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消费

周琳:"速生鸡"事件发酵 "走极端"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日前,某知名跨国快餐企业涉嫌超标使用抗生素生产“速生鸡”事件持续发酵,联想起近期出现的“塑化剂白酒”、“掺农药红茶”等食品安全事件,一种“什么都不能吃了”的“绝对论”开始流传。食品安全问题随着媒体的报道被逐渐放大,一些媒体甚至发表文章要求食品生产企业“零添加”。

  与此同时,另一种主张国内食品质量应该放宽尺度的“相对论”也跟着热起来。“相对论”者认为那些所谓的有毒有害元素,本身也是组成大千世界物质的必需元素,人体少了谁都不行。因此,绝对的安全实际上也是不安全,“速生鸡”从来就不可避免。

  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未免走极端,对食品安全的思考并不全面。

  “绝对论”显然忽视了包含农业科技、食品添加技术、卫生防疫技术等内容在内的正面效应,简单把科技等同于危险,认为回归原始才算安全。事实上,将产品在合适的时间投入恰当的剂量用于食品加工离不开懂行的人,并且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标准的架构内来把握。为了逐利,违反相关法律、标准的人会依法“自食苦果”,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要承担监管责任。伴随着食品工业发展的科技本身没有错,错在滥用科技的人身上。

  再看相对论。给予食品工业发展时间和发展机遇显然合情合理,但结合当前国内食品安全形势,放宽尺度肯定不合时宜。即便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进出口标准的区别、各个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的差异,也不应该成为有些人降低国内食品安全警惕的托词,更不应成为“速生鸡”之类事件违反法律、违背道德,危害食品安全的借口。

  因此,任何形式的食品生产过程都必须在法律架构内运行,同时接受行业协会和广大消费者的监督,更需要生产经营者最起码的道德良心保证,这样才能避免走极端,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