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消费

国酒茅台被指内幕交易 专家称30%可能通过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资料图。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10日电(财经频道 秦辰)由“国酒茅台”引发的争议还在持续。随着汾酒、杜康酒对茅台商标打响了阻击第一枪,业内对贵州茅台“暗箱操作”、“炒作营销”的质疑也甚嚣尘上。“国酒茅台”的申报之路是否存在“暗箱操作”?茅台“屡败屡战”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国酒茅台”通过终审的几率又有多少?这是否是由茅台一手导演的一次营销炒作?资深业内人士、白酒行业营销专家肖竹青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直言,“国酒茅台”商标通过终审的可能性有30%,“如果没有暗箱操作的话,那它通过的可能性为0%”。

  业内纷纷质疑“国酒茅台”暗箱操作 茅台回应“看商标局的”

  据了解,自2001年至2010年,贵州茅台曾9次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均未获成功。而此次则是“国酒茅台”首度通过商标局的初步审定。

  对此,肖竹青透露说:“为什么呢?它以前多次申请都被驳回了,然后茅台就通过邀请国家工商局、国家商标局等领导到茅台去,做了很多工作。因为是做了工作的,所以就不能完全说这一商标完全没有通过可能性。”

  事实上,这已非白酒业内人士首次发出这种质疑。此前,汾酒集团文化中心主任柳静安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也曾暗示其中存在暗箱操作。他指出,茅台此举是对公平公正的挑战。“为什么之前的5次申请驳回,而现在又公示了?”柳静安说,“我觉得这里面如果有暗箱操作的话,那就更不应该了。最重要的是按法律办事,看它是否违反了商标法。”而汾酒集团在其提交的商标异议申请书中也直呼:“难道被异议人享有特权?《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和第十一条第一款对其没有法律效力?”

  对于本次商标风波,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的贵州茅台,近日终于有了简短表态。据中国经济网8月8日的报道称,茅台集团战略管理部长吴德望只简单对媒体表示,“不同意见的厂家肯定有,我们对此不评论,一切看国家商标局的最后决定”。

  专家:“如果不考虑暗箱操作,通过可能性为零”

  此前业内对“国酒茅台”能否通过终审的争议不多,梳理目前的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大部分业内人士都认为其通过终审的可能性不大。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吴冬律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认为三个月后茅台集团终审通过的可能性不大。” 白酒专家铁犁也表示,国酒茅台商标是否能够通过终审有待观察,其通过的可能性有,但相对较小。

  对此,肖竹青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国酒茅台”通过终审的可能性有30%。目前,对于本次商标事件,社会舆论反应强烈、酒企与律师事务所纷纷表态据理力争。似乎一切都预示着“国酒茅台”正名的机会渺茫。这种情况下,为何仍有30%的可能性呢?对此,肖竹青解释说:“如果不考虑暗箱操作的话,他通过的可能性为零。但如果有暗箱操作,那其通过的可能性就为30%,但这是有风险的。”

  肖竹青称,茅台注册 “国酒茅台”商标,因为威胁到了汾酒的国藏汾酒,西凤的国典凤香,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五粮液的国五液,甚至今世缘的国缘K5等众多国字号的的名酒超高端产品商标使用权而遭受国内所有名酒群起而攻之。

  他认为,当今超高端白酒市场已经碎片化。“陕西省政府在喝西凤酒大师级和泰斗级国典凤香,湖南省委接待办发文件推荐喝湖南本地酒酒鬼酒的超高端白酒‘内参酒’,江西省政府喝的是本地的四特超高端白酒‘东方韵’,江苏省政府喝的今世缘的超高端白酒国缘K5 。”肖竹青认为,高端白酒市场由茅台一统天下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舆论质疑茅台藉此营销炒作 专家称风险太大不可能

  近日,有舆论不断质疑本次商标事件可能是茅台一手策划的营销策略。9日,新华网报道就分析称,无论茅台酒厂此番申请“国酒茅台”商标能否成功,在这场有关“国酒”商标争论中,茅台都已是不折不扣的最大赢家。文章认为,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国酒”之争频频登上各大纸媒、网媒重要版面,并且成为微博、各种网络论坛上网友热议话题,“国酒茅台”也因此知名度暴涨。

  文章援引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这个申请遭受争议是板上钉钉的事,能不能拿到这个商标对茅台来讲都不重要,茅台提出国酒商标申请本身就不失为高明的宣传营销策略。”

  对此,肖竹青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这绝非茅台炒作的行为。他解释说:“因为茅台已经申请好几次了,它不会冒这么大风险来炒作。炒作是把双刃剑,因为媒体是不可控的。而且,以茅台这样的身价和江湖地位,它不可能出这么一个馊主意来炒作。”肖竹青指出,茅台这一举动的本质就是想独占资源,而非炒作。

  “茅台应该想象到,它的申请一旦通过审核,必然会遭到业内的诸多非议。为何它还不懈努力地去申请?”对于记者的提问,肖竹青回答说:“因为它没有预料到舆论反响会这么大。如果不是媒体曝出来了,大家也都不知道。只有曝光后,社会和行业反响才显现出来。如果当初不是媒体正好将这件事报道出来,茅台可能就悄悄通过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