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即墨水产品肮脏加工遭曝光:这样食品谁敢吃
“山东即墨有一些获证的水产品加工企业根本不按照规则生产,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近日,本报驻青岛记者站接到一匿名举报电话。随后本报记者在阿里巴巴网站输入关键词“水产食品 青岛即墨”,很快出现一批专门生产加工水产品的企业,其中部分企业的注册地在即墨市通济街道。为了了解举报内容的详情,4月3日,记者赶赴山东省即墨市。
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记者共走访了4家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现多数生产企业的卫生条件、生产加工环节质量控制、员工健康管理以及出厂检验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企业主对质量安全的漠视让记者颇为震惊。
镜头一:加工环境脏乱差
在通济街道办事处圈子村,经村民指点,记者来到村南头一家鱼肉罐头生产企业。这家企业既没有在工厂大门的墙上公示企业名称,也没有悬挂公司招牌,记者问了办公人员后才知道该企业叫青岛新顺发食品有限公司。
在记者的坚持下,公司负责人带记者进入了生产车间。车间里,带鱼都放在地上,工人们正在清洗内脏,取完内脏的带鱼被切割成段后扔在塑料筐子里,摘掉内脏的则直接扔在地上。水泥地面上,内脏与脏水混合在一起,臭味弥漫空中。有的工人将切好的带鱼段扔进一个装着水的长方形不锈钢盒子里,用铁锹来回翻转几次就算是清洗了,然后被送到一个高温锅前。高温锅大概有2米高,一个工作人员穿着雨靴站在离地40多公分的操作台上,用铁锹不断地翻动着锅里的带鱼。他的脚下,堆放着从清洗环节推过来的带鱼段,工作人员每走动一次,雨靴都会踩到带鱼段上。记者问他:“这样脏不脏?”他笑而不语。
镜头二:生产日期不标注
离开新顺发,记者又来到圈子村一家叫做青岛超洋工贸有限公司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主要做鱿鱼丝出口生意,质量有保障。但是在这家企业的成品库里,记者却发现百余箱鱿鱼丝没有标注生产日期。“为什么不标注生产日期?”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该企业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这些散货鱿鱼丝是按照订单生产的,要卖给国内的包装商,包装商进行再分装时会标注生产日期。而当记者进一步追问时,该负责人又改口说客户不确定,还不确定卖给谁。
随后,在企业负责人陪同下,记者进入了生产车间。车间地面很滑,污垢和积水混杂在一起,排水沟里污水横流。在烘烤和包装车间里,记者要了12名工人的名字,并向该负责人提出看看他们的健康证,该负责人仅向记者提供了两名工人的健康证。老板坦言,车间里正在工作的部分人确实没有健康证。
镜头三:检验设备布满灰尘
食品企业应严格执行食品出厂检验制度。但是,记者采访中发现,有3家企业均没有完全将该制度落实到位。
在新顺发公司,记者在包装车间拿了两瓶生产日期为3月18日和4月1日的鱼罐头,要求负责人提供出厂检验报告,化验员言辞确凿地告诉记者一定有出厂检验报告,然而找了10多分钟,他只提供了批号为20140304黄花鱼罐头的检验报告,该化验员承认,他们并没有严格地执行批批检验。记者走进该公司化验室,里面灯光昏暗,设备大都没有开机,分析天平等一些计量器具也超期未检。
化验室形同虚设的现象,也存在于青岛超洋工贸公司和青岛吉旺食品有限公司。这几家公司都设置了化验室,但却看不到实验器具有使用迹象,设备上布满了灰尘。
即墨市食药局:问题属实
下午2时,记者来到即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调查采访中发现的青岛新顺发食品有限公司、青岛超洋工贸公司和青岛吉旺食品有限公司3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向该局刘姓副局长做了汇报。刘局长表示,针对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该局正在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摸底和调研,一旦调研结束,就会积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当问及即墨市有多少家水产品加工生产企业时,该局长表示不太清楚。
4月4日、4月9日,即墨市食药局先后两次派人与记者取得联系,并告知他们已经对上述3家水产制品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这3家企业证照齐全,但确实存在卫生条件差、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健康证、成品无出厂检验报告等问题。另外,通过执法检查,他们还发现这些公司的食品添加剂台账记录不完整。即墨市食药局将对辖区内的水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调查,针对发现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确保水产制品质量安全。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