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违建房藏着百余袋“食用冰” 与各种垃圾杂放
央视曝光食用冰
比马桶水脏五倍
炎炎夏日,来一杯加了冰块的奶茶或是可乐,无疑让人倍感清凉。然而,往往这些加进饮料里看起来晶莹剔透的冰块可能并不清洁。日前,央视记者就对国内真功夫等三家大型快餐店中的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而检测结果令人咋舌,这三家快餐店的冰块菌落数量都远远高出了国家规定标准。
根据近日央视对国内三家大型快餐店的检测结果显示,抽样检测的3家快餐店冰块的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群均符合国家标准,而菌落总数则超标。其中真功夫冰块菌落总数为900个每毫升,高于国家标准8倍,高于马桶水5倍。
而按照国家《冷冻饮品卫生标准》,在冷冻饮品中,每毫升可食用冰块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00毫升样品不得超过6个大肠菌群,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2013年7月21上午,记者走访了南京新街口多家饮品店发现,规模较大的餐饮店,多数会选择专业制冰机来自制冰块,而一些规模小一些的餐饮店,考虑到投资成本,要么外购冰块,要么直接用冰箱速冻自制冰块。在新街口附近的CoCo奶茶店内,当记者向店员询问冰块是用什么水制作的,店员明确表示直接用自来水,但已经用了过滤器处理,可以放心食用。随后,记者致电CoCo奶茶南京区的一位姓钟的督导,她告诉记者,CoCo奶茶店都是统一每一个季度采用柠檬酸对制冰机定期清洗。
而记者在新街口附近路边上的一家冷饮店内要了一杯木瓜口味的刨冰后,店老板从旁边的冰柜里拿出10多块冰。“你们的冰块从哪里来的?单独对外卖吗?”记者问。“都是电话预订的,自己制作冰块太麻烦。”店老板指着冰柜说,“购进的冰块全部冷藏在冰柜内。”
当记者问冰块是用什么水制成时,老板回答不上来,也不让记者看食用冰块的包装袋。
假厂址、违建房、与垃圾为伍、暴利,当“食用冰”与这些字眼联系到一起,你还敢吃吗?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暗访追踪到一处“停产”的食用冰厂,居然藏身违建房,并且存储着大量食用冰,被运送到沈阳多个商业区的冷饮点出售。加工点老板透露,很多黑食用冰加工点,直接用自来水加工。目前,管理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市民举报
不卫生食用冰哪里产的?
市民刘先生向沈阳晚报新闻热线96009反映:目前沈阳市场出售食用冰的现象比较混乱,很多食用冰既没有厂名厂址包装,也没有可靠的食用冰原料来源,甚至有人买一个制冰机,接上自来水,插上电就可以制冰了,最多加个过滤器,生产成本和运作成本相当低。
刘先生告诉记者,即使有厂名、厂址和包装的食用冰,也存在不卫生问题,“没有专门的运送设备,有时还直接堆在地面上。”刘先生说,多日前他发现一家叫做北极制冰厂制作的食用冰很不卫生,最后发现这家制冰厂的食用冰竟然是从违建房内“走”出来的。
据刘先生介绍,从2005年开始,生产食用冰的企业必须实行QS(食品生产许可证)准入制度。食用冰制冰厂需要满足建立化验室、聘用有资质的检验员等一系列条件。2008年,商务部发布了《冷冻饮品食用冰行业标准》,制冰企业拿到QS认证后,还需要严格执行食用冰行业标准进行生产。
记者暗访
电动车发泡箱街头送货
根据刘先生提供的北极制冰厂电话号码和地址,记者找到和平区光荣街53号,发现这里竟然是一所学校,学校周围也没有与这家企业相关的门市。记者拨打相关的手机号码,一名男子称,在学校门前等上5分钟,会有专人送冰到学校门前,但是拒绝记者亲自取冰。
到学校门前送冰的是一名戴口罩的女子,另一路记者跟随送冰女子,发现女子驾驶电动车拐到了一个居民小区,将电动车停靠在小区自行车库一侧的一间违建房门前,几分钟后该女子从违建房内搬运出来多包印有食用冰的包装袋,离开违建房。
记者在原地观察,看到违建房的房门每间隔15分钟到半小时就会打开一次,负责运送食用冰的只有一名男子与此前的女子。发泡箱粘贴黄色胶带纸就是承装食用冰的工具,载运这个巨大黄色发泡箱的则是两台破旧的电动车。
记者一路跟踪看到,食用冰分别被运送到北行、三好街、太原街、中街等沈城多地的大大小小冷饮点或酒店,有时食用冰数量较多,包装袋则会被随意堆积在地面或桌面上。
取冰现场
食用冰藏身违建房中
记者从小区居民处得到证实,食用冰藏身的房屋,确实是一处搭建在小区自行车库外的违建房,因为违建房内私扯电线与噪音等缘故,多次遭到居民的举报,公安消防部门也曾前来检查,但每次遇到检查,违建房的房门都会被锁上。
记者透过违建房唯一的一处窗户向内观察,看到房间内不仅有粘贴黄色胶带纸的发泡箱,而且还有多台制冰机,房间内由于空间狭小,显得杂乱无章。让记者印象颇深的,则是房间内发出的巨大轰鸣声,据此判断,似乎是冷库所使用的压缩机的轰鸣声。
等待了约半小时,记者与生产食用冰的北极制冰厂的一男子取得联络,当听说记者是前来购买食用冰的,男子打开违建房的防盗门门锁,请记者进入到违建房内。
屋内探秘
食用冰和各种垃圾杂放
进入到违建房后记者看到,违建房被人为分割为两间十余米见方的房间,外面一间存放了制冰设备等物件,里面一间房则是用来存储食用冰的冷库。
通过敞开的冷库房门记者看到,冷库内一处码放了上百袋的食用冰包装袋,但冷库地面的铺垫物已经分不出原本的颜色,在冷库的两个角落处,分别放着方便袋和塑料桶,记者查看后发现,被冷冻的生鱼、生肉及打扫冷库的垃圾物品与散装食用冰居然杂乱堆放在一起。
男子自称姓侯,是北极制冰厂的老板。侯老板告诉记者,制冰厂并不在光荣街53号,制冰地址在浑河站附近,目前也不生产食用冰,处于停产阶段,冷库内的包装食用冰是他最近一段时间“制作”的,侯老板坚称,他的制冰厂有执照和许可,并不是黑加工点。当记者提出前往浑河站附近的制冰厂查看时,被侯老板拒绝了。
侯老板告诉记者,沈阳确实存在大量食用冰黑加工点,每天的销售数量巨大,“现在食用冰开始旺销了,很多黑加工点都开始生产了。”侯老板承认,他的制冰厂确实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包括食用冰的运输、加工、包装标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据侯老板介绍,目前食用冰按照每公斤1.2元出售,带包装的5公斤重食用冰,对外售价是10元。而生产制作一包10斤装的冰,电费、袋子钱,再加上人工费、其他成本基本在2元以内,利润高得惊人。
我国制定的SB/T10017-1999食用冰标准规定,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应小于100cfu/g,大肠菌群不得超过6MPN/100g。(食品伙伴网注:SB/T10017-1999食用冰标准已作废,现国家执行的食用冰标准为SB/T 10017-2008 冷冻饮品 食用冰)据专家介绍,这个标准要高于自来水的细菌数标准,因此不能使用自来水直接生产食用冰。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