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三陷质量风波 高速扩张难过质量关
■中国资本证券网 才山丹
中国资本证券网(www.ccstock.cn)投资者关系平台根据平面媒体报道以及权威网站转载数量统计发现,2012年7月20日至7月26日,舆情关注度最高的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信证券(600030.SH)、光明乳业(600597.SH)、海欣股份(600851.SH)。
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
传言裁员或为里昂团队腾地
本周中信证券网络舆情总量较大约140条,舆情热点突出,内容为中信证券拟12.5亿美元收购里昂证券,以致另一重点舆情“中信证券上半年盈利22亿同比降24%”没有获得市场较多关注,仅有不到30条相关新闻。
7月20日晚间中信证券公告称,同意其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以12.52亿美元的总对价收购里昂证券100%的股权。先期支付3.1亿美元以完成里昂证券19.9%股权收购的交割,在完成后续交易相关的内部及外部审批程序的基础上,以9.4亿美元的对价完成里昂证券剩余80.1%股权的收购。当晚,各大门户网站及财经网站纷纷转载了这一消息。加上中信证券公布半年报业绩的新闻,7月20日成为本周舆情峰值时点。
随后几天,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消息继续在网络中传播,舆论热点转向评论方面。来源为中国广播网的文章《中信证券全资收购法国里昂证券 勇猛还是鲁莽?》分析称,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夜,中信和美国投行贝尔斯登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的预案。但短短5个月后,贝尔斯登便在危机中遭受挤兑风波而被收购,中信侥幸躲过了一劫。五年后,对里昂证券的大规模收购正值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市场质疑会否重蹈贝尔斯登的覆辙?让人不解的是,当记者就此采访中信证券的董事总经理高占军时,对方的反应是“不清楚”。而业内人士直言,里昂的风险没有充分暴露,是个烫手的山芋。7月23日中信证券的股价走势恰好证明了市场的担心,当天H股盘中大跌近5%。
而收购风险还不只是资产负债的质量问题。作为一起跨国并购,如何做好跨文化的融合,留住核心人才,才是中信公司面临的更为长期的挑战。7月25日中午,一条“中信证券研究部裁员”的微博迅速传开,并由21世纪网最先报道了此消息,但有权威人士对记者称网上流传的裁员一事纯属谣言。但在当天傍晚第一财经的报道中称,中信证券内部确实已经宣布此事,具体实施只是时间问题。第一财经日报《弱市遭遇天花板 中信证券研究所启动末位淘汰》网络转载24条。每日经济新闻对此事的报道更是在标题中指明,中信证券裁员或为里昂证券腾地,分析称一是为里昂证券的国际宏观研究团队腾出位置,另一方面是控制成本。但此说法依然未得到中信证券正面回应。每日经济新闻《传中信证券研究所裁员 为里昂团队腾位置?》网络转载38条。
光明乳业三陷质量风波
高速扩张下生产质量难保证
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网站公布了2012年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测情况,光明乳业两批次产品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包括此事件在内,光明乳业近一个月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就多达三次。
与6月底发生的“烧碱门”处理方式相同,此次光明乳业被查处“菌落总数超标”,公司又一次采取了对该批次产品进行下架回收的应对方式,并在官网上对监测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有业内专家质疑光明乳业有错误解读、偷换概念之嫌。按照国家标准,如有两次菌落值在100-1000之间,或者有一次菌落值在1000以上,则为不合格。本次检测中,有两次超标,且一次超标严重,应属不合格。
随后,光明乳业在官网上就近期以来大家关心的几项事情的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再次公开致歉。通报详细告知公司整改措施,同时再次恳请广大消费者、媒体朋友、政府及监管部门、社会各界对公司继续严格监督,帮助光明乳业持续改进提升。可以说光明乳业此次危机应对方式是值得认可的,也获得了市场中的一些赞许之声,但是更多的质疑仍然存在,特别是有分析认为,光明乳业频现质量危机或与其大举海外扩张并购而忽视乳业生产相关。
海欣股份暴涨谜底揭晓
投资者质疑利好提前泄露
海欣股份本周舆情信息始于7月24日,当日公司股价以涨停收盘,分析人士称,推手或为市场传言公司已拿到“抗癌疫苗”临床Ⅲ期实验批文。一般而言,能拿到Ⅲ期临床批文的药物,将Ⅲ期临床做好了,基本上就能上市。但海欣股份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该抗癌疫苗Ⅲ期临床实验批文“一直没有下来”。
7月25日海欣股份依旧涨停收盘。曾经在去年年初海欣股份就因顶着抗癌疫苗光环而被市场暴炒过,如今连续涨停是否由此炒作不得而知。谜底在26日晚随着一纸公告而揭晓,海欣股份公告称子公司海欣生物技术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经审查同意可以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此则公告应是股价大涨的主要原因。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