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山寨食品“上山下乡”
几块薯片、锅巴,塞进贴有肯德基标志头像的圆筒,再贴上“啃德鸡”字样,连生产日期都没有4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河北临漳县柳园镇商品批发一条街,四五家食品门市都在堂而皇之地出售山寨食品。( 4月12日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放心工程”的渐次展开,劣质有害食品要想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城市正规商场、超市,可说是难上加难。于是一些不法厂家和经销商便利用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辨别真假商品能力的弱点,纷纷转移目标,把“黑手”伸向农村,伸向农民,伸向那些不谙世事的山里孩子。
不仅是河北,在全国不少农村集镇尤其是学校周边,“啃德鸡”、“营养直线”、“康帅傅”、“汇原果汁”等外包装上没有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没有含量标识的“三无”食品可说是随处可见。由于这类山寨食品从包装上与一些正规产品高度相仿,往往只是一字之差,如果不逐字查看很难辨别出来。
据报道,这些山寨食品生产厂家多是一些达不到卫生条件的小作坊,只要购置一些简单的机器设备,雇几个人就能生产。为了节约成本还会在产品原料上“做手脚”,成本远远低于正品饮料。一箱包装和蒙牛牛奶极为相似的“蒙生”牛奶标价仅13元;一箱包装和今麦郎绿茶极为相似、规格15瓶500ml装的“令麦郎”绿茶标价才14元……
山寨食品大举“上山下乡”,一方面暴露了农民的消费“软肋”。农村穷,农民苦,信息来源相对闭塞,识假辨劣能力较差,在购买食品时,价廉便成了他们的首选。这种“需求”,为山寨食品泛滥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职能部门监管上的“羞”。农村点多线长,质监、工商、卫生等多个监管部门,普遍存在人手不足及检测设备滞后等情况,导致监管“盲区”或“死角”出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不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其生存权和健康权益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应有轻重缓急之分。因而,面对山寨食品“上山下乡”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保持高度警惕,多渠道、全方位阻止山寨食品对农村的“入侵”。
当务之急,一是要依法规范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为,用重典伺候制售山寨食品者;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公布山寨食品“黑名单”,并采取有效途径向农民发布消费警示;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管人手,把监管重点向农村倾斜;四是实行农村商品统一配送,让那些价廉物美、质量可靠的大众化食品进军农村市场,进入平民百姓的餐桌。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