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当心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企业债风险
周三,imf发布多份重磅报告,主题是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下调,金融状况收紧,全球金融稳定性风险上升。其中,报告提及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企业债负担可能会引发跨境风险。
4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官员表示,过去几个月所看到的动荡并未完全消退,为确保全球稳定,imf需要采取更多行动。imf预计世界产出在今后五年内可能比基线预测水平下降近4%,这大体相当于失去一年的全球增长。
此外,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已在推动改革方面取得进展,但转型过程仍具有内在复杂性。
imf官员指出,对中国而言,企业与银行间的关联至关重要。中国虽然在经济再平衡方面取得进展,但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企业利润率下降,企业的健康状况在恶化。这体现在那些没有足够盈利来支付利息的企业,其持有的债务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这一衡量指标(“在险债务”)已高达中国上市企业债务的14%,与2010年相比增长三倍以上。
中国企业面临的更大压力对于中国银行来讲非常重要。《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估计,中国可能处于风险之中的银行贷款近1.3万亿美元。这些贷款可能转化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7%的潜在银行损失。鉴于中国现有的银行和政策缓冲以及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这一数字可能看起来很大但还是可控的。
报告还分析了过去六个月中导致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加剧的因素。首先,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前景减弱且变得更加不明朗,市场情绪低迷不振,所以宏观经济风险已上升。其次,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担忧给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信贷市场带来压力。最后,市场担心不堪重负的货币政策能否抵消经济和政治风险加剧的影响,因此,对政策牵引力的信心已下滑。
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加剧了企业和一些国家经济的脆弱性,导致经济和金融风险高居不下。在债务多年不断增加后,新兴经济体目前面临着增长放缓、信贷条件收紧、资本流动起伏不定的困难局面。到目前为止,许多经济体在这一困难环境下表现出了非凡的抗冲击能力,这是因为它们明智地运用了经济繁荣时期积累起来的缓冲空间。但这种缓冲在迅速消耗,一些国家正在失去回旋空间。
随着企业部门健康状况恶化,特别是在大宗商品出口国和与大宗商品有关的行业,再融资压力可能会加剧。这可能对主权国家造成溢出效应,因为许多较薄弱的企业是国有企业。
在许多新兴市场中,银行缓冲普遍充足,但可能受到不良贷款增加的考验。这些相互关联性突出表明,必须密切监控企业的脆弱性,以透明方式迅速确认和管理不良资产,并提高银行的抗冲击能力。最后,imf官员表示:
“货币政策仍至关重要,但仅靠货币政策是不行的。设计完善的结构性改革以及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支持性财政政策十分关键。在全球层面上,还必须完成和实施金融监管改革议程,包括非银行方面的改革。”
此外,imf今日还发布了《全球经济前景》报告,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预测从3.4个百分点下调至3.2个百分点。imf的首席经济学家maurice obstfeld表示,全球经济增长过于缓慢的状态持续太久, imf担心产出的疲软将对经济产生不良效应。
imf此次下调经济增速显示全球经济增长风险危险地接近3个百分点的水平,一些经济学家相信这个速度将构成全球性衰退。不过,imf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测却上调了2个百分点,至6.5%。
(责任编辑:df105)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