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合作添新翼
核心提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通过一系列成果文件,确定了澜湄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勾画出各领域合作蓝图。
新华社记者 刘轶芳刘颖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23日在海南三亚举行。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泰国总理巴育、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通邢、缅甸副总统赛茂康和越南副总理范平明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一系列成果文件,确定了澜湄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勾画出各领域合作蓝图。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可以说是流域六国共同的“母亲河”。虽然近几年流域各国的合作不断加强,合作项目越来越多,但该流域不少地区仍然欠发达,六国合作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作为湄公河上游国家,中国很早便与下游国家达成了共同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的共识,多年来积极推进这一地区的各国共同合作开发,在公路和铁路建设、航运、农业、经贸等各领域稳步发展。
建立澜湄合作机制是有关方面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李克强总理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呼应泰国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可持续发展倡议,提议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一年多来,澜湄合作机制从倡议一步步变成现实。
澜湄合作机制从提出倡议到首次领导人会议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其间召开了三次高官会、三次工作组会和一次外长会,外长会期间各方已提出78个早期收获项目,其务实高效可见一斑。
分析人士认为,澜湄合作机制的正式启动将促进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缩小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发展差距,助力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也为中国-东盟合作增添了新平台和新内涵。
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银婚”之年。25年来,中国和东盟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特别是双方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日益密切,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发展格局。
去年年底正式成立的东盟共同体以政治安全、经济及社会文化为三大支柱,标志着东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东盟成员国在发展水平上差异巨大,东盟完全实现一体化仍面临诸多挑战。
澜湄合作机制将在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个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全面对接东盟共同体建设三大支柱。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这与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努力方向完全一致,符合湄公河国家共同需要,契合各国发展战略。
东盟教育中心主任约瑟夫路马修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所有六国都将参与建设澜湄合作机制,这将得到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地缘上的全力支持。因此,这个机制的重要性在于它将更加注重实用性,而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这个合作框架服从于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整合,将进一步推动次区域的发展。”
就经济整体实力来说,缅甸、柬埔寨和老挝在东盟十国中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而中国和泰国在澜湄六国中相对较强,澜湄合作正是通过分担次区域发展压力,帮助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泰中两国可充分结合缅老柬越四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富余产能有计划地与之对接合作,以整体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澜湄合作机制也有助于促进缅老柬越四国经济发展,促进这些国家更好地融入东盟经济共同体。
老挝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吉达蓬集团公司董事长姚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老挝是中南半岛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也是唯一的内陆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通讯、资源开发、货物及能源运输等方面都较为落后,与中国和其他湄公河流域国家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非常期盼来自中国的投资与合作。
泰国法政大学比里路帕侬荣国际学院教授杨保筠说,澜湄机制如果落实得力,湄公河沿岸各国物流和经济合作畅通带来的实惠,也会辐射东南亚其他国家,从而对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澜湄合作机制的成功关键在于落到实处、带来实惠的务实合作,希望合作早日惠及百姓,并切实推动区域发展。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