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际

海外并购力度加大背后风险不容小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今年一季度,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掀起了一轮热潮,国内的多家大型企业都把触角伸向海外市场,并且都是大手笔。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一季度,中资企业全球并购达1010亿美元,占全球交易活动6820亿美元的15%。这一数据已逼近2015年中资企业全球并购全年1090亿美元的交易纪录。

  今年一季度,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掀起了一轮热潮,国内的多家大型企业都把触角伸向海外市场,并且都是大手笔。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一季度,中资企业全球并购达1010亿美元,占全球交易活动6820亿美元的15%。这一数据已逼近2015年中资企业全球并购全年1090亿美元的交易纪录。在结构上,中资企业购买的资产80%都集中于北美与欧洲。

  从表面上看,这显示出的是中资企业实力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也是我国经济由要素投入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快捷途径,因为直接购买海外技术然后私有化要比自己研发省时省力,但细想起来,中资加快走出去步伐有其必然性与无奈性。

  由于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市场缺乏好的投资标的,而且企业还面临人力成本等不断上升压缩利润空间的问题,各行业投资收益率普遍在低位。同时,垄断行业放开准入的节奏仍比较缓慢,基础设施引入社会资本不仅要求投入大量资金,而且社会资本与地方政府很难形成完全信任的机制,导致国内资金无路可走,资金仍是无奈地选择进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导致一线楼市出现了脱离基本面的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是去年以来,国内多次降准降息,市场流动性充足,大型中资企业可以凭借信用优势拿到较低成本的资金。于是乎手握大量现金的中资企业国内找不到合适投资标的,走出国门寻找合适投资项目也就成为必然。

  再有就是部分中资企业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由于欧美发债成本较低而发行了大量债券,但自2015年下半年“811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一定程度贬值,导致其中部分中资企业选择提前赎回外债,还有一部分因海外本身就有业务,进而选择配置一定数量海外资产形成对冲。另外,随着近年来国人海外旅游数量的不断增加,在热门旅游地购置酒店等资产供国人消费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随着海外并购规模的加大,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也正在逐步暴露。当前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潮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日本崛起后大规模进行的海外资产并购,整个80年代,日本几乎要买下整个美国,尤其是《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元兑美元呈现了大幅升值态势,让日本企业的腰杆普遍都硬了起来,购买美国资产的底气也越来越足,但好景不长,80年代末日本受国内通胀影响,不得不提高了利率,资产泡沫也最终破裂,银行与大企业现金流吃紧,很多购买的美国资产最终被低价甩卖,日本企业并未从大规模海外资产购买上占到便宜。

  那么当前中资海外并购的风险主要在哪里呢?首当其冲的风险仍是利率风险。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实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当前货币投放对经济拉动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趋势,但对cpi的刺激时间却在缩短,一旦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cpi逼近3%,货币刺激将不得不停止,市场利率也将提高,支持海外并购的廉价资金将不再有。

  其次的风险来自于汇率。央行虽通过对离岸市场的资本管制短期稳住了人民币汇率,但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目前我国货币发行量已全球第一。一季度末,m2已达144.62万亿元,因此,未来我国将面临要么汇率贬值,要么降低货币发行量的艰难抉择,而这两个选项都会导致国内利率大幅提升,进而直接影响国内资产价格,况且,海外并购本身就是要消耗外汇储备,对汇率也呈现出一定贬值压力。因而,海外并购企业届时很可能有后院起火的风险。

  再者,由于中资企业持续扩大的海外并购,使得国外资产价格出现上涨,投资回报率呈下降趋势。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国家以中国没有给国外投资者以完全对等的市场准入权,或担心中资企业并购海外企业后技术流入中国将削弱本国企业长期竞争力为由,禁止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

  面对当前的局面,广大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一方面要做好拟并购海外资产的全方位评估工作,以买技术为主,买资产为辅,避免被称为人傻钱多的“冤大头”;另一方面,由于利率、汇率等因素影响,必须严格控制并购过程中使用高杠杆,以防因经济形势变化而产生资金链断裂,最终不得不低价甩卖海外资产的情况发生。

(责任编辑:df30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