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医改重点确定 异地就医明年可直接结算
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医改,今年终将出台众多“真刀实枪”的措施。
4月26日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通知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已经国务院同意。
记者从万余字的《工作任务》中看到,内容涉及了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等十大项工作任务。同时,明确了各项改革任务的具体负责部门,并对部分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了时间进度要求。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到2017年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的攻坚之年,也是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医改的工作任务更加务实,很多任务明确了具体的完成时间,这些都表明了今年大规模推进医改工作的决心。”4月27日,原北京市卫生局宣传中心主任马彦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总的来说改革是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比如,药价费用在降低、个人支出比例在降低。
具象指标增多
“与往年的《工作任务》相比,今年的内容有很多具体的量化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将会立竿见影。”4月27日,某位接近医改工作的业内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医改的《工作任务》给人的感觉是整体大规模推进,同时,重点突破核心的难点问题。
作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医改话题,分级诊疗明确了将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试点,试点地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30%以上。与此同时,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到2016年底,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
而这样具象的指标在其他任务中均有涉及,同时,各项任务明确划分了各单位之间的权责范围,并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加以细化明确。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我国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设定全国医疗费用增长控制目标,并且要求在2016年6月底前,各地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并量化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幅度。而为了这样的目标,《工作任务》明确要求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也就是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直接减少药品的中间流通环节,从而降低药品的差价率。
“之前的药品由药厂倒给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在中间继续多次倒手,每个环节均会‘雁过拔毛’,两票制直接压缩中间的流通环节,药品的中间差价在两票上直接体现。”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控费形式实属首次。
更值得关注的是,百姓最关心的异地就医结算问题也被纳入到2016年医改重点工作中,《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到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异地结算主要涉及的就是网络设计和报销标准的问题,实施异地结算后,患者将按照就医地进行结算,但究于地方各有政策,异地结算的前提要经过地方医保的审批转诊,否则依然不能给予报销。”马彦明表示,究于住院费用支出相对较高,目前的异地就医结算仅限住院费用,然后再慢慢向门诊过渡。
财政支出增速放缓
“新医改”以来,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今年也毫不例外。
作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被列在了《工作任务》首要位置,其中明确提到,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100个试点城市,使全国试点城市达到200个。就此,中央财政对每个新增试点城市按照2000万元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对所有试点城市有公立医院的市辖区按照每个1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据记者了解,2015年,中央财政对每个新增试点城市同样是按照2000万元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但当年的试点城市只有66个,今年的新增试点城市比去年整整增加了34个,毫无疑问,相关补助也将会随之增加。
“2016年的任务非常明确,比如,公立医院的改革既有数量上的扩大,也有种类上的增多,大部分财政补助将会用于破除药品加成方面,从而降低参与改革医院的成本,减轻个人的直接负担。”马彦明表示,以北京为例,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5家公立医院试点医药分开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同时设立医事服务费,由医保实时补偿,截至2015年10月,门诊患者的次均医疗费减少54元,次均药费减少83元,住院患者例均医疗费减少1706元。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2015年的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11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5%,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出3.46个百分点。
而就在4月28日,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宋其超表示,2016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12363亿元,比2015年增长3.7%,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增幅高1.3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预算增速明显放缓。不过,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此前,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虽然增长较快,但主要是以“养机构养人”等直接投入的方式,尚未形成购买服务的长效机制,资金投入效率并不高,如今,政府投入的增速虽然放缓,除了本身的基数已经很大外,也会更加注重投入的方向和效率。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正在对政府公办医疗机构建立与公益性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补偿机制,建立分类补助制度,将财政投入重点从“保供方”转向“补需方”。
不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教授、健康保险与卫生经济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于保荣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医改不是财政补贴多少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公立医院改革虽然取消了药品加成,但其他方面的改革推进依然缓慢,各项医疗保障制度依然尚未形成无缝衔接,医院没有一个好的体制,没有形成一个好的机制,医改工作依然难推。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