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真实写照:赚一年赔一年
作为中国餐桌上的常备食物,猪肉价格的上下浮动让政府部门高度关注,为了鼓励生猪生产,政府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生猪存栏补贴等多种补贴制度。有报道指出,全国每年与生猪相关的补贴达到25亿元,让养猪变成了一个让人趋之若鹜的行业。
全国每年生猪出栏量约6.5亿头,按照25亿元的财政补贴计算,平均每头生猪可以获得3.85元的补贴。中国现在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是温氏集团,年出栏生猪600万~700万头,按上述数字计算,获得的补贴最多只有2700万元左右,而现在新建一个1万头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厂,投入要1000万元,与庞大的投入相比,政府补贴只能算是毛毛雨,难以撑起企业的未来。
全国每年生猪出栏量超过6亿头,最大的养猪企业占的市场份额只有1%,中小养殖场和散户仍然是生猪养殖的主力,整个行业现代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美国平均每头母猪每年可以繁育仔猪的数量在20头上下,中国平均水平只有16~17头。中国养猪业实际上十分需要新鲜血液。如果有实力雄厚的企业进入养猪业,大量投入,食品安全将得到更有力的保证。
养猪需谨慎
没有充分评估养猪业的风险之前,企业的贸然进入和大量投资,在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回报后又快速退出,将放大生猪供应的大起大落波动,使生猪价格出现更猛烈的上涨和暴跌。
中国每年究竟有多少生猪出栏,有多少母猪存栏,行业内人士一直都有争议,这让养猪充满了不确定性,蒙上了不少“赌”的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下,摸索前进、步步为营的策略可能对新进入者和整个生猪养殖业的稳定来说都是好事。
2008年6月,中粮集团以大约63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了史密斯菲尔德700万股即4.95%的股票;2010年初,中粮又以1.94亿元的代价将史密斯菲尔德和亚太国际集团合资的企业Maverick食品有限公司收入囊中,这家公司在热狗、培根、中式肉制品等领域已经积累了多年经验。
从上游养猪到下游的肉制品加工,中粮介入养猪业的程度越来越深,而背靠史密斯菲尔德这样的跨国“老法师”,中粮的风险也相对小很多。
但是中粮养猪搞全产业链的模式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中粮的粮食加工业务可以提供生猪饲料所需要的豆粕和玉米加工产品,中粮又有自己的养猪场和肉制品加工厂,拥有“家佳康”这样的肉类自主品牌,销售渠道由于有粮油产品打前站,大量铺货也可以得到各级经销商的支持,可以说得上万事俱备;但是中粮毕竟没有办法通吃整个产业链,无法主导最上游的大豆、玉米价格变化,终端消费者的喜好也瞬息万变,这两端中任何一端发生变化,中粮如果没有及时应对,由于产业链庞大体量造成的乘数效应,造成的损失规模也将比一般企业大得多。
养猪业周期性不可控 PE/VC看多投少
全球最牛的市场是农产品市场,中国的农产品板块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这是国际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的论断。在这其中,养猪正变为该板块中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实业家齐齐奔赴养猪场,动因或不相同,但逐利却是根本。而在想要变身为猪老板的实业家们不断涌现的同时,PE/VC投资大佬们也早就瞄上了养猪这桩生意。
PE/VC看多投少
其实,养猪热在资本圈里的兴起并不是近几年的事,投资人当猪老板最成功的案例非高盛莫属了。2004年和2006年,高盛分别投资国内肉制品加工企业雨润食品和双汇发展,赚得盆满钵满。
事实上,有意者并非高盛一家。比如2008年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猪场30%的股份,融资的同时进一步谋求企业的海外上市。2009年,复星集团以1.6亿元进入江西国鸿集团,正式切入中国养猪行业。
China 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师万格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微博)》,从市场需求来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巨大的基数背后对猪肉及猪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仍然停留在简单生产、薄利销售、劳动密集型的初级阶段,在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下,行业在销售流通领域增加的附加值空间巨大,这恰巧给了资本进入的机会。
PE/VC进军养猪业,更多的是看好其高成长性,一旦形成一定养殖规模后,提高管理效率及规模效应后就会带来丰厚收入。”万格说。
虽然是一门看上去很美的生意,但其实真正敢下手的投资人并不多,其背后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正是投资人最大的顾虑。
达晨创投合伙人傅哲宽就深有体会,虽然是投资农业项目的“老手”,但他对多个养猪项目考察后,却迟迟没敢“下单”。据他透露,其实中意养猪业的PE/VC不在少数,但同行们大多看得多投得少。
他向记者坦言,养猪业的波动性不可预测,这是投资的大忌。据他介绍,养猪业本身的养殖门槛并不高,但波动周期短,且不可控。“行业一窝蜂地涌入就会造成价格下降,反之一旦大批量离场退出,价格又会迅速上扬,要踏准这种周期节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他说,“如果只锁定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则很难有高利润的保证,同时,可能还需要承担不可控的政策因素的影响、客观自然条件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比如养猪受疫情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一旦感染疾病传染性强,其遭受的损失会很大。”
什么企业受追捧?
为此,傅哲宽在投资农业项目时尤其看重该企业是否具有全产业链布局。但这对于那些集中在养猪业前端的养殖企业而言,并不行得通。
养猪要构造完整产业链对于一些该行业的中小型规模企业而言并非易事,下游市场的格局已形成,几大巨头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产业链前端的小企业很难走到下游,并在下游形成一定的规模。”傅哲宽解释道。
基于此,他更青睐于那些已拥有终端渠道和品牌的企业,通过拓展上游的业务来确保上游的食品安全和供应。
对此,万格也认为:“企业延伸产业链就能避免遭遇因产业链某一环节供应量及供应价格突发变化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或持续经营遇阻的问题。”
除此以外,养猪规模也是个重要的考察指标。傅哲宽指出,一般拥有几十万头甚至几百万头规模是个做大的起点,如果规模太小抗风险能力就会很低。
而在万格看来,提升养猪行业科技含量,谋求产品升级会是提升行业利润率、规避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
当前,中国养猪业集中度低。在过去10年内,国内养猪业排名前10的公司和品牌,市场占有率仅达1%~2%。
“从小规模逐步向规模化转型是一个转型的关键点。在这其中一些专业的养殖大户会逐步依靠兼并收购的形式来提高行业集中度,最终形成行业几大巨头,以此来改善行业的不稳定性,就会给资本进入留下无限的机会。”傅哲宽强调,“养猪不是短期的投资项目,从投入到产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投资人要做好上市周期长的准备。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