思明再接再厉买入34家,其中24家未完成对赌目标,商誉直接飙到39亿;

2019年,海王生物吃到了上交所问询函,终于消停了一点,同时,收购湖北三甲医院“江汉医院”时遭到抵制,一地鸡毛下黄了,最终只收购了2家企业。

结果,债台高筑的海王生物,一顿骚操作,什么应收账款融资、股份质押、连续定增都用上了,还有逾30亿的透明窟窿,外加39亿的商誉压顶。

那么这次,抱上了“口罩”与“神药”的大腿,“海王”能否翻盘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