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消费

体检行业上演整合闹剧 道不同不相与谋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日,美年大健康针对爱康国宾私有化发起收购要约,成为当前中国健康体检行业焦点。美年携手强大的买方财团来势汹汹,爱康国宾祭出强悍的“毒丸计划”力求自保。体检行业两大巨头展开资本大战,一时间沸沸扬扬,引来围观无数,也引发了关于私营体检行业“整合说”是是非非的争论。

  那么,私营体检行业到底该不该整合,能不能整合,整合对消费者是利还是弊,对行业有什么影响?业内人士怎么看?综合这些方面的分析,对于这场整合大剧的结果,就基本可以判断了。

  整合或将催生垄断,不利消费者

  尽管健康管理的概念进入中国时间较晚,但发展很快,自2000年上海第一家体检中心国宾健检成立后,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催生了无数大大小小的体检机构。

  紧跟健康管理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许多公立医院也纷纷建立体检中心或者将原来的体检科进行扩张。公立医院多年的医疗口碑、医疗队伍和专业水平对外行的消费者来说,能够带来信心保证。2015年初,39健康网曾做过《公立医院体检PK私营机构体检》的调查,调查显示:在“选择何种性质体检机构”的问题上, 87%的网友都选择公立医院体检中心;仅有13%的网友会选择私营体检中心。

  2015年,易观智库发布《体检行业互联网化的研究报告》,其中指出,2014年国内的主要体检服务还是由公立医院为主,占到整体市场规模的72.3%;私营体检中心的规模较小、占比不到30%。并且这些体检中心更多地是在私营体检领域互相竞争,和公立医院竞争关系较小。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公立医院的体检中心和私营体检机构,这是两块相对独立的市场。

  而在私营体检市场上,长期盘踞着三大巨头,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慈铭体检(后者于2015年初开始被美年大健康收购,尚未全部完成)。根据全球知名的市场调查及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体检市场研究报告》,爱康国宾在2014年以大约17亿人民币的收入规模占中国私营体检行业市场份额的13.6%,位居行业第一。

  美年大健康在2014年的收入是14.3亿元,占私营体检机构的11%,慈铭在2014年的营收是8亿,占据6%的市场份额。美年已经并购了慈铭,如果收购爱康国宾成功,意味着将占据整个私营体检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的私营体检中心所占的市场份额均非常小。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私营体检机构的市场垄断。垄断者可以操控市场价格,导致消费者失去议价能力;同时,由于缺乏竞争,企业发展缺乏持续提升服务品质的动力,消费者将不再享有高品质的体检服务,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到底谁该整合谁?

  近期,一家专注于健康产业研究的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发表了一份关于私营体检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爱康国宾在各项运营指标上,均优于美年大健康。现摘录和整理如下:

  首先,爱康国宾的净利润率较高。从近三年的财报来看,爱康国宾的净利润率一直保持在9%到11%的区间内。美年大健康的净利润率则相对较低,2015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率为6%,但如果剔除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等几项,其净利润率只有3%。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开信息,Latitude Health分析

  其次,爱康国宾的单店营收能力和客单收入远高于美年大健康。截至2014财年,爱康国宾拥有自营体检中心近60家,服务客户360万人次;美年大健康拥有体检中心94家,服务人次约528万。爱康国宾的单店收入是美年大健康的2倍以上。爱康国宾客单价500元/人次,远高于美年大健康的270元/人次。

  第三,爱康国宾的销售效率较高,在销售和营销成本上控制较好。爱康国宾整体运营成本占收入的33%左右,过去几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比例。而美年大健康2014年的运营成本占到收入的37%,2013年则超过40%。爱康国宾的销售开支占总体收入的比例为14%左右,即每获得1份收入,爱康需要0.14的成本在销售上。而美年大健康则需要0.24。这间接提示销售的效率,因为销售的难度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开信息,Latitude Health分析

  第四,爱康国宾在管理和行政支出的比例上高于美年大健康,提示两者对管理层和员工的不同态度。爱康国宾过去五年的管理和行政开支一直占整体收入的16%到18%之间,而美年大健康则从2013年的20%下降到2014年的13%,而2015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管理开支占整体收入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到11%。这一方面与美年大健康和慈铭的合并有关,管理的调整和精简可能节省一部分开支。但从整体支出来看,美年大健康在运营成本中下降比较快的就是管理开支,可见其可能通过管理和人员的精简来控制费用,但这一指标也间接提示公司在人才上的态度和花费意愿,而这一点将决定公司长期的经营能力。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开信息,Latitude Health分析

  总结来说,爱康国宾在营收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上都高于美年大健康,这直接和企业客户的质量以及产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有关。公开资料显示,财富500强中有208家企业、中国100强中有81家企业都已经是爱康国宾的客户。而美年大健康从三四线城市起步,通过不断并购扩大市场,其定位一直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一般来讲,对于行业整合,应该是高标准的去整合低标准的,高效率的去整合低效率的,而不是相反。近期张黎刚在搜狐财经论坛上也表示:如果一个四星级酒店接管二星级酒店,对于二星级酒店的客户是好消息,因为当一个高端品牌去接管一个低端品牌的时候,将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标准,但如果一个二星级的宾馆去接管一个四星级宾馆,不管对消费者还是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价值观差距大,道不同不相与谋

  美年大健康和爱康国宾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两条不同的道路。

  俞熔的身份——不仅是美年大健康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天亿投资集团创始人,是国内医疗产业投资的资深玩家,注定了美年大健康从诞生开始就带有资本基因。而美年大健康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2011俞熔先是并购大健康一跃进入行业前三,2015年初又并购慈铭体检,与爱康国宾争当行业老大,“左手做投资、右手干实业”是俞熔一而贯之的运作模式。

  美年大健康在收购慈铭体检后,在全国的医疗体检中心已达到150家之多,预计客流量有望近1000万人。但量的提升并没有带来质的改变,这也是目前被广泛诟病的原因所在。

  反观爱康国宾的十年发展,张黎刚带领爱康从线上走到了线下,探索互联网和传统健康管理产业的结合之路;在体检服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爱康君安高端医疗、爱康齿科服务,近期还与知名的医生集团大家医联、私人医生工作室合作…在移动医疗方面也动作频频,先后发布爱康体检宝、导医通APP,正式入局移动医疗。医疗领域的多元业务和服务模式,一直是张黎刚带领的爱康国宾关注的重点。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育背景,使得张黎刚近乎执拗地关注医疗品质,在医疗设备和试剂方面的投入远高于美年大健康。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2014年,在私营体检机构中,爱康国宾对于罗氏诊断试剂、西门子诊断试剂、GE的64排CT、乳腺钼靶、DR、彩超、飞利浦的64排CT、DR、彩超、除颤仪等同等级别的设备的采购量,都是全国第一,对于西门子的128排CT、64排CT、3.0T核磁共振、高端配置的DR、彩超等设备采购量在同行业中也遥遥领先。张黎刚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体检是一份良心事业,不会以牺牲客户的利益来赢得公司利润。” 并抨击奉行低价政策的竞争对手,是“不断拉低体检行业标准,牺牲掉了医疗品质和早期查出疾病的希望。”

  有医疗行业人士评价:“美年大健康擅长并购整合,但是不擅长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链。爱康国宾做高端门诊、齿科、移动医疗,实际上就是自己把握医疗质量,自己打造医疗品牌,所以后期的质量风险就很低。”

  从张黎刚以往的多次表态不难看出,他完全不认同竞争对手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这样的整合意味着困难重重,普遍不被业内看好。

  资本该做推动力还是毒药?

  此次资本大战中,美年携手平安、太平、华泰、红杉、凯辉等公司组建了实力强大的买方团,而张黎刚的买方团目前只有方源资本,如果没有新的财团加入,显然美年这一方的资本更加雄厚。但业内人士指出,若此次收购成功,美年一家独大,对于整个私营体检行业的损害是比较大的。各家私营体检机构通过差异化竞争进行着业务的不同探索,并激活着整个体检行业的发展。如果单纯依靠资本的野蛮力量来干涉企业,甚至违背企业创始人的意愿来发展,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将是灾难性的。

  关于资本和创始人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观察家们眼里的热点话题。1980年,苹果公司上市,这个由乔布斯一手创立的公司,凭借苹果电脑赢得了巨大成功。但上市5年后,资本却选择站到了乔布斯的对面,迫使他离开公司。随之苹果经营每况愈下,奄奄一息。直到乔布斯再次回归,把他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陆续推出苹果手机、IPAD等一系列产品,开辟了“移动互联”的时代,将苹果重新带回到世界顶级公司的位置。

  乔布斯和苹果的案例,让我们看到资本如果站到创业家的对面,将成为扼杀企业创造力的一味毒药;成功的企业,都是资本支持创业者孵化出来的,比如刘强东和京东、雷军和小米、周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