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应重视质而不是量
[重要的问题是,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是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亚洲开发银行独立评估部门给出的答案是,只要控制好投资质量和效果而不是只关注投资数量,就是有利的]
在多边发展融资领域,随着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加入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行列,亚洲具有了史无前例的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可能性。据估计,在2010至2020年间,亚洲需要8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投资。
重要的问题是,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是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亚洲开发银行独立评估部门给出的答案是,只要控制好投资质量和效果而不是只关注投资数量,就是有利的。
能源、交通、电信、灌溉和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推动经济产出,是经济政策制定者的共识。这些设施可以直接提高土地、劳动力和其他实物资本的产出率。比如,稳定的电力供应可以减少工厂的停工、避免浪费时间。这些投资可以作为教育、健康、市场化和金融对经济贡献的补充。
有些新增基础设施可以产生实质性的即时效应,包括提高产出、刺激新机械设备投资。例如在孟加拉国和新加坡,电力供应中断减少或是可用电时间延长,确实提高了农业和企业产出。
有些投资则需要达到一定量才能起作用。比如在南亚非灌溉地区建设管井,就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才有可能影响到粮食产出。当服务需要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点提供时,规模就变得很重要。对一个节点的投资回报往往依赖于其他节点提供服务的能力,比如电力和道路。
300个项目的数据显示,不同行业、公共部门或者私人部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产生的经济效果大相径庭。从这些不同中可以得出以下关于基础设施质量的六点结论。
第一,项目弱点影响项目效果和项目可持续性、拉低投资回报。贷款人官僚化的流程和借款人管理能力低下,都会延长项目执行。对项目资产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给予充分的金融支持是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但由于预算限制等原因,这种金融支持存在不确定性。
第二,获得更高的回报需要多方合作。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方较多,积极寻求合作十分重要。亚洲开发银行最近的研究显示合作项目的回报更高,因为存在协同增效效用。
第三,平等可获得性是衡量基础设施质量的重要标准。富人有能力克服公共供给的不足,他们可以购买送货上门的饮水、使用家庭发电机供电。穷人则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要使公共设施起到提高经济和社会福利的作用,需要公共设施具有平等的可获性。
第四,基础设施的质量还取决于是否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和收入水平保持线性关系,但技术使用却可以呈现跳跃性。中低收入的国家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先进灌溉技术和再生能源技术,而不需要等到经济增长到可以开发相应技术的时候。能源、交通和土地使用是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所以推广先进技术的使用迫在眉睫。
第五,如何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融资很重要。如果使用公共债务进行投资,政府需要根据自身债务偿还能力平衡各个融资项目。例如,使用资本预算或通过政府借债投资电力和交通,就会减少其他政府支出可用的有效资源,有时还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平衡。简单地从公共部门转向由私人部门投资,并不是解决方案。因为公私合作和私人基础设施的经验都是不足的。
第六,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弱势政府会影响回报,尤其是对投资期很长的基础设施。自由且可预期的经营环境有利于获得投资回报。研究显示,项目成功与清晰且可预见的投资环境,和有效治理关系密切。
多边发展银行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因为它们可以快速回应融资需求,并提供最大限度的尽职责任。多边发展银行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提供融资,它们必须要帮助贷款国建设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高质量基础设施。
(责任编辑:df208)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