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缔”黑作坊死灰复燃 执法人员查处时已关门
近日,有观众反映,说在西安市灞桥区,一家原本因违法添加“吊白块”而被取缔了的豆制品食品加工厂里,又聚集起十多家生产豆制品的“黑作坊”,明目张胆向外销售各类豆制品。那么,被关停了的食品厂为何会冒出这么多“黑作坊”?“黑作坊”加工的豆制品有没有添加有害原料?这些豆制品的都流向了哪里?当地食品主管部门又是怎么监管查处的?
十余家黑作坊藏身灞桥区 生意红火
在知情人的指引下,记者以采购者的身份来到了位于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办事处电厂西路的豆制品黑作坊区,在这条巷子里,有不少的豆制品“黑作坊”。中午时分,作坊里的生产很是繁忙,看到有人来买货,老板热情地介绍说,他这里不但生产豆腐,而且还有豆腐干、豆腐皮、凉粉等。记者注意到,作坊里环境脏乱不堪,各种成品与半成品随意摆放在地上,蚊子、苍蝇四处乱飞,难闻的气味让人窒息。
这个是豆腐干,原来的颜色是白,但老板说,如果要想颜色再深一些,品相好一些好看一点,只需要在他们特制的水里泡一下,颜色就可以变的更好看。
老板:泡就很简单嘛,就是把它倒到这里边,就像倒水一样,一泡就泡好了嘛。
说话间,老板随随即拿起几块豆腐干放进一个盛有紫红色水的桶里染了一下,豆腐干的颜色马上变成深色了。
老板:这表面、外边是红的,这里边是白的。
记者:这是酱油呢还是?
老板:酱油,这跟吃的酱油不一样。
记者:不是吃的酱油?
老板:不是吃的那种酱油,吃的那种酱油我买我要赔死。
记者:这个平均泡多长时间?
老板:这几分钟就搞定了,基本上两分钟就差不多了。这是焦糖色。
原来浸泡豆腐干的原料是一种名叫焦糖色素的食品添加剂,按国家要求只能根据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为了证明自己的豆制品做得好,老板又拿来一块豆腐皮让记者品尝。
老板:我给你去拿一张手工豆腐皮,你吃一下嘛,你把这个尝一下,再把手工皮子尝一下嘛。
记者:你们平时吃不?
老板:不吃。
一面说自己的豆腐皮做的好,一面又说不吃自己加工的豆制品,这样的举动难免让记者心生怀疑。
记者质疑卫生情况 老板:不干不净 吃了不死命
随后,记者又来到另一家豆制品加工作坊内。在这家店里,记者看到:生产加工的豆腐卷随意摆放在流着污水的地面上,制作现场臭气熏天,工人光着膀子在操作。
记者:你这个袋子是干净的吗?
老板:不干不净,吃了不死命。
暗访中,记者发现,这里的豆制品加工作坊,基本上都没有卫生防护措施。 在一家作坊里,记者就发现,老板正在修地板,而做成的成品豆腐和水泥沙子紧挨着摆放在一起,卫生状况让人担忧。
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在这片区域,有大大小小的十多家豆制品小作坊,这些黑作坊大多从每天的中午到晚上八九点生产加工凉粉、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食品,凌晨三四点对外销售,生意很是红火,那么,这些加工作坊在这里存在了多长时间?当地的食品监管等部门是否知晓?
非法工厂曾被取缔 如今又死灰复燃
随后,记者来到了灞桥区席王街道办事处食药监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 “西安富民豆制品加工厂”,今年3月21号,因涉嫌在生产的产品腐竹里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吊白块”,被西安市灞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缔、吊销相关证照。相关负责人因触犯《刑法》,被依法刑拘,前段时间,灞桥区食药监局为此专门下发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备案工作暂行方案》的通知,对小作坊存在的问题逐一检查整改。 但没想到这十多个小作坊又在这家被取缔的工厂里偷偷摸摸生产加工。
记者:像小作坊发现问题之后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席王街道办事处食药监所所长王熙:因为它未取得备案证的情况下,实际上这一块食品安全法对小作坊没有明确的规定,食安法09年颁布以后,让各地方就是省人大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但是陕西省截至到现在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5月19日我们局灞桥局就安全管理制定了小作坊备案证管理办法,这个是在12年西安市小作坊备案证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我们局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根据这个办法我们也积极要求他们进行整改,从而达到办理合法手续从事经营活动。
执法人员查处时 多家作坊已停业关门
接到记者举报后,灞桥席王街办食药监管所执法人员对这些小作坊进行了查处。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很多豆制品作坊都停业关门了,只有一家还在生产加工着豆制品。
席王街道办事处食药监所所长王熙:老板人呢?
工人:老板出去了。
席王街道办事处食药监所所长王熙:过来把搅拌机卸了,过来过来。
而在另外一家作坊里,工作人员发现,大桶里正浸泡着黄豆,经检查这家作坊根本没有备案,更没有办理任何许可证照,根本不符合生产条件。
席王街道办事处食药监所所长王熙:谁叫你生产的?备案证办理之前都不能生产。
当天检查的十三家豆制品加工作坊,都不具备生产条件,属于真正的“黑作坊”。随后,执法人员对这些黑作坊进行了查封。
记者:像今天这种情况咱们怎么处理?
席王街道办事处食药监所所长王熙:直接进行取缔,责令它停业。取缔完以后,它报好备案证以后,才允许再经营。
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些黑作坊生产加工的豆制品大多流向了周边的农贸市场,虽然其质量有待进一步检验,但黑作坊暴露出的卫生状况让人担忧。食品安全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黑作坊”问题媒体一直多有报道,但为什么难以取缔?治理起来又为什么那么难?就这个问题,我们来联线评论员袁秋香,听听她的看法。
评论员袁秋香:前边关了一家有毒的食品工厂,后边又开了十三家黑作坊,这种带有随机性、游击性的“黑作坊”,给我们的监管和执法带来了挑战,那么,如何提高监管执法力度?我觉得还是要完善法规制度,加大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同时,要更大范围的发动群众,及时掌握辖区的作坊情况,才能够让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